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因受母語遷移、教學環境、學習策略等影響,在說或者寫的時候最容易出現偏誤的情況。因此,本文依據偏誤分析理論,從句法偏誤出發,結合我三年的初中英語教學經驗,對初中生存在的句法偏誤進行分析并歸納總結偏誤產生的類型、產生的原因,并在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策略方面提出相對應的建議。
關鍵詞:初中生;英語;句法;偏誤
作者簡介:黑斯萊提古麗·托乎提(1988-),女,維吾爾族,新疆伊寧市人,伊犁師范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9--02
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偏誤現象是廣泛存在的。無論是母語習得者還是二語習得者; 無論是兒童語言學習者還是成人語言習得者,在語言習得過程中都會發生偏誤。Corder(1967)認為,偏誤的出現是因為語言學習者沒有完全掌握和內化語言規則, 從而導致其產出的語言偏離目標語的標準; 而差錯則指語言學習者在實際運用語言知識過程中,由于受有限記憶力、規則欠自動化等因素的影響所出現的口誤等言語行為。學習一門語言最終目的是為了交流,而句法在語言交流中有著重要的位置。學習者為了實現用英語自由交流的目標,需要學習詞匯,句子結構,時態等語法知識點。因此,本文結合自己三年的初中英語教學經驗中遇到的實際案例進行分析,淺談初中學生學習英語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句法偏誤。
1、偏誤分析理論
Corder(1967)還認為,錯誤分為失誤和偏誤兩種。失誤是一種偶然現象,包括口誤或者筆誤兩種。偏誤是對正確語言的偏離,是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常出現的系統的有規律的錯誤。偏誤能反映出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當母語的語言規則和習慣與目的語的規則和習慣不一致或者兩者之間差別很大時,會對目的語的學習產生嚴重的干擾,并且,當母語與第二語言之間差異越大,學生學習會面臨越多的問題,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偏誤越多。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偏誤分析,減少學習第二語言中的困難。因此,偏誤分析理論就是“通過分析英語學習者出現的語言偏誤,揭示語言學習過程中一些帶規律性的東西,并從理論上進行闡述”。
英語句法中有很多不一樣的結構,給學生帶來了很多學習上的困擾,因此下面從這兩個方面分析初中生學習英語過程中常出現的句法偏誤情況。
2、句法偏誤
2.1句子結構偏誤
英語句子結構分為簡單句,并列句和復合句三種。并列句和復合句基本上由簡單句五種句型縮略或擴展而成。簡單句是基礎句型,句子結構包括五種,即“主+謂、主+謂+賓、主+系+表、主+謂+賓+賓補、主+謂+間接+賓語”。而狀語一般都放在最后面,定語一般放名詞前面修飾名詞,因此不體現在句子結構當中,學習者可根據需要添加。例如:
1.I ? ? clean ?my room ?everyday.
主語 ? 謂語 ? 賓語 ? ? 時間狀語。
2. We ? will gather ? at school gate ? tomorrow morning.
主語 ? ?謂語 ? ? ? ?地點狀語 ? ? ? 時間狀語
3.I ? ?bought ? a red ? dress ? yesterday.
主語 ?謂語 ? 定語 ? 賓語 ? ?時間狀語
漢語中,句子同樣一般由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這些成分構成,但是狀語放在謂語的前面,起修飾或限制作用。初中生因受母語句法結構的影響,很容易出現偏誤。例如:
偏誤句:We tomorrow morning will gather at school gate.
重建句:We will gather at school gate tomorrow morning .
偏誤句:I with my mother went shopping yesterday.
重建句:I went shopping with my mother yesterday.
因此,初中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教師要以對比的方式給學生講清楚英漢兩種語言的句子結構,讓學生在造句時注意句法成分的位置,避免偏誤情況的出現。
2.2 時態結構偏誤
英語和漢語結構類型不同,英語是屈折語,富于形態變化,而漢語時孤立語,缺少形態變化。這兩種語言不同的形態特點體現在結構上,即英語重形合,而漢語重意合。這種差別主要在這兩種語言的時態上表現得很明顯。初中生總共學習8種時態,每一個時態都會出現屈折變化,因此每表達一個句子,每一個時態的動詞都會出現屈折變化。例如:
一般現在時:She writes a letter everyday.
一般過去時:She wrote a letter yesterday.
從上述例子中,不難看出兩個時態中動詞都出現了屈折變化,同時加了“everyday、yesterday”時間狀語來鎖定時態。英語時態會有結構,下面從結構上分析初中生學英語時出現率較頻繁的偏誤類型。
第一,英語中將來時的結構為:主+will/be going to + do,學生在用將來時結構時經常出現兩種偏誤。以“我明天去看電影”為例,漢語中,不用加表達將來時的結構助詞,直接用時間來鎖定將來時態即可,但是英語中必須用will /be going to 動詞屈折變化來表明這是一件將來發生的事。因此,初中生在說英語時經常出現以下偏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