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胡君
基層文化服務中心,是助力文化發展的基地和載體。完善基層文化服務建設,不僅有利于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的文化需求,同時也有利于推動基層文化產業發展,增強基層文化效能,實現我國文化強國的長遠目標。基層文化強,則文化實力才有了厚實基礎。務必要激發群眾參與熱情,讓群眾成為文化發展的主體,激發其創造性、主動性和自覺性,才能走出基層文化供給側改革的新思路。
一、基層文化服務中心概況
基層文化服務中心,是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礎部分,是基層文化服務的空間載體,是宣傳黨和國家關于基層文化服務建設方面政策的重要平臺,是為廣大群眾提供文化服務活動的主要場所。它主要分為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兩級,是集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共文化設施和場所,整合了文體活動室、活動書屋以及講堂等設施資源,統籌并完善了各類服務網絡。基層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不僅關系著廣大基層群眾日益多元化文化需求是否得到滿足和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均等化程度.還有利于完善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網絡,補齊短板,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新時代,面對經濟社會發展變革,我們應創新思維,全面深化對基層文化服務中心的認知,從時代背景中汲取前進的動力,創新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方式。
二、基層文化服務中心建設過程中存在問題
目前,基層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仍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基層文化服務中心投入不足、專業人才隊伍不完善、總體服務水平不高等一系列問題,文化產品供給不足與基層群眾文化需求攀升的矛盾日趨明顯。
(一)? 基層文化服務建設保障體制不完善
隨著廣大基層群眾需求層次不斷提升,文化需求越來越趨于“個性化、多元化”,原有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與不斷攀升基層群眾文化需求之間的矛盾日趨明顯。之所以出現這種矛盾,根本上在于基層文化服務建設保障體制不夠完善,基層單位政策執行不徹底?;鶎勇鋵崒m椯Y金管理不透明,社會組織參與文化服務運營機制不成熟,文化信息推送服務不及時等問題,都不同程度的影響了基層文化服務效能。
2016年、2017年江西省人均文化事業費分別約為28.08元、33.02元,2017年,江西省文化事業費為15.26億元,比上年增加2.37億元,增幅達到15.5%。2018年江西投入公共文化建設專項資金2.97億元,圖書館、文化館免費開放資金8460萬元。但是,在對基層文化服務中心調研和相關數據整理分析中發現,公共文化資源資源不均等,基層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標準化不到位,文化專項資金落實不透明,基層廣大群眾參與文化服務活動積極性不高等一系列問題,問題的根源在于沒有一套切實完善的文化服務建設保障體制,未能形成當地政府、文化服務執行單位、基層廣大群眾三方聯動機制,缺乏交互性。
(二) 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不完善,文化服務水平不高
當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完善,關鍵在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得不到完善,文化服務水平不高,不利于滿足廣大基層群眾多元化、個性化文化需求,甚至會影響黨和國家執政理念在基層執行情況。當前,為適應新形勢要求,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對基層文化人才服務能力要求更高,業務水平要求更精。然而,目前在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中,鄉、村兩級一直存在著文化工作人員缺編、混編、在編不在崗等現象,文化專業人才不足、專業薄弱等問題日益凸顯。人才隊伍不穩定,文化業務水平不高,文化不“活”,不僅影響了文化相關政策在基層的執行力度,不利于開展豐富多彩的基層文化服務活動,也不利于提升基層群眾文化素養,推動當地文化產業發展。
(三) 文化供給主體單一,文化供給“質”不足
隨著我國近幾年對基層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不斷重視,基層文化設施和文化服務供給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以江西省為例,2018年底,江西省共有圖書館112家、文化館114家,博物館(紀念館)139家,美術館36家,鄉鎮(街道)文化站1561個,已經建成的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8059個。另有數字影院347家,影廳1821個。文藝演出、讀書看報、廣播電視、電影放映、文體活動、教育培訓等文化服務項目和活動也是如火如荼的展開,但是在廣大基層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基礎設施薄弱、文化專項資金相對短缺,基層文化供給與群眾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的文化需求不匹配,文化供給數量上去了,文化供給質量卻差強人意?;鶎游幕Y源單一、分散,公共文化資源不均等問題,是影響基層文化產業發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與此同時,基層文化服務供給主體仍然依賴于當地政府和公益文化機構,文化投入主要依靠政府,文化輸出依賴各類型文化計劃機構,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參與活力仍不高。
