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天成

我的人生三大美事,莫過于品茶、看書、練書法。而三大美事中最為美妙者,書法也!
書法的魅力,來自其豐富的中華民族哲學的表現力,在世界各民族中是獨一無二的,是中國哲學的價值觀、人生觀、宇宙觀的一種反映形式,這一點是電腦打字永遠無法取代的,數千年的歷史已經證明了書法藝術強大的生命力。
中國書法藝術的形成、發展與漢文字的產生、演進密不可分,書法是以漢字為基礎、用毛筆書寫,利用各種手段完美表現漢字的方法。而書寫過程和結果——即作品,又反映了人作為主體的精神、氣質、學識、修養和人生境界。
唐張彥遠《法書要錄》云:“頡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象,博彩眾美,合而為字,是曰古文。”“博彩眾美,合而為字”,可見,先民們在造字之初,就自覺地將各種審美元素以及自己的審美觀融入其中。
書法的初級階段十分簡易,下自七歲頑童,上到八十老翁,凡會書寫漢字的人都可以參與,只要按照一定的規律練習,就會日新月異。就是要成為一名書法家,也不是不可能的事。當然,書法是一種藝術創作,寫好漢字容易,真的走進書法藝術境界,做一名真正的書法大家,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我們所說的書法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書寫,二是法度。所謂法度,就是書寫時必須遵守的準則、規矩,也是書法的審美規則。
當然,書法的審美標準、審美情趣也是因人而異的,唐代書法理論家孫過庭《書譜》中說:“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草貴流而暢,章務檢而便。”篆書作品崇尚寫得委婉而通暢,隸書作品要求寫得精刻而綿密,草書作品可貴的是寫得流利而舒暢,章草作品一定要簡約便捷。可見,不同書體有各自的美學原則。
老子說“道法自然”,中國書法既要體現對點畫和間架結構的精熟把握,又要取法自然萬象,豐富書法內涵,因此精妙的書法才能讓人觀摩時生出眾多意象。孫過庭在《書譜》中談到書法創作時說:“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姿,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就是說師造化、尚自然,是藝術的最高境界,這便是“道法自然”。
今天我們學習書法,亦有無窮的好處,即可傳承中國優秀文化傳統,增強我們對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又可以了解、體驗民族的文化、思想和情感。書法還具有廣泛的實用性,把字寫得規范、整潔、美觀,人看了會樂于接受。
具體來說,習字還可以給我們帶來身心的健康,具體有哪些呢?
一、修身養性、陶冶性靈。學書習字,可以培養我們的藝術素養,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化素養,學書習字能使人變“靜”,培養人的專心、細心、耐心和毅力等優秀品質,從而提高整體素質,這是很多愛好無法替代的。練習書法能豐富自己的頭腦,養浩然正氣,積淵博之才,得天地靈性,納萬物菁華。

二、培育創新精神。藝術的生命在于個性,書法亦是如此。在學著欣賞、接納美的同時,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追求個性化、創新性的東西。
不過在學習書法時,一切的創新都始于模仿。所以,書法中的臨摹是學習和繼承的必要手段,這種繼承與借鑒就是為了創新。通過臨摹,我們在大腦中積累了豐富的材料,為今后的創作做了大量的鋪墊。于是每一次創作都是由量到質的飛躍。因此,在書法學習中,從臨摹到創作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從模仿走向了創新。
三、學習書法有益健康。寫字是一種高雅的藝術愛好,能使人在揮毫之中,自得其樂。人在寫字時凝神提氣,不思聲色,不慮得失,不關榮辱,心無煩惱,軀體、精神完全放松,對肌體起到調節、修復等作用,大大有益于身心健康。
唐代著名書法家虞世南練書法時就講究“收視返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入靜可以培養人們的耐性,克服急躁心理,久而久之,可起到修身養性的作用,對身體健康大有裨益。練氣功就講究意念,講究平心靜氣、全神貫注、排除雜念,在這一點上,書法與氣功的養生方法非常相似。
有資料統計,歐陽詢、顏真卿等大書法家平均壽命79.2歲。明清兩代著名書法家同高僧比較,28人中,書法家比高僧長壽12.7歲。這說明,書法家的壽命比“清心寡欲”的高僧還要高。因此說,練習書法,實在是一種修身養性的絕佳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