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強盛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已經實施四年多,經過梳理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運行狀況,風險管理情況,對審計部門、紀檢部門、巡查部門提出的問題線索,總結歸納,發現提出整改和處理的事項均屬內部控制和財務風險管控失效的結果,重議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以引起多方領導和財務人員高度重視,嚴防死守,從根本上做好內部控制和風險應對工作。
一、引言
2014年1月1日起實施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明確內部控制活動包括預算業務、收支業務、政府采購業務、資產管理、建設項目、合同管理等內容。財政部2015年印發《關于全面推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單位全面建立、有效實施內部控制,確保內部控制覆蓋單位經濟和業務活動的全范圍,貫穿內部權力運行的決策、執行和監督全過程,提高單位內部各層級的全體人員財務遵從度。在過去的四年中,因財務問題引發的身邊單位人員貪污、造假、挪用公款等違法案件時有發生。做好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工作意義重大。
二、內部控制目標概述
內部控制目標涵蓋合理保證單位經濟活動合法合規,避免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合理保證單位資產安全和使用有效。防止貨幣資金被盜及挪用,資產配置不合理,造成浪費、使用效率低下;合理保證單位財務信息真實完整。單位財務信息包括財務報告、預算草案、決算草案、預算執行情況報告。提供支出真實財務信息是單位法定義務,也是解除受托責任的必要手段。在資源、資金分配過程中發揮內部控制預防舞弊和腐敗。防止社會資源分配不公和極大浪費;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
三、財務風險簡述
財務風險主要考慮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負債、結余、收入、費用方面的曾發生或易發生錯誤業務和環節。區別于企業上的戰略風險、財務風險、市場風險、運營風險、法律風險。本文意指單位自身能控制的內部財務風險。
四、內部控制風險點及財務風險應對
(一)組織機構設置上的風險及風險應對。
1.內部控制機構大部分由財務部門牽頭,工作流程基本按照政府會計制度要求、把好票據入口關、單據報銷審核關、規范記賬、出具財務報告關。首先、在業務的真實性、費用支出標準的控制上,無獨立性,缺乏有效監督。分管財務負責人及單位負責人因為對財務不精通、不專業,對預算管理、部門計劃、資金執行過程中嚴重依賴財務人員。使財務執行與監督發揮不力,內部控制運行效率不高。其次、單位“三重一大”事項貫徹不力。再者,對關鍵崗位人員短期審計不到位,評估任期財務風險無舉措。針對該風險,宜采取的應對方法:(1)對單位負責人(或財務負責人)由紀檢部門牽頭組織審計、財政部門、檢察系統、聘請財務專家和財經法紀專家及案例法官現場培訓并發放內控手冊。有違法案例的多做報道。讓單位負責人和財務人員、監督人員在財經法紀和會計制度上認識一致,賦予內部控制部門專業和相對獨立性協調統一工作機制。(2)對“三重一大”事項有記錄、有資料。財政撥款時需提交相關資料,審核審批后撥付財政資金。(3)加強政府或社會短期審計制度,立行立改,堅決杜絕整改事項再次發生。
(二)資金運行內部控制風險及風險應對
在國庫實行集中支付后,仍有部分授權支付款項,由于資金管控不嚴,有可能被挪用、侵占、舞弊。應對方法是單位除特殊支出項目需授權外,嚴格履行財政直接支付審批流程。授權支出必須完善支付條件及記錄資料。
(三)收支業務內部控制風險及風險應對:1.收入業務風險:(1)未由財會部門統一辦理收入業務,沒有統一管理和監控,引發貪污舞弊和“小金庫”的風險。(2)處置資產違反“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收不入賬引發資金體外循環的風險。(3)對各類票據、印章保管責任落實不清楚,致使有關人員發生錯誤和舞弊的風險。應對方法:(1)收入業務歸口管理、明確財會部門管理各項收入、做好收費依據符合國家規定。(2)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對項目和標準按規定開具財政票據、及時入庫。(3)建立收入分析和對賬制度。判斷有誤異常情況。(4)建立健全票據和印章管理制度。票據申領、啟用、核銷、銷毀均應履行規定手續。2.支出業務風險:(1)支出申請不符合預算要求,支出范圍和標準不符合有關規定。(2)重大金額支出未履行集體決策、造成嚴重損失。(3)有不符合政府集中支付、政府采購、公務卡結算情形的支出、引發的違法違紀風險。(4)重點關注虛假票據的報銷、導致違規違法的風險。該項風險應對方法:(1)明確各項業務支出事項的控制范圍和控制標準、嚴格落實國家標準及內部標準。(2)加強支出事前申請控制,審核通過后開展。(3)加強支出審批控制,分級、分額度、逐項審批。(4)加強支出審核控制,內容真實、手續齊全、原始單據經辦人簽字蓋章、超支附有關依據。(5)加強資金支付和會計核算控制。合同和業務簽報同時入賬。
