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通 中海油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
石油價格的影響因素錯綜復雜,如供需、庫存、政治、經濟、匯率、替代能源、戰爭等因素均會對石油價格造成很大影響,各因素之間又會相互作用,導致石油價格的波動性較大。石油公司作為價格的被動接受者,石油價格的這種劇烈波動是其面臨的一個重大風險,而石油公司如果能利用好套期保值這一工具,則可以在發生這種市場風險時,有效降低市場沖擊,從而保持公司穩健經營。
套期保值是指同時在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上進行同一種類商品的交易,交易數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即在現貨市場上買進(或賣出)現貨的同時,在期貨市場賣出(或買進)同等數量的期貨,實現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盈虧相抵,這樣就可以降低市場價格風險,從而達到保值的目的。
套值保值是企業管理價格風險的一個重要工具,其實質是將企業在現貨市場的風險轉移到了期貨市場,用期貨市場中相對較小的基差風險,替代現貨市場中相對較高的價格風險。所謂基差是指某一特定商品的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之差,是由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間的運輸成本和持有成本所構成的價格差異所決定的。
套期保值的作用原理是對于同一種類商品,其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的影響因素基本相同,所以兩個市場價格的變動趨勢基本一致,即同漲同跌,但波動幅度不盡相同。隨著臨近期貨交割日,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將逐步趨于一致。所以,在兩個市場上進行相反的操作,可以實現風險相互沖抵,即可以用一個市場的盈利來彌補另一個市場的損失,從而達到鎖定成本或利潤的目的,實現保值。
套期保值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優勢,就是其保證金交易制度,即只需支付一定比例的手續費和保證金,而不需要支付期貨合約價值的全額資金,從而用比在現貨市場操作少的多的資金,就可以實現與現貨市場的風險對沖,這樣可以大大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
圖1是2007年-2018年英國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走勢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原油價格波動較為劇烈,12年間,原油價格兩度高達120美元/桶以上,又兩度暴跌到40美元/桶以下,其中第一次暴跌發生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油價從之前高點144.22美元/桶,一路暴跌到最低33.66美元/桶,跌幅達76.66%。第二次暴跌從2014年開始,一直持續到2016年,最低跌到25.99美元/桶,跌幅更是達79.72%,之后油價開始緩慢復蘇,但一直處于低油價水平,截至2019年8月份,原油價格仍然在60美元/桶左右徘徊,與之前油價高峰值相差甚遠,已經形成了一種持續的低油價波動態勢。
油價波動較為劇烈是因為影響油價的因素錯綜復雜,如供需、庫存、政治、經濟、匯率、替代能源、戰爭等因素都會對油價造成很大的影響,油價的這種劇烈波動對石油公司的經營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圖2是中國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在2007年-2018年各年度的利潤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油價對三桶油的經營利潤有很大影響,以2014年-2016年間的油價暴跌為例,中石油2014年-2016年的利潤分別為1071.72億元、355.17億元、78.57億元,2016年利潤比2015年減少77.88%,比2014年減少92.67%。中海油2014年-2016年的利潤分別為601.99億元、202.5億元、6.37億元,2016年利潤比2015年減少96.85%,比2014年減少98.94%。在2016年,中海油甚至用生死存亡來形容當時的艱難處境,可見當時所受沖擊之大。三桶油中中石化所受影響最小,因為相對于中石油、中海油的業務架構,中石化的下游業務所占比重較大,原油價格暴跌,大大降低了中石化的原油采購成本,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上游業務的虧損。

圖1 英國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走勢圖

圖2 三桶油各年度利潤情況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石油公司作為油價的被動接受者,其利潤又與油價密切相關,為了公司持續穩定的經營,其采取有利的措施來分散或轉移油價風險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套期保值就是一種非常有利的工具。
石油公司利用套期保值工具可以將石油價格風險轉移到石油期貨市場,從而降低自身在現貨市場所面臨的巨大風險,還可以利用套期保值業務在期貨市場上對未來石油價格走勢進行預測,從而為公司決策提供依據。最后,由于石油公司可以利用套期保值業務鎖定成本或利潤,不需要根據石油價格大幅調整石油產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穩定我國石油供給。
套期保值業務可以簡單的分為買入套期保值和賣出套期保值,買入套期保值是指石油生產企業擔心未來石油價格上漲造成成本增加,利潤減少,從而在期貨市場上買入相應的期貨品種,從而有效鎖定采購價格。如對于處于石油產業鏈下游的石油煉化企業,如果擔心未來原油價格上漲,可以提前在期貨市場上買入相應期限的原油期貨,從而鎖定成本。賣出套期保值是指對于石油經營企業,擔心將來石油價格下跌,造成經營利潤減少甚至虧損,例如2014年油價開始暴跌之前,如果能對此有一定的預判,就可以提前在期貨市場上賣出相應期限的原油期貨,從而部分抵消油價暴跌對公司利潤的影響。當然,還有第三種情況,就是一個石油企業,即擔心原材料價格上漲,也擔心產成品價格下跌,這時可以在期貨市場同時對原材料和產成品進行套期保值操作。
實際套期保值業務操作過程,遠遠不止上述四個原則這么簡單,而是要復雜的多,僅僅依靠這四個原則遠無法達到保值的目的,甚至有可能面臨更大的風險,造成更大損失。作為石油公司,要運用套期保值成功實現風險轉移還需著重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石油公司在進行套期保值操作之前,一定要先組建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團隊,這是實現套期保值目的人才基礎。這只團隊需要每天實時關注石油市場動態,包括價格變動情況,以及影響價格變動的各種因素等,去盡可能多的搜集整理各類相關信息,并在此基礎上通過自身過硬的專業水平,運用科學的手段與工具對其進行深入分析,預測未來價格走勢,然后根據預測設計套期保值操作過程,確定套期保值比率、期限,制定套期保值方案,把握交易時機,并制定嚴密的風控措施等。
石油企業在進行套期保值業務操作之前,務必明確其操作目的是為了保值,為了鎖定成本或利潤,轉移石油價格風險,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實現企業持續穩定發展,而非投機獲利。如果不強調這一點,很容易將套期保值操作變成追求高利潤的投機行為,這就需要石油公司從強化內部管控入手,設計一套完善的風控體系,對套期保值過程進行嚴格的設計和控制,嚴格按照既定流程操作,利用風險報警、自動平倉等工具,嚴防操作過程中出現投機行為。2004年的中航油巨虧事件就是因為其風控體系不夠完善,操作人員在套期保值操作中逐步滑向投機獲利,一次次無視風險警告,最終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石油企業要通過套期保值業務實現規避石油價格風險的目標還需要很多其他客觀條件,如存在交易品種多樣、流動性較好且能吸引大量投機者的期貨市場,完善的立法、適度明確的政府監管與行業自律等政府管理體系。2018年3月26日,原油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掛牌上市交易,改變了我國石油企業以往主要通過國外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的歷史,隨著我國石油期貨市場的不斷發展完善和相關法制體系的不斷健全,我國石油企業套期保值業務的操作環境不斷改善,也定將提高石油企業利用套期保值業務管理市場風險的積極性。
石油套期保值業務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對其最優策略的研究是眾多國際石油公司關注的重要問題,目前已有很多研究成果,同時也有很多成功和失敗的案例可供借鑒。本文在梳理套期保值含義的基礎上,分析了石油企業進行套期保值的必要性,并從宏觀層面提出了石油企業應該采取的措施以及相應的外部環境要求。希望我國石油企業能夠盡快制定出適合自身情況的套期保值策略,以提高自身的抗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