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娟
廣西桂平市紫荊鎮中心小學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小,學習能力、知識經驗有限,抽象思維能力也比較差,對于很多的數學概念知識理解起來確實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引導學生更好的去理解相關的知識,這樣才能得到好的收獲。
數學中有些知識概念很難用語言進行直觀的描述,比如或,“正數和負數”,“小數的意義”,“等式的性質”等知識點,但是他們與以前學過的舊知識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在教學中就可以充分的運用舊知識來引出新知識的概念。那么,老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就要找出新舊知識之間有哪些內在聯系,然后在教學的過程中用舊知識講解,學生能夠更好的接受。比如說,在學習“公倍數”的時候,就可以用前面所學的“倍數”的知識點引出,進而還可以引出“最小公倍數”的概念。這種以舊帶新,接著化新為舊,再引入新知識的循環往復教學方法可以促使學生明確相關知識的概念,掌握新舊知識概念之間的聯系。
很多的數學概念都比較的抽象,因此,在教學時老師要做到形象、具體、有趣,同時盡可能的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入手。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會有興趣,積極性也會提高。比如說在學習“比和比例”這個數學概念時,我就用一些實物在講臺上向學生展示,以此來調動學生進行思考。具體的做法是:我用15塊大小一樣的積木分成了4堆,每堆的塊數分別是,1塊,2塊,4塊,8塊。接著我就讓學生好好的觀察這幾堆小積木,問同學們能發現他們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嗎。在還沒有學習“比和比例”這個知識點之前,很少有同學能夠發現他們之間的比值關系,于是我就向學生引導,告訴同學們可以通過加減乘除這些計算方法去思考。在一段時間的思考后,部分同學們還是能發現他們存在比值關系的。為了讓同學們更好的理解,我就再拿出了一些小積木,將其分成4堆,每堆的數量分別是1,3,9,27,接著將其順序打亂,讓同學們去排序,然后讓學生上臺進行排序。再接著我就向學生引出“比和比例”的概念,在我的演示和學生的思考討論后,學生就可以形象的理解其概念。
有句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小學數學的概念教學中同樣也需要通過實踐來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對于一些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的概念,這種方法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比如,圓的直徑和半徑之間的關系時,我就給班上每個學生準備卡紙,直尺和剪刀,然后讓學生去剪半徑分別為1,2,3厘米的圓,然后將用在每個圓上面畫出其直徑,量出直徑的長度,讓學生觀察直徑和半徑之間的關系。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動手、心、腦,能夠幫助學生對這些知識點印象深,記憶牢。
在小學階段就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發散思維,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概念后,老師還要讓學生從別的角度去理解。課本上知識一直表達方式,但是在教學中,可以對其進行“變式”練習,換個說法去表達,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很多老師在教學的時候,都是讓學生記住課本上的概念就行,這樣學生就會對這些概念死記硬背,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不但沒有益處,反而不利。比如說,在學習“百分數”的時候,課本上的表達方法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這個知識點,可以引導學生換個表達方法,如 “一個數除以另一個數再乘以百分之百。”學生在概念變式的時候可以暢所欲言,但是要在學生理解正確的基礎上,保證能夠獲得更好的理解。如果學生能夠對其進行變式,那就說明學生對這個知識是理解了的。
在概念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理解這些概念,還要通過一些方法將其鞏固,這才是概念教學的意義。對于概念知識的鞏固,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每學完一個階段就要引導學生將學過的知識歸類分析,找到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差異,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通過實際運用,鞏固所學概念,實際應用及時學習的目的也是鞏固相關概念的方法。在進行概念教學時,老師要有意識的為學生安排一些練習,這些練習需要和實際生活相聯系,在生活中進行實際的運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也是加深學生理解概念的過程。
小學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習效果對學生日后有著深遠的影響。概念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而在進行概念教學時,老師需要有足夠的細心、耐心和決心,認真做好課前準備,通過實踐教學讓學生對相關概念得以理解,再通過適當的方法加以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