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振文
摘 要:太極拳作為我國古代傳統武術集大成者,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其理論體系在道家思想的指引下不斷發展完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核心和太極拳拳理緊密聯系在一起。練習太極拳是對這一拳理的最好闡釋。
關鍵詞:太極拳 天人合一 以柔克剛 克己復禮 修身養性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6)07—0026—03
1 前言
中國武術產生和發展的環境極其復雜,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吸收和交融其他形式的文化也是在所難免的,因此,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武術形式和不同的武術文化內涵。太極拳具有東方民族體育的濃厚色彩,它蘊涵著豐厚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倫理觀念,注重內外兼修,融健身與養生與一體,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
“太極”二字出自《易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太極拳的文化蘊含著《易經》中陰陽辯證的觀點,是悠久中華民族哲學理念與武術在文化上得以融合的具體呈現。
太極拳其理主儒道一脈,“靜中常養靈虛氣,動時繞有盤空意”,講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以慢勝快”。此中包含了心性、學養、實踐、養生諸多方面的學養和意境。
2 心性——“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
天人合一作為老子《道德經》思想的重要內容,其追求的是在任何自然之間的一種協調和平衡狀態,老子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人要尊重自然,崇尚自然,將其作為最高準則,要把效法天地作為自己行為的根本準則,剛柔和陰陽之間的和諧孕育了生生不息的自然界萬事萬物,在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都是按照一定規律不相紊亂,和諧運行。人作為自然界的產物,也必須要遵循自然界的規律,要在人和自然之間和諧相處。
太極拳作為人體的一種運動項目,本身宇宙和運動就是自然運動的一部分,兩者緊密相連,其本性和本然是一直的。而遵循自然規律、順應自然發展也是太極拳的基本原則。太極拳追求的并不是一種固定的永恒的靜止,而是在靜和動之間的一種動態平衡,動中蘊含著和諧和秩序,在人和自然之間要相對一直的。為了達到這種目標,太極拳在練功的過程中,按照人體機能和自然界四季變化,采用不同的練功方式。太極拳理論認為,人是生活在自然界中的,自然界的四季變化必然會對人體機能產生一定影響。人只有順應這種四季變化,使主觀順應客觀發展,才能提高練功的效果,如果人違背了這種自然規律來運動的話,必然會損害身體健康。
太極拳創造者在遵循天人合一思想基礎之上,創造了拳法理論,“人身為一小太極,天地為一大太極”,“天地一大人身,人身一小天地”,并且根據天地間萬物的氣聚成形思想,源于天地萬物陰陽二氣變化基本思想。在其技術功架上拳論有云:“全身處處無牽制,動靜作勢,純任自然。”無拘無束,順其自然[1]。
此外,在習練太極拳時,也要考慮習練的時間、方位、季節以及在什么情況下忌諱習練。在古代,太極拳的習練者 “把時空環境與拳術套路動作之間,看作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內外形神整體。又把人看作是一個‘太極,即一個宇宙。提出人體如同周而復始的月盈月缺一樣,所以練拳要遵循陰陽盈虛之理”。太極拳的習練者常常在山間寂靜處、小河流水旁,如比較有名的“陳家溝”“武當山”等,他們在習練太極拳的同時達到人與自然相融合的狀態。
3 學養——“中庸、克己復禮”的思想體現
《禮記·中庸》有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是天下的根本,天下的本源,達到中和的狀態,宇宙及世界中的萬物便能和諧平衡地發展。” “中和”不是折中調和、庸庸碌碌, 不分是非、不講原則,而是處理問題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實際上也就是把握好度, 即不既不到位,也不要太過分,過猶不及。
禮儀在儒家的思想的體系中處于核心的地位,其“克己復禮”就是要克服人的欲望來遵守禮樂制度或者說通過人的規范最終達到社會秩序的穩定。“克己”并不是一味地逆來順受、忍讓退避。“克己”就是“自勝”,老子說過“自勝者強”, “克己”方能不斷超越自己原有的水平,克服自己的缺點弱點[2]。
太極拳由俗變雅、由簡陋變精細的不斷發展與完善的過程中,“外因是社會文化背景的轉變,內因則是太極拳‘禮法思想使然。太極拳能夠超凡脫俗,正是因為其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 ‘禮法思想”[3]。太極拳通過禮儀道德的束縛,以強大自身來威懾對手,以高尚德性來影響對手,以仁愛寬容來感化對手,以誠實守信來善待對手,處處體現著武術的禮儀教化。
練習太極拳就要堅持“冬練三伏,夏練三伏”,要克服惰性。在傳統武術中對初始習武者有“未曾學藝先識禮”, 正因為有“禮”的約束,使得赳赳武夫內化了許多人文的氣息,在“大是”面前彰顯文雅,在“大非”面前彰顯俠義。
太極拳之所以被稱之為“哲拳”,正是因為它吸收了儒家、道家的哲學思想。其中,提升自身的道德就是修身, 它通過“克己”來完善人品操行,提升人生境界。太極拳主靜、貴柔表現外在為含蓄、內斂,追求“禮”為先,先禮而后兵。
4 實踐——“動靜皆宜,剛柔相濟”的思想體現
就太極拳本身而言,最主要的也就是其技擊性,太極拳在保有武術原有的技擊性特點的情況下,在其發展的過程中與道家文化形態發生融合。
老子認為,“福兮禍之所依,禍兮福之所伏”。根據這一轉化規律。老子提出了“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的觀點,意思是說,道的運動是“反”,對立的事物總是向相反的方向轉化。事物強大了就會衰老,有意造成事物的強大是違反道的原則,因為會促進它早日結束生命。
