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辛克鵬
編者按:2019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我們在了解這段歷史的時候會感慨那些先進的知識分子與無產階級革命者尋求民主、自由與科學的勇氣。歷史上,新時代的開拓者們善于將先進的思想文化與自身相結合,從而開辟出一條全新的道路。從本文中我們可以了解“五四運動”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起始階段的影響,這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中國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西方外來的思想和文化,傳播到中國并且在這里扎根、發芽到壯大經過了不斷地挫折、經受了無數次考驗。這一曲折反復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不斷中國化的過程,即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概念,更多的是指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提出的,尤其是毛澤東同志在1938年10月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并闡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概念,而在對中國共產黨成立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相關表述較少。基于這種情況,本文擬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它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作初略探討,特別是“五四運動”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起始階段的影響。
眾所周知,五四運動指1919年5月4日發生于北京的,以青年學生為主,結合廣大市民群眾、工商業人士等社會中下階層廣泛參與地一次游行示威、請愿、罷課、罷工的愛國運動。這是我們通常所指的狹義上的“五四運動”。廣義上的“五四運動”指從新文化思想運動開始直到中國共產黨成立這個階段。“五四運動”是中國歷史上一次規模龐大、影響深遠的政治思想文化運動。它對于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筆者認為可以分為三個層面來理解。
一
五四運動促進了新思想在中國的傳播,這其中就包括馬克思主義。最終,中國的先進分子在眾多新思想中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前提。
中國自近代以來,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了實現救亡圖存的目標,許多仁人志士紛紛“睜眼看世界”,從“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的“器物”,到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通過變法學習日本的君主立憲制,再到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通過革命手段建立民主共和制,這無不體現出當時國人想通過學習、效仿西方國家的科學技術、社會制度來實現中國富強的強烈愿望。然而,人們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發現,雖然學習西方國家的想法很多,但是西方國家的很多做法在中國不是那么管用。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西方資本主義已由自由競爭階段發展到壟斷階段,形成帝國主義。它們一方面,不希望自己眼下利益即得的“后花園”中國,通過發展資本主義變得強大起來;另一方面,帝國主義自身的社會制度存在巨大缺陷,正如列寧指出的:“帝國主義是過渡的資本主義,或者更確切些說,是垂死的資本主義”[1],同時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也通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暴露無遺。這種對“資本主義支配下的社會已經沒有存在的余地了”的現實的認識和對資本主義本質的揭露,使得國人開始了新的思考,重新選擇“先進”的理論主張。
馬克思主義誕生于西方,是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關于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世界觀,是無產階級運動的行動指南。早在19世紀中后期到20世紀最初的幾年,就已經有傳教士、留洋學生等對馬克思主義進行過一些引入和做過一些零星的介紹。但在當時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直到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傳回國內,以李大釗為代表的先進分子紛紛撰稿“十月革命”,馬克思主義才開始在中國真正意義上進行傳播。然而,在當時的中國,許多新的學說林立,如無政府主義、互助主義、新村主義、合作主義、泛勞動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伯恩施坦主義等,人們雖然通過接觸新思潮對反對封建制度有了很強意識、思想得到了很大的解放,但是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還要和這些新思潮進行較量。1919年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導致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這使得國人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俄國式的社會革命才正是中國最需要學習和效仿的,需要“以俄為師”“走俄國人的路”。過去的一切革命都是以新的剝削制度代替舊的剝削制度,而俄國革命則是從根源上消滅了剝削制度。同時,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都有力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內在矛盾和運動發展規律、充分論證了社會主義必然勝利和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歷史必然性。這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十月革命”的勝利其實是馬克思主義的勝利。這使馬克思主義在眾多的新理論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先進分子們的必然選擇。
二
五四運動促使馬克思主義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在此過程中,以李大釗為代表的先進分子不僅通過宣傳宣教,使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更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