(四)采購業務內部控制風險及風險應對。
采購風險存在以下方面:1.對限額標準以上的部門采購,認為供應商的選擇是財政部門的責任,就不做盡職調查,可能導致采購的物資質量差,價格高。2.對限額標準以下的采購,認為金額小,未達到公開采購流程,就簡化采購環節、省略步驟。3.采購驗收制度形同虛設,責任人分工不明,驗收證明或報告不全。4.采購資金支付未按制度辦理,在預算、申請、合同、憑證、審批流程、采購過程記錄未收集完備就支付款項。風險應對方法:1.不管限額標準以上或以下采購,均納入單位盡職調查事項,認真履行采購審批程序,降低采購風險。2.對驗收手續不達標的資料堅決不予接受,發現苗頭、拒絕付款。3.強化采購活動的會計控制,對供應商、申請、合同、采購通知、驗收證明、入庫憑證、款項支付等過程記錄要比對一致。防止弄虛作假。
(五)資產管理中的風險及分險應對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中固定資產占比較大,固定資產管理不當,容易出現使用效率低下、過度維護、更新頻繁,提前報廢等情況。使財政資金浪費嚴重,資產價值加速貶值。易于流動的固定資產損毀、丟失的機率增大。風險應對方法:1.對固定資產卡片定期更新,詳細記錄責任人變更、使用時間要求、維修改造細節,最新狀態。2.對流動性強的固定資產跟蹤問責,查明原因,嚴肅處理。
(六)工程項目控制風險及風險應對
1.立項環節的風險有:項目建議書、可研報告論證不充分、評審條件低,項目倉促上馬。2.招標環節風險有:“暗箱操作”,存在商業賄賂,很可能中標人不符合工程項目條件。導致工程驗收有問題,引發行政問責風險。3.工程造價不實、概預算偏離實際,項目投資增大。4.工程質量低下,進度超期或擱淺。5.項目驗收不嚴,交付使用后問題頻繁反饋。應對方法:1.對專業機構提供的可行性報告、勘測設計選擇地區業績突出的專業機構。對規劃、工程、技術、財會、法律方面專家出具的評審報告建立相應的考評獎懲辦法。2.加強工程質量建設過程的監管,建設單位和工程監理、技術顧問及時做到材料有保障、施工質量和進度協調有序,資金支付有保證。3.財會部門加強與施工單位及時溝通,及時掌握工程進度、按合同、按授權審批流程結算工程款、不得延誤拖欠。4.項目工程驗收必須責任到人,誰經辦、誰把關。誰審批、誰負責,建立項目責任追究制。5.工程變更控制,變更履行必要的審批程序。6.項目記錄控制,項目檔案均要規范管理。7.竣工決算控制、按規定時限辦理竣工決算、組織竣工決算審計、并根據批復的竣工決算和有關規定辦理建設項目檔案盒資產移交工作。
(七)內部管理制度實施風險及風險應對。
建立健全單位各項內部管理制度。針對不同的風險制定各項內部管理制度。制度風險情形:1.預算制度、采購制度、資產管理制度、資金結算制度、內部控制制度等制度有執行不力,形同虛設的方面。有無制度的單位,導致設計運行無效的風險。2.財經法紀、部門規章學習不到位,沒及時領會規定引發的能力勝任風險。應對方法:1.督促相關工作人員認真執行。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相關工作人員的分工和責任,對管理制度落實結果監督和獎懲,完善執行機制。2.加強財經法紀、違法案例、會計政策及相關業務領域的學習,把因認知不到位的風險降低。
(八)合同管理方面的風險及風險應對
1.將金額較大的合同拆分成金額較小的合同,規避政策制度,造成違法違紀。2.對合同另一方審查不細,資質和能力不對等,可能引發無效合同。3.未按合同規定履行合同造成訴訟風險。4.合同變更未按流程辦理,增加單位資金流出。應對的風險方法:1.提高內部控制參與人員法制意識,多組織內部控制培訓學習。2.嚴格把關合同承包方的競選條件,有利害關系的領導應當回避。3.合同履行不力的要及時采取方法,化解矛盾,避免訴訟。4.變更的合同必須完善審批流程,按規定認真實施。
總結,對上述各項業務梳理、匯總、形成風險清單,及時逐一排查,及時整改,消除風險隱患,保障內部控制良性發展。內部控制風險涉及多方面,財務風險是內部控制風險中的重點,財務風險管控的好壞直接影響內部控制整體風險。識別出哪些財務風險,采取對應的防范措施。將內部控制風險從數量、容忍度、風險等級降低到最低。財務風險、內部控制風險、內部控制目標,三者相輔相成,重點風險管理好了,促進內部控制整體風險下降,從而助力單位整體內部控制目標實現。(作者單位: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