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涵
在電商時代下,農產品的交易量在不斷增加,交易途徑也從傳統的模式走向電商物流運輸的模式。為了實現減少浪費、更符合消費需求、產地與消費地無縫對接等改革目標,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也在經歷不斷發展變化,其體系也需要根據改革要求和時代背景進行優化完善。本文從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現狀和發展機遇出發,研究如何構建能夠克服現存問題、適應未來發展的新體系。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也在不斷變化,人們對衣食住行、醫療等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喜愛的生鮮農產品的產品需求量和要求也在變化,人們渴望獲得更安全、更營養、更新鮮的生鮮農產品,因此我國正在進行農產品供給側的結構改革。而電商時代的快速發展,為農產品的銷售、運輸提供了便捷,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出現了諸如產品質量魚龍混雜、浪費嚴重等問題,基于生鮮農產品特點建設的冷鏈物流也面臨著新的發展和挑戰,其體系的構建也在不斷的優化和完善。
一、電商時代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
(一)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現狀
自我國大力推進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后,農產品的運輸鏈也在不斷完善,但由于農產品冷鏈的發展晚,2016年我國生鮮農產品的冷鏈流通率仍沒有過半,因此在長距離的運輸中,每年由于腐爛造成的損失就不計其數,給廣大的農民帶去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反觀西方發達國家,其冷生鮮冷鏈流通率早已接近100%。因此,想要實現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完成,保障農產品多方面的利益,冷鏈物流必須針對問題快速進行改革。
冷鏈物流的對比研究、專項研究未曾取得突出的成果,這也是我國冷鏈發展不完善的原因之一。因此在研究上也要更大力度的拓展廣度、挖掘深度。具體而言,目前應重視冷鏈物流的細分研究和交叉領域的系統研究。
(二)電商背景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機遇
我國經濟轉型的背景下,出臺了許多經濟制度,對農產品供給等方面進行改革引導。為順應市場的需求、及時占據市場份額,很多商貿企業開始積極的構建冷鏈物流體系,地方政府也在加快進行冷鏈的基礎建設。外企冷鏈物流體系已經十分成熟,許多進駐的外企也直接進入相關設備的制造和生鮮電商等領域,這些資本的加速投入使得行業被快速細分,相關的建設也能得到快速發展。
生鮮農產品電商平臺在2012年后才得到快速發展,隨著行業的轉折,大量資金的注入,生鮮電商出現井噴,2013年至今的年交易額增長率都超過20%,如今已經走上資源整合的階段,因此作為生鮮電商發展最大難題的冷鏈物流問題,會被投入更多的資金來進行系統化的建設。綜上這些因素,都為生鮮冷鏈物流帶來了光明的發展前景。
二、電商時代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的構建
(一)政府牽頭引導多方進行冷鏈物流體系的建設
電商時代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其實涉及到農業生產端、冷鏈運輸、電商營銷等多個方面,因此冷鏈的建設也是涉及多方面的。基于冷鏈物流技術要求高、資金要求大等特點,可以由政府牽頭與多方進行交流探討,制定全流程體系化的規劃。國家牽頭進行冷鏈建設,有利于生鮮冷鏈根據相關經濟政策做出長遠、有利的規劃建設,可以更好的規避很多政策帶來的阻礙,而更具系統的規劃,可以實現多方參與的聯動機制。當建設中面臨重大問題時,各方可以更好進行協調、化解矛盾,推進冷鏈物流體系進行整體性的快速建設。
政府通過市場機制的宏觀調整,也可以推動優秀冷鏈企業的發展。冷鏈物流企業建設能夠滿足市場需要的同時,對組織協調機制進行溝通優化,落實行業的規劃和行業標準,自上而下建立完善的合作機制,以其對市場的動向能夠做出更及時的反饋。
(二)建立組合式的冷鏈物流體系
冷鏈物流問題除了長途的配送、冷藏中的技術問題,用戶下單后的物流配送也因城市道路擁堵、投資大等問題面臨嚴峻的挑戰,因此需要打破傳統的流通模式和經營模式,政府以共享經濟的思路,牽頭整合行業內各種冷鏈物流模式,打通從生產到消費的完善的冷鏈通道,建立多段組合的體系,實現建設與銷售的共贏模式。
末端配送是冷鏈多段組合的末端,也是與消費者直接關聯的一環,因此需要對社區、市場、商超進行冷鏈物流的資源整合,幫助多方面進行互為補充,最終解決末端配送中的問題。例如增加生鮮產品的低溫自助柜,打造生鮮智慧社區體系,將不同儲存溫度的生鮮農產品分配給社區自提柜和就近的市場、商超,推出活動,以減價等方式鼓勵客戶進行自提,或者采用預約送達模式。
三、結語
綜上所述,電商時代下,生鮮農產品的冷鏈物流出現了新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新的挑戰。本文以從冷鏈物流的發展機遇和問題出發,對其體系建設提出了一些建議,政府可以站在總體規劃的角度,引導冷鏈企業進行發展整合,而對于企業而言,可以嘗試進行組合式的體系建設,規范各階段的操作,以合作的方式幫助各階段進行創造性的嘗試,解決冷鏈物流中的種種問題,幫助冷鏈物流行業進行快速、合理的發展。(作者單位:赤峰學院)
項目編號:2019JD028
基金項目:內蒙古社科規劃辦一般項目“赤峰市冷鏈物流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