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玲
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也是推動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重要動力,是我們黨長期執政、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的支持力量。但如今民營企業發展道路上遇到市場、融資和轉型等方面的問題,而這些困難需要在不斷探索中進行解決。鑒于此,本文就民營企業管理弊端及發展策略展開以下論述。
一、民營企業經營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民營企業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民營企業在我國的發展速度比較快,成為經濟活力的重要支持。因民營企業發展速度快、規模小、數量多,企業管理水平都處于低水平,而且經驗管理、家庭作坊式管理、粗放式管理的現象普遍存在,經營理念偏離軌道。很多民營企業家在經營活動中沒有戰略管理的眼光,對企業的發展方向、目標等大方向的考慮不周到,存在投機思維,小農經濟的保守思想突出。民營企業家忽視知識更新,他們不讀書、不看報,不經營管理理論,不充實自己的知識。
(二)企業文化過度與管理欠缺
企業文化活動數量過多而且質量差,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而且也將各部門工作的正常秩序打亂。特別是部分民營企業,為了打造所謂的職工文化活動,打響企業品牌知名度,每個月都會組織團隊拓展、各種球賽等,無形之中增加了運營的成本。職工無法安心工作,甚至于企業員工精神萎靡、做事效率低下。每年集中精力舉辦一次大型的職工文化藝術節,租賃場地、邀約領導參加,這樣可以節約成本,而且還可以實現提升品牌效應的結果。
(三)品牌意識淡薄,缺乏產品技術創新能力
將做廣告等同于做品牌。廣告是進行品牌建設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夠快速擴大企業知名度。但如今企業都拋棄了產品質量,將品牌作為企業獲取利益的工具,并非借助于品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沒有為消費者提供任何的價值。很多品牌已經離最初的意義漸行漸遠。
我國民營企業集中于技術含量低的第一、三產業,還有第二產業中的建筑業、挖掘業等,這樣使得民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技術含量低、信息不更新導致企業投資的邊際效益下降,無法實現人力資本和技術的積累,進而阻礙了技術創新。
(四)缺乏股權激勵制度,人才大量流失
很多民營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都有很大疏漏,他們的HR認為人才很多,因而并不重視公司已有的人才,導致員工流動性高。一位員工的離開對公司來說是一筆成本,因為是公司將員工培育起來的,要承擔前期的培訓費用和招聘的成本,還要承擔新員工是否適合本崗位的風險。因此企業的老員工流失會給企業帶來幾倍的支出。這就是很多小型民營企業雖然經過多年發展,但規模并無擴大,公司除了老板之外,其他員工都是“流水的兵”。
二、解決民營企業問題的對策
(一)融入先進理念, 創新管理模式
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就需要轉型,要轉型成功必須要進行管理創新,從傳統的唯利是圖中邁出來,構建有遠見性的經營意識和價值觀。樹立科學的人才管理理念,制定理性的人才標準,關心員工的一切,體現人文關懷。企業中賞罰分明,做到公平競爭,讓每個員工都樹立主人翁意識。民營企業的發展趨勢是控股化、集約化的方向,建立適應企業發展的新型現代科學管理模式,這才是創新的表現。
(二)重視文化戰略引領
實施戰略性人才管理,需要民營企業統籌謀劃人才管理的每個環節,增強人才管理的組織協調能力,增強選人、用人的能力,為企業儲備更強的競爭力。民營企業還要完善人才培訓方案,創新培訓方法,創造優秀的企業文化,實現人才的合理運用與開發。
通過企業文化戰略的引導,進一步明確企業發展的價值理念等精神層面,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增強團結凝聚力。企業的整體氛圍優化,提高對人才的吸引力,為企業的發展創新提供支持。
(三)重研發,品質將是核心競爭力
我國的民營企業有很大比例是從事傳統制造業、服務業等具有競爭性的行業,一直以來都是依靠成本低、模仿和低層次的加工在市場中生存,技術含量低、無創新性,沒有核心競爭力,研發投入不足等問題是導致市場競爭力低下的最大原因。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僅僅依靠廣告已經無法吸引目光,而品質、創新以及品牌等才是最重要的。隨著消費端逼迫產業端創新發展,研發必然會被企業越來越重視。
(四)重視人力資本,積極實施股權激勵
民營企業要更好的發展,企業家要敢于讓出自己的部分股份分給員工,員工占股了,背叛的可能性就降低,與企業共同成長。
股權激勵是企業激勵員工的重要形式之一。企業要不斷改進自己的管理水平,在盈利與發展的前提下,進行股權激勵,讓員工共同承擔風險的同時也有利可得,提高企業競爭力,實現跨越式發展。對于那些發展迅速的民營企業,實施股權激勵,能力保持員工穩定,維護公司競爭優勢。對于那些未來發展前景廣闊的民營企業,可以分發股權核心員工,以增強員工的凝聚力,開發潛能。(作者單位:沈陽科技學院 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