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喜
現階段,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已經逐漸進入一個新的時代,經濟則是時代發展的重要核心,我國的國民經濟學在新時代的發展下將面臨新的挑戰,本文便為大家闡述了國民經濟學面臨的新時代和新挑戰,旨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對我國的國民經濟學作出探討。
國民經濟學是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民經濟學還具備很強的中國特色,國民經濟學發展的好壞會直接關系到我國經濟的發展。在新時代發展的背景下,國民經濟學已經成為國家重點關注的對象,我國的相關研究人員應該對現階段國民經濟學參雜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采取一定的措施,以此來保證國民經濟學可以更好的發展。
一、新時代的概述
新時代既可以理解成馬克思時代,也可以理解成新中國成立以后的經濟時代,還可以理解成現階段的市場經濟時代。馬克思時代會將政治經濟學與國民經濟學當成一個科目,因此,有些部門覺得國民經濟學沒有必要存在。在經濟時代中,國民經濟學也被稱之為計劃經濟學,經濟時代也是我國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的時代,它是我國時代發展中的一個高峰。而在市場經濟時代中,國民經濟學則被改成了不同的經濟學,尤其是關于宏觀經濟政策與管理的科學。根據新時代三種不同的理解,我國的相關部門可以對現階段的國民經濟學進行研究。
二、新時代下國民經濟學的挑戰
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現階段的國民經濟學大致可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西方經濟學,另一個部分則是中國經濟學,而中國經濟學中包含理論經濟學與應用經濟學,下面筆者便為大家闡述西方經濟學與中國的應用經濟學在新時代下將面臨的挑戰。
(一)應用經濟學的挑戰
首先是中國經濟學中的應用經濟學面臨的挑戰。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應用經濟學中則包含國民經濟學,國民經濟學在應用經濟中最先遇到的問題就是邊界清理的挑戰。例如,在新時代中,產業經濟學與區域經濟學都會有自己獨立的科目,因有自己獨立的科目所以這兩者的內在體系都很完整。但如果將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和金融經濟或其他二級科目混在一起,則就很容易出現邊界清理問題。面對此種挑戰,我們應該研究產業經濟學與區域經濟學在國民經濟學中的運用方式。
(二)西方經濟學的挑戰
其次是西方的經濟挑戰。西方的經濟學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宏觀經濟學,另一種是微觀經濟學,而國民經濟學在西方經濟學中是屬于宏觀經濟學。早期隨著國家的經濟發展,我國的國民經濟學相關人員會在每一年都制定一個中國經濟學的發展報告,經濟學的相關人員希望可以從這個發展報告中看到中國的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但是,在實際實行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這種方式是不正確的,由于中國經濟學的報告中包含了多種二級學科。所以無法真正的達到目的。隨后,經濟學的相關人員在第一種方式失敗后,經過多年的研究,將中國的經濟學分成了應用經濟學與理論經濟學,并在后期的實行中得到了非常好的發展。
與此同時,我國的國民經濟學還面臨西方智庫的挑戰。例如在早些年我們國家曾借鑒過經濟大趨勢,但最終卻以失敗告終,由此可知,我國的國民經濟學研究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經濟發展,這也是國民經濟學在新時代將面臨的一大挑戰。國民經濟學研究走在時代前列,對我國的經濟持續穩定均衡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新時代下國民經濟學的措施
根據以上分析可知,我國的國民經濟學對于國家經濟的發展十分的重要,因此,筆者便根據自身的經驗,結合以上國民經濟學在新時代背景下面臨的挑戰,提出了兩點建議。
首先,我國的國民經濟學研究要與時俱進。在早些年,我國的金融學科是非常厲害的,金融學科的厲害不僅僅靠的是國家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它自身的發展方式和與時俱進的精神。在時間的推移下,我國的經濟在不斷的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逐漸進入了新的時代,因時代在不斷的進步所以我國對經濟學的研究也要不斷的進步,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現階段,我國的經濟學研究應該貼近實際,這樣才有研究的意義,如果一味的追求原有的目標,研究的方向并沒有結合現階段中國實際,那么國民經濟學的研究將失去其真實的意義。隨著我國經濟的變化與國家的改革,我國的經濟重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所以經濟學尤其是國民經濟學研究的目標、方法和手段也應該產生相應的變化,才能真正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
其次,我國國民經濟學研究人員要具備戰略性的思維。國民經濟學在我國的經濟管理和宏觀經濟政策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國相關的部門應該重視國民經濟學學科的研究與建設。而戰略性思維則對國民經濟學的發展有著總體和全局性的影響,所以我國相關研究人員在研究經濟學尤其是國民經濟學的時候一定要具備較強的戰略思維,充分了解我國現階段的實際情況,還要了解宏觀的經濟學、產業經濟學與發展經濟學等,這樣才能保證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人員能夠充分發揮自身作用,為研究的成功奠定相應的基礎。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國民經濟學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將面臨很多的挑戰,我國經濟學的相關研究人員應該積極對現階段的國民經濟學進行研究,并結合國民經濟學中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這樣才能為我國的經濟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作者單位:鄭州工程技術學院經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