五四運動的爆發振聾發聵地告訴人們“弱國無外交”,同時也充分暴露了帝國主義的本性,使國人走上了徹底的反帝國主義的道路。而“十月革命”的勝利,正是“庶民的勝利”,引領這場偉大勝利到來的正是馬克思主義,因而使得馬克思主義迅速在中國傳播開來。據統計,五四運動后,全國馬列經典著作的中文譯本有30種之多[2]。作為早期馬克思主義者旗幟式人物——李大釗,在其1919年9月發表的著作《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中,比較全面的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由唯物史觀、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部分有機組成。陳獨秀在其《馬克思學說》一文中,也系統地介紹了唯物史觀、剩余價值、階級斗爭等內容。李達在《馬克思主義還原》中,也對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進行了闡述,尤其對科學社會主義作了宏觀性介紹。毛澤東在湖南創辦新民學會,在那里廣泛、深入地傳播馬克思主義。這樣的先進分子還包括五四運動的主力蔡和森、周恩來、張聞天等人,老同盟會員董必武、林伯渠、吳玉章等人,留日學生李漢俊、李達、楊匏安等人,其他先進青年惲代英、張太雷、趙世炎、俞秀松等人等。正是這些先進分子積極宣傳,才使得馬克思主義在全國廣泛傳播、廣為人知。
馬克思曾指出:“理論在一個國家的實現程度,總是決定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3]馬克思主義不僅要廣泛傳播,還要有效地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這是開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的鑰匙。李大釗是最早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開創者。他在與胡適就“問題和主義”的爭鋒時明確提出中國的問題需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作“一個根本解決”。他指出:“一個社會主義者,為使他的主義在世界上發生一些影響,必須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盡量應用于環繞著他的實境,所以現代的社會主義,包含著許多把他的精神變作實際的形式使合乎于現在需要的企圖。”[4]在這一點上,陳獨秀也有相同的觀點,他強調:“我們之所以鼓吹馬克思主義是因為中國需要它。”[5]毛澤東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認識上,也表明:“吾人如果要在現今的世界稍為盡一點力,當然脫不開‘中國’這個地盤。關于這地盤內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實地的調查,及研究。”[6]
自此,我們可以看出,五四運動后,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并非對馬克思主義抱有拿來就用的思想,而是理性科學地運用,尤其是主張理論聯系實際、反對刻板教條。雖然在當時還沒有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概念,但卻飽含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主動求索的艱辛實踐。
三
五四運動推動了以工人階級為代表的無產階級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使無產階級登上了中國近代史的政治舞臺,是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自此,中國革命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資產階級、無產階級作為一對矛盾體,在西方國家幾乎是同時產生的。而中國的情況則不同,無產階級的產生要早于資產階級。近代以來,自國門被列強打開后,國外的資產階級就涌入進來;相適應的,中國的無產階級在那時也就應運而生了。但是,那時的無產階級無論從數量上來說,還是階級自覺性上來講,都還比較少、比較稚嫩。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西方國家把更多的精力投注于一戰,相對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這使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迅速發展,也使得中國無產階級的隊伍快速壯大。無產階級正是經歷了長期的剝削和壓迫后,形成了自身區別于其他階級的顯著特點:有很強的組織性紀律性,有堅定的革命性反抗性,并且都集中分布在工業發達的大城市,這為發動強有力的無產階級運動做好了人力的儲備。
辛亥革命之所以沒有取得圓滿成功,主要在于“革命者”這個內因的兩個方面:一是領導階級自身的妥協性、軟弱性,一是他們沒有、也不敢讓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參與進來。這個教訓使中國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認識上更加明確,改造中國社會的根本力量在于最廣大的無產階級,中國革命必須走一條無產階級革命的道路。這就為馬克思主義與無產階級結合起來創造了先決條件。五四運動后,許多知識分子都自覺主動地到工廠車間、到田間地頭、到人民群眾當中去,通過他們宣傳馬克思主義,提高了無產階級的覺悟,實現了無產階級由“自發”向“自覺”的重大轉變;同時,他們通過參加勞動、參加運動,在情感上與無產階級融為一體、在思想上發生深刻改變,使自身鍛煉成長為無產階級的先鋒戰士。通過知識分子與無產階級的融合,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在群眾和實踐中生根發芽、發展壯大。正如毛澤東對五四運動基本經驗所作的總結中指出的:“青年知識分子一定要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中國的知識青年們和學生青年們,一定要到工農群眾中去,把占全國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農大眾,動員起來,組織起來,沒有工農這個主力軍,單靠知識青年和學生青年這支軍隊,要達到反帝反封建的勝利,是做不到的。”[7]因此,五四運動開創的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的局面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根本的物質力量。站在我們今天的視角回看一百年前那場蕩氣回腸的偉大愛國運動,或許當時的人們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還存在一些歷史局限性,比如與中國傳統文化存在對立和持簡單否定態度、對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時候存在教條主義態度、對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開展階級斗爭和社會革命還不十分清楚等。但是,這種把馬克思主義必須中國化思想的方向是正確的,為日后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充分的思想上的準備和干部上的準備,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起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