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瑩
鄉村振興是我國現階段發展的重要戰略,在實際鄉村振興當中,社會資本的作用十分關鍵。在本文中,將就社會資本視角下鄉村振興進行一定的研究。
一、引言
在黨的十九大中,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更是在后續的1號文件中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階段性目標進行了確定,并因此使鄉村振興成為了我國未來一定時間的重要發展戰略。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當中,社會資本的作用不容忽視,需要做好其重點把握。
二、鄉村振興同社會資本的關系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同社會資本的關系為以下方面:第一,是構成鄉村發展的內在要素。在我國鄉土社會發展中,鄉村社會資本是鄉村共同中社會互利合作、個體交往以及歷史習俗等因素形成的關系網絡,以此為基礎形成鄉土社會互惠、集體合作以及社會信任,成為了我國鄉村社會發展的重要依據。對于社會資本來說,雖然鄉村具有多樣形態,且將根據鄉村社會結構發展而變化,但也為鄉土社會關系、社會變遷的推動形成了邏輯依據。在該情況下,以社會資本為基礎對鄉村振興動力進行解讀,則成為了新發展階段推動農村全面進步、農業全面升級的重要方式;第二,為鄉村振興提供思路。對于社會資本來說,其源于社會網絡資源,目前在政治學以及社會學等領域具有較多的應用,以此實現對個人組織行為進行研究。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需要始終堅持農民主體性地位,對社會力量作用進行發揮,在對農民內生動力激發的基礎上對農村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進行實現。其原因,即在社會資本理論中具有了多源主體利益訴求,通過鄉村治理主體內在關系的把握,則能夠更好的掌握鄉村發展動力要求,在對有序、和諧社會關系網絡構建的基礎上形成互惠互信的社會關系格局。
三、社會資本培育方式
(一) 建立社會信任
在鄉村振興中,社會信任能夠對鄉村發展中不同主體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不信任情況進行有效消除,通過一致目標的設立引導個人行為,以此實現鄉村振興實施效率的提升。從治理有效的角度來說,要想對村委會同農民間的不信任情況進行克服,即需要對農民參與自治的能力進行增強,在監督、選舉與調節等環節吸收村民,在公開信息的情況下提升村民的信任感。同時,積極吸納優秀農民加入到黨組織當中,使更多的優秀農民參與到基層管理事務當中,以此對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地位進行培育,進一步提升治理效率。從產業興旺角度來說,也需要對政府同外來投資者間的不信任情況進行克服,為新型經營主體進入本地投資在勞動力供給、土地使用以及稅收等方面創設良好的優惠條件,使其樂于、敢于投資農業農村,對“三產”融合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要積極樹立典型,對新型經營主體的帶頭作用進行發揮,使農民對農業生產經營、設施投資形成更高的信心,以此對鄉村產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二)建設社會網絡
在鄉村振興發展中,社會網絡能夠提升各方的參與率,對具有清晰特點的鏈接機制進行構建,在暢通信息傳遞渠道的情況下消除障礙。在該項工作中,首先需要做好農村的信息化以及交通建設。加大農村地區互聯網、廣播電視網的投入,使農民能夠更好的參與到社會交流當中,在接觸更多創業機會、信息的情況下為農產品出售尋找市場,為產業興旺目標的實現提供條件。同時,需要做好農村交通建設,做好公路的建設、管理與維護,以此對農村旅游同農產品銷售運輸當中存在的交通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最大程度降低經營成本。其次,需要在農民內部加強交流,積極組織集體活動,使村民在集體活動當中加強互相間的交流與聯系,在增進感情的情況下建立社會規范信任,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打下良好的基礎。最后,要加強外部主體同農民間的聯系,為農村產業的品質提升、品牌建設等打下基礎。
(三)健全社會規范
在鄉村發展中,社會規范能夠通過約束、互惠規范的應用實現個人行為的引導,以此實現集體行動效率的提升。在該方面,首先需要做好對村民的道德教育,不僅需要通過學校加強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且需要通過基層黨組織對農民群眾開展教育,通過該方式使村民都能夠形成較好的互惠以及集體意識,良好的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次,要積極宣傳傳統美德,在文化下鄉政策的基礎上,對能夠體現時代發展、蘊含傳統美德的“三農”題材作品進行創造,以話劇、電影等方式在農村推廣傳統文化,在對村民文化生活有效豐富的基礎上,實現對低俗文化以及封建迷信的抵制。同時,要積極開展弘揚社會正能量的活動,對道德模范典型事跡進行宣傳,提升鄉風文明。最后,要建設農村的鄉規民約。在環境治理中,對“門前三包”制度建立,使村民能夠形成清潔衛生的好習慣。在生產環節,即需要對農民的集體互助精神進行培養,對勞動力短缺問題進行解決,通過秸稈綜合利用與禽畜糞便利用使農民享受清潔技術的收益。形成清潔生產體系。
四、結語
在上文中,我們對社會資本視角下鄉村振興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在未來鄉村振興過程中,即需要能夠對社會資本的作用引起重視,在做好社會資本培育的基礎上為我國鄉村振興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作者單位:吉林省通榆縣信訪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