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升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
我國債券市場具有較多品種,主要分為國債、地方政府債、政策銀行債等利率債以及企業債、公司債等信用債。2016年3月24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向社會公布了《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債券稅收方式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一般企業、個人投資者以及資產管理產品在投資不同類別債券的稅收繳納上出現了較大分化。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國債、地方政府債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對企業和個人取得的2012年及以后年度發行的地方政府債券利息收入,免征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企業到期前轉讓國債、或者從非發行者投資購買的國債,免征企業所得稅。企業轉讓或到期兌付國債取得的價款,應作為轉讓財產,其取得的收益(損失)應作為企業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納稅。國債利息收入及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為免稅收入。具體征稅方法如下:
債券類型 收益 所得稅 增值稅國債利息 免稅 免稅買賣差價 免稅/繳稅(見法規3)一般納稅人6%;小規模納稅人為3%地方政府債利息 免稅 免稅買賣差價 25%(注)一般納稅人6%;小規模納稅人為3%金融債券 利息 25% 同上買賣差價 25% 同上信用債 利息 25% 同上買賣差價 25% 同上
對債券利息收入免稅的特殊規定:
適用主體 稅收優惠政策 政策依據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按照2015年國家專項債券發行計劃定向購買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發行的專項債券取得的利息收入,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財稅【2015】150號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根據《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購買政府債券、中央銀行、中央企業和中央級金融機構發行債券取得利息收入,免征企業所得稅。財稅【2016】10號中國鐵路總公司對企業投資者持有2016-2018年發行的鐵路債券取得的利息收入,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財稅【2016】30號
1.法律法規梳理
法規名稱 主要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對個人購買的單位發行的各種債券取得的利息收入(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除外)、應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依20%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個人持有財政部發行的債券和經國務院批準發行的金融債券的利息,免征個人所得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地方政府債券利息免征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13】5號)對企業和個人取得的2012年及以后年度發行的地方政府債券利息收入,免征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文注釋)個人轉讓股票、基金、債券等各類金融商品(外匯、有價證券、非貨物期貨和基金、信托、理財產品等各類資產管理產品和各種金融衍生品所有權的業務活動)均不需要繳納增值稅。
2.具體征稅方法
債券類型 收益 所得稅 增值稅國債利息 免稅 免稅買賣差價 無 N/A地方政府債 利息 免稅 免稅買賣差價 無 N/A金融債券(國家發行)利息 免稅 免稅買賣差價 無 N/A金融債券(非國家發行)利息 20% 無買賣差價 20% N/A信用債 利息 20% 無買賣差價 20% N/A
1.資管產品企業所得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若干優惠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1號)規定:“對證券投資基金從證券市場中取得的收入,包括買賣股票、債券的差價收入,股權的股息、紅利收入,債券的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暫不征收企業所得稅;對投資者從證券投資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暫不征收企業所得稅;對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運用基金買賣股票、債券的差價收入,暫不征收企業所得稅。”因此,資管產品并不需要繳納所得稅。
2.資管產品增值稅
資管行業增值稅適用一般計稅方式,稅率6%。國債和地方政府債利息收入免稅,金融商品轉讓要繳納增值稅,但證券投資基金買賣股票、債券時免稅。地方政府債券、政策性金融債、同業存單的利息收入免增值稅,買賣差價除公募基金外均需繳稅。買賣價差除公募基金有特殊優惠外,其他機構中屬于金融商品轉讓的,都需要繳納增值稅。對于持有到期的投資者來講,增值稅征收對地方政府債券最終收益沒有影響。
地方政府債券存在一級市場上利率較低以及二級市場上流動性較差的現象。根據財政部、國稅總局【2013】5號文規定,對企業和個人取得的2012年及以后年度發行的地方政府債券利息收入,免征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國家對地方政府債券的稅收扶持力度逐漸增大,與其他債券的真實可比利率高于其票面利率,收益率存在被低估的情況。
地方政府債券不同期限的利率顯著低于其他同類債券,與風險相對較高的企業債和私募債相比,同期限利率要低3-4個百分點。但若采取稅價分離,考慮將地方政府債券在所得稅和增值稅上的減免,按照企業法人繳納25%的所得稅以及6%的增值稅進行測算,地方政府債券與其他券種的可比利率均在5%以上,高于商業銀行債券,與一般公司債券相近,比風險較高的企業債券和私募債券相比,利率只低1%-1.5%。
地方政府債券在二級市場上的流動性與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相比明顯較低。截至2018年7月24日,債券二級市場共交易地方政府債券總額為681.14億元,占發行量的3.33%。以2018年5月的換手率數據為例,國債、政策性銀行債的換手率均在10%以上,信用水平不及地方政府債的企業債換手率也在5%。地方政府債券的換手率僅為1%,在債券二級市場上的交易活躍度較差。
從稅收政策上看,對于地方政府債券明顯傾向于獎勵持債到期,抑制了市場交易。為了鼓勵地方政府債發行,2013年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了《關于地方政府債券利息免征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13]5號文),“對企業和個人取得的2012年及以后年度發行的地方政府債券利息收入,免征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但除個人投資者外,相應的稅收優惠并沒未延至二級市場,這就產生了交易稅。交易稅是由債務交易時產生的稅收,債券的換手率越高,所產生的成本越大,對債券市場的流動性產生負面影響。2014年國家稅務總局公告50號文明確指出:“金融企業從事債券買賣業務,以債券的賣出價減去買入價后的余額為營業額,買入價應以債券的購入價減去債券持有期間取得的收益后余額確定。”而后營改增后,免征增值稅優惠政策中并未納入二級市場交易中,故買賣債券的收入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及增值稅。
地方政府債券的交易以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為主,現行的關于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與交易的稅收政策使得投資者更傾向于持債到期而非上市交易,不利于地方政府債券的流通。
從市場角度看,地方債在二級市場上雖然存在著收益較低,流動性不足的問題,但隨著2017年下半年開始的強監管時代,開始了較長時間的去杠桿進程,市場流動性收緊,部分信用債風險暴露,使得資金更多選擇類似地方政府債券這類的更安全的工具。投資者多元化程度提升,也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地方債流動性。而不同省份由于經濟財力狀況、信息披露程度等差異,發行價格進一步分化,市場化機制不斷形成,會增加其交易機會。
從監管者角度看,為提高地方債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地方債二級市場交易很有可能推出新的舉措,如完善做市商制度,鼓勵實力雄厚的證券公司為地方債做市商,通過固定收益平臺為客戶提供流動性。此外,地方債的投資主體也日益多元化,比如上交所、深交所成功試點個人投資者參與認購,地方債的流動性有望逐步提高。
綜上,地方政府債在二級市場上的流動性較差是暫時性,從短期來看,強監管時代會加速其流動性,從長遠來看,新的制度的推行將會使其流動性得到較為徹底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