在《道德經》第七十八章中有“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共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也就是說往往世界上最柔弱的東西生命力往往是最強的,也是最難戰勝的,這是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在太老子認為,在自然界,柔弱的新生事物總是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的,所以柔弱是生的自然法則。這種守柔處雌、崇弱尚下的觀念對太極拳拳理與技擊理論的影響是極大的,從而形成了太極拳“以靜制動,動靜自如”、“以柔克剛,剛柔相濟”、“后發先至,崇下尚退”的技擊特點。太極拳從道家思想中引伸出“動靜”、“剛柔”、“進退”、“虛實”、“攻防”等矛盾對立統一的多種運動形式。
虛靜是道家追求的一種精神境界,是“道”在人體正如靈魂與肉體合二為一、融為一體的體現[4]。武術,特別太極拳,就非常強調靜、虛。虛靜者,即實中求虛,動中求靜之謂也。太極拳強調虛、靜,是因為靜方能致專,才能排除雜念,使精神完全集中,用意識引導動作,領悟技法真諦,從而從容自如、勢正招圓。這些在太極拳的理論、技術運用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太極拳是一種柔和、文雅、用意不用力的運動項目,強調中庸、寧靜致遠,提倡陰陽互補、剛柔相濟。
5 養生——“意守丹田”的思想體現
導引吐納之術包含導引和吐納的整個過程,是中國古代以道家為代表的養生方式。導引是由意念引導動作,配合呼吸,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地運氣的一種健身方法。吐納,就是呼吸,指把胸中的濁氣從口中呼出,再由鼻中慢慢吸入清鮮之氣。
道家傳統養生十分重視丹田的養生作用,認為丹田是人命的根基、陰陽的門戶、五氣的本元;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胎之處。太極拳非常重視丹田的修煉,“氣沉丹田”是太極拳的基本要求。
所謂丹田,指的是臍下小腹部分,包括關元、氣海,神闕、命門等穴位(也有人認為僅是關元穴),這個區域的小腹內正是中醫所指腎的位置。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5]。腎氣盛衰直接關系到人的生長發育,乃至衰老的全過程。
通過長期氣沉丹田的鍛煉,腹腔內臟器功能得到改善,人就可能變得精力充沛,身體健康。“氣沉丹田”不是孤立的,而與軀干乃至全身姿勢正確與否有關,如虛領頂勁、圓檔松垮、塌腰收腹等。“意守丹田”就是在全身松靜的情況下,將意念集中并保持在丹田部位使氣下沉的的鍛煉方法,做到“刻刻留心在腰隙”。太極拳的呼吸一種是胸式呼吸,另一種是腹式呼吸。不管采取哪種方式,都要順其自然,不能憋氣,做到深長、細勻。通過太極拳鍛煉,可以消除大腦神經的緊張疲勞,使人頭腦清醒,情緒活躍,促進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平衡,使一些慢性病逐漸康復。
《大學》中說:“知止而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在練習太極拳時不僅僅追求周圍環境的安靜,更要求內心的平靜使心氣下降、氣沉丹田、精神內守,排除一切雜念,心靜專一。在意念的引導下,內氣行于心,則心火不亢,腎水不寒;內氣行于肺,則升降自如,肺氣下納于腎,氣沉丹田,運動而不氣喘;內氣行于肝,則肝火得平,腦清目明;內氣行于脾,則運化得健,后天之本生機旺盛,肌膚健美光澤。通過練習太極拳,可以提高人的意志品質和樂觀向上的精神,使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樣就有利于調整身心平衡,使身心健康。
6 結語
太極拳是我國古老的集修身養性于一體,注重內外兼修的武術項目,是一項身心合修,內外兼顧的理想健身形式。本文通過對太極拳運動特點及要領的分析,進一步闡明了太極拳在健身養生方面的價值,同時揭示了太極拳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健康和精神方面有了更高的追求。推廣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太極拳運動,對現代和未來的保健和體育事業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呂存款.簡論太極拳中的中國傳統文化思想[J].運動2013(13):77.
[2]劉玉增.太極拳的哲理與文化底蘊 [J].體育學刊,2000(6):60-62.
[3]張衛東.《道德經》對太極拳的養生的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3(3):134-135.
[4]易先俊.太極拳養生功[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7:47.
[5]王 穎.關于太極拳要領對健身養生的影響機理探析[J].卷宗,2013(2):165-166.
On Taoist and Confucian Philosophy in Tai Chi Chuan
Shi Zhenwen(Sports Department of Shanghai Uinversity of TCM, Shanghai 201203, China)
Abstract:Tai Chi Chuan (Supreme Art Boxing ),best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ancient Chinese martial arts,is profoundly influenced by Taoist philosophy. Tai Chi Chuan theory and practice evolved in agreement with Taoist philosophical principles. Taoism with the core concept thatman conforms to the earth, the earth to the universe, the universe to its law and law to itself”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inciples of Tai Chi Chuan. Therefore, practicing Tai Chi Chuan well interprets its principles.
Keywords:Tai Chi Chuan unity between man and the universe overcoming hardness with softness restraining the self and restoring the rites self-culti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