三、“互聯網+”助力基層文化服務中心建設
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將“互聯網+”基層文化服務中心結合,轉變服務效能,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和內容,優化基層文化服務中心建設。
(一)“互聯網”+完善基層文化服務管理機制
從管理機制入手,創新文化服務模式,確立基層執行標準,增強文化建設活力和動力。在完善基層文化服務管理機制上,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形成“政府主導+基層文化服務機構+社會力量”三方聯動機制,共同促進基層文化服務建設和發展。
借助新媒體技術,完善文化信息推送機制。通過創建并完善基層文化服務新媒體平臺,創新文化活動信息和專項資金落實等情況推送方式,加強與廣大群眾的雙向溝通渠道,掌握廣大基層群眾文化需求動向,維護基層群眾文化信息獲取和參與權利,推動文化專項資金增強文化專項資金透明度,切實維護廣大群眾的文化服務權利,提高群眾參與基層文化活動積極性和熱情。
借力社會組織運營優勢,完善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模式和相關審查制度,豐富文化內容和形式,推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
加強基層文化服務中心績效規范和檢查機制,穩步推進基層文化服務中心專項治理,依托基層文化服務中心,有效推動基層群眾自辦文化活動,不斷推進基層文化服務水平,以先進文化占領
(二)互聯網+豐富基層文化服務內容和傳播方式
新媒體時代,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勢,轉變原有文化服務方式和傳播渠道,擴大文化影響力,借助文化服務中心平臺優勢,推廣當地特色文化產品和風俗文化產品等,通過互聯網+融合優勢,實現文化+旅游,文化+經濟等跨界融合,推動當地文化產業發展。
同時,各地文化部門應積極建設數字文化館、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等文化服務設施和項目,以“訂單式、菜單式”方式廣泛征詢群眾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不斷改進工作方式和服務模式,采納群眾從場館開放時間、服務內容、服務方式到場館布置、氛圍營造等方面的意見,為老百姓提供更為舒適的文化享受。 另一方面,在文化服務供給方面,應堅持政府為主導+基層社區自發供應+社會組織參與,多元化文化供給主體,嫁接省級與基層幫扶機制,推動資源共享和均等,豐富基層文化服務內容,于此同時,充分利用基層文化服務機構空間載體優勢,引入當地特色文化產品,提高群眾參與熱情。
在文化信息傳播方式上,推進各級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公共文化信息發布推送服務模式,借助微博、微信公眾號、客戶端、廣播、電視、報紙、公示欄等媒體平臺平臺以及文化服務中心、便民服務窗口等場所,多渠道發布文化服務信息,方便公眾查詢或獲取,及時了解基層文化服務信息。實現不同區域、不同層次文化單位資源共享服務,加強基層文化服務內容參與多方主體的互動性,解決不同層級文化資源不均等問題,真正實現文化資源為民所享。
(三) 互聯網+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模式,提升文化服務水平
借助新媒體時代東風,融合互聯網思維,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和培養模式。鑒于不同區域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情況差異,當地政府及文化執行機構應積極探索,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和培養模式,比如,嘗試“文化專業隊伍+基層文化員(圖書管理員)+文化志愿者”的方式發展壯大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在不斷完善基層文化設施和資金投入的同時,還應完善基層文化人才用人機制,完善基層文化專業人才編制管理,擴充志愿者團隊。對于鄉鎮綜合文化站工作人員,可嘗試“縣聘縣管鄉用”工作機制,村級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保證一村一名宣傳文化員的配置,不斷增強基層文化人才歸屬感,提高基層文化服務效能,同時還應壯大基層文化藝術演出隊伍,傳承并推動傳統文化發展。此外,為更好的提高基層人才服務水平和業務水平,應加強對基層文化從業人員學習和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其服務水平。
(四)互聯網+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文化服務建設模式
為提升群眾參與熱情,促進當地文化產業發展,政府應鼓勵和扶持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基層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創新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基于群眾文化需求,多樣化文化內容供給,建立互動式服務方式,完善文化服務購買平臺和監管機制,確保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文化服務建設公益性方向和規范操作。探索文化公益機構與社會組織合作方式,有效提升基層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充分發揮社會組織自身文化資源優勢和先進文化運營理念,形成文化資源的集聚效應,既盤活了文化設施,豐富了基層文化服務內容,又優化了人才資源配置,還培育了良好的文化市場。(作者單位:江西科技學院)
基金項目:2017年度江西省文化藝術規劃項目 (YG2017248 )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