■
/廣西教育出版社
教育要改革,教學質量要提高,必須要有理論指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課程改革十多年以來,我國的語文教育研究立足于本土,既汲取我國傳統教育理論之精華,又借鑒國外最新的學科教育科研成果,在探索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先進的教育改革道路的同時,涌現出了一批既有中國特色,又有國際視野,與時俱進,反映了時代特點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同時,我國語文教育改革也面臨著諸多困難和問題。站在歷史的高度,以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系統總結梳理中國語文教育教學改革所取得的成就,直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深入剖析原因,能直接呼應新時代教育發展的需要,為語文教育改革與發展獻計獻策,推進語文教育現代化發展,對提高廣大教師業務能力和理論素養、建設有中國特色教育理論、提高我國基礎教育水平,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教育專業出版社應時刻謹記服務文化建設、教育建設的責任和擔當,時刻不忘思考如何為教育發展服務、為教師服務,在教師用書的出版上主動出擊,長遠布局。
我國教育正在加速推進現代化,立德樹人成為教育改革總目標,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成為共識,新高考改革方案出臺,語文教材實行國家統編,我國教育改革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并面臨新的挑戰。新形勢下,我社陸續開展了中國學科教育研究系列圖書的策劃工作,已組織了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6個學科,計劃在內容上,梳理、系統總結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國學科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成果,包括課程改革、課堂教學、解題教學、教師教育、實證研究、國際比較、學習心理、教育技術、教育哲學等各個領域;在學段上,打通小學、中學與大學;在地域上,涵蓋中國各地;在研究方法上,既要有我國優秀傳統方法的弘揚,也要有國際先進科研方法的借鑒。該系列圖書力求要兼具鮮明的中國特色與廣闊的國際視野,直接呼應目前我國教育改革、創新的需求,代表當前我國學科教育研究的最高水平和最新成果,原創性、研究性、時代性、針對性都很強。
“中國語文教育研究叢書”為該系列圖書中的一部,于2014年啟動,由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顧之川先生任主編,其中第一輯(7卷)被列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這一系列中國學科教育研究學術著作,能系統記錄和總結改革開放近40年來中國學科教育發展的成就與經驗,反思學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對學科教育的發展提出展望,具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為保證“中國語文教育研究叢書”的學術性、科學性、前沿性、權威性等,出版社通過深入了解相關研究領域的研究成果、研究機構、學術帶頭人及其團隊等,并經多方推薦、反復論證,再主動出擊聯系,最終確定邀請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顧之川先生作為叢書主編。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的《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事業發展規劃(2013——2018)》中有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策劃一套圖書”,具體設想是:分理論和實踐兩部分,前者意在全面系統地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語文教育的經驗教訓,目的是為今后的借鑒;后者意在歸納梳理我國當代語文名師的教育教學思想,推出一批當代語文名師,為新生代名師擂鼓助威。其設想與出版社“中國語文教育研究叢書”的策劃不謀而合。
2015年4月12日至13日,“中國語文教育研究叢書”項目啟動會在廣西南寧舉行,參加會議的有我國語文教育界的多位知名學者。在顧之川先生的主持下,學者們就叢書的編寫方案、撰寫要求、體例及相關注意事項、列入叢書的具體選題數量及品種、交稿時間等進行了多次商討,最終達成初步共識,并形成相關文件。會議還確定了叢書撰寫的基本思路:把握時代脈博,聚焦立德樹人;樹立整體觀念,開展綜合研究;拓展研究視野,實現互聯互通;理論聯系實際,研究注重實效;堅持守正創新,注重原創研究。
項目啟動后,得到了教育界、學術界眾多大師、名家的高度評價和熱情指導,其中有顧明遠、溫儒敏、曹文軒等先生;得到了我國語文教育界多位學者的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持,同意將其最新研究成果納入叢書。經眾多專家指導,“中國語文教育研究叢書”第一輯(7卷)被列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體現了叢書的學術價值和出版意義。
作為出版社的精品工程,“中國語文教育研究叢書”得到了社領導和各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積極配合。為確保項目穩步推進,出版社對項目的各環節均精細管理。在項目策劃階段,經過細致的市場調研和嚴格的專家論證程序,依據出版社選題論證制度進行選題可行性分析研究。在組稿過程中,與多位專家進行全方位溝通,與作者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協助作者做好書稿撰寫工作,并按照編寫計劃表及時與作者溝通。依據《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管理辦法》按規范程序進行該項目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的申報,獲批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后,針對該項目制定了基金使用管理辦法、廉政建設措施管理、質量和進度管理、出版質量管理、圖書編校質量差錯率計算、印制管理等項目管理制度,明確項目各環節具體負責人,建立層層落實責任體系,建立責任問責制度,并由項目負責人管理項目的運作全過程,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采用了監理制度。
“中國語文教育研究叢書”圖書種類多,作者分散且各自研究情況不同,交稿時間難以集中,且各冊研究方向不同,專業性強,知識涉及面廣,編輯加工強度大。出版社定期召開項目推進會,由社領導統籌部署,編輯部門、編務部門、出版部門、裝幀部門、校對部門全方位配合,建立起環環相扣的時間計劃表,全力推進項目運行。編輯人員細心審讀,與作者充分溝通,就書稿具體問題提出修改意見,大至書稿框架的調整,小到機構名稱、參考文獻等的核實。對無法把握的內容,積極尋求專家幫助,提請專家審讀,聽取專家的專業意見,再與作者進行探討,完成最終的修改,確保圖書的學術性。
“中國語文教育研究叢書”計劃出版18卷,第一輯8卷已出版發行,得到了我國語文教育界的支持和肯定,眾多大師、名家都給予了高度評介。而在信息時代,不做好宣傳工作,即使是優秀的作品,也會埋沒在圖書市場的眾多新品中,無法體現其學術價值,無法發揮其社會效益。圖書出版后,2018年10月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第十一屆年會暨“語文新時代”學術研討會之際,該委員會和出版社組織舉辦了“中國語文教育研究叢書”新書發布暨研討會,,向全國中學語文教師推出該叢書,光明網、人民日報海外網、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網多家媒體對活動進行報道,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推廣作用。出版社還注意加強后續宣傳推廣工作,積極主動與各媒體開展合作,并借助作者的學術影響,發揮出版社的品牌效益,通過讀書分享、書評推薦、微信推送等時興的宣傳方式,針對讀書的主要讀者群教師設計專項活動,加大圖書的宣傳力度,力爭擴大圖書的影響力。同時,還注意提煉與總結,突出圖書的特色和價值,整理相關材料參評各獎項和參加各活動,提升圖書的社會影響力。
“中國語文教育研究叢書”是出版社中國學科教育研究系列圖書中的一部精品力作,記錄和總結改革開放近40年來中國語文教育發展的成就與經驗,反思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對我國語文教育改革起教學和理論交流、積累、傳承、傳播作用,提升與豐富了出版社以學科教育理論著作為主的教師用書品牌,體現了出版社的擔當與貢獻。作為教育專業出版社,要勇于承擔服務于教育建設的社會責任,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不斷努力為推動教育發展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