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英
摘要:如果說書籍是改造靈魂的工具,那閱讀就是改造靈魂的過程。的確,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通過閱讀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更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正是奠定基礎的階段,所以閱讀的意義就更加凸顯。因此,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為小學生的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就值得引起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的思考。本文便是基于這一思考,從小學生閱讀現狀著手,分析了小學生閱讀興趣低下的原因,然后針對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展開了細致的探究。
關鍵詞:小學生;閱讀興趣;培養途徑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確實,對于小學生來說,正是奠定基礎的階段,所以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對于教師來說非常有必要。然而,就當前小學生閱讀的現狀來看,卻著實讓人擔憂,不僅閱讀的興趣十分低下,閱讀量更是少的可憐,完全達不到新課標的要求,所以教師要著手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積極的展開探索和嘗試,努力激發、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一、小學生閱讀興趣缺失的原因
1、缺乏良好的閱讀環境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們一直以知識的學習為主,很少重視學生的閱讀,導致在教育的整個大環境中閱讀的環境極度缺乏。此外,很對學生家長也受到教師以及教育大環境的影響,將重心全部放在學生的成績上,很少關系孩子的閱讀。試想,由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還不成熟,非常容易受周邊環境的影響,在這樣一個缺乏閱讀的大環境中,學生的閱讀興趣自然不會高漲。
2、缺乏有效的閱讀方法
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學的主要內容就是講解課文,而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又會教給學生一些閱讀的方法和技巧,以支撐學生的課下閱讀。然而,在學生課下閱讀的過程中,尤其是閱讀整本書的時候,卻顯得有幾分吃力,導致學生在閱讀中沒能收獲足夠的成就感,進而影響了學生閱讀興趣的形成。
3、缺乏優質的閱讀內容
在如今的圖書市場中,因為網絡文學的涌入,導致目前課外讀物的質量良莠不齊,而小學生又缺乏一定的判斷力和自制力,一旦讀到那些劣質的讀物,會極大耗費學生的精力,進而影響學生正常的閱讀和學習。而隨著學生學習成績的下降,又會打擊學生學習的信心,進而進一步加劇學生閱讀以及學習興趣的喪失,最終陷入到一個惡性循環之中。
二、小學生閱讀興趣培養的途徑
1、營造良好閱讀氛圍
正所謂“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無論是小學生還是成年人,都會或多或少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只是由于小學生身心發展還不成熟,環境的影響作用更為明顯。所以,要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至于如何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教師可以從學校以及學生家庭兩個方面上做出考慮。首先,在學校環境上,教師可以從教室著手,在教室中設計一個簡易的圖書架,并鼓勵學生將自己已經讀完的圖書暫時性的放到圖書架上,供班里的其他同學閱讀,然后利用每天課堂上的幾分鐘時間,讓學生當眾分享他的閱讀感悟。這樣,在學生之間會產生一個感染和帶動的作用,能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到閱讀的大軍之中。其次,在學生家庭環境上,教師要嘗試和學生家長多溝通,讓學生家長了解閱讀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并引導學生家長為孩子多買幾本課外讀物,然后在空閑的時候放下手機,和孩子一起拿起圖書閱讀。這樣,當學校和家庭都能夠充滿書香氛圍時,學生自然更容易受到感染和熏陶,也自然更容易愛上閱讀。
2、精選課外閱讀書目
如果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閱讀好的圖書就是在拾級而上,閱讀壞的圖書就是在拾級而下。確實,現如今課外讀物的質量良莠不齊,而小學生又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和分辨能力,一旦學生讀到不好的讀物,不僅不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更不利于學生價值觀的形成,所以為學生精選課外讀物,也是培養小學生閱讀興趣中的一個必然選擇。至于如何為學生選擇讀物,教師可以以教材為依托,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首先,在小學語文的教材中,會有結合學生年齡特點以及知識水平的課外讀物推薦,教師可以參考這些內容,并適當的做一些延伸。其次,就小學語文教材中入選的課文去看,有些是節選的一個片段,有些是作者眾多作品中的其中一個,教師可以由此延伸,為學生精選一些與課文有一定關聯的文章。例如,在六年級下冊的教材中,會有一些國外的經典名著,比如《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眾多童話故事的其中之一,教師可以讓喜歡童話的學生去閱讀安徒生的其它童話作品。再如,《魯濱遜漂流記》是節選的一個片段,教師可以讓感興趣的學生去閱讀全本。
3、指導學生閱讀方法
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讓學生想讀的基礎上,還要讓學生會讀,讓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收獲一些東西,這樣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所以,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途徑上,指導學生必要的閱讀方法,以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更加的得心應手,無疑也是一條必經之路。首先,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并掌握閱讀的基本步驟,而不是在看到一本書的時候就盲目的去閱讀,這樣的閱讀會大大降低閱讀的價值,很容易讓學生產生一種讀書無用的心理。至于閱讀的基本步驟,筆者一般采用“查、讀、思、注、摘”五步。“讀”不用多說,自然是指閱讀,但在閱讀之前,學生可以先對圖書作者以及圖書創作的背景做一個簡要或者詳細的查閱工作,這樣有助于學生的理解;“思”是指一邊閱讀、一邊思考,體會作者的情感,品味書中的語言;“注”則是指在閱讀的過程中做一些標注,包括疑惑、感悟、心得等;“摘”自然是摘錄一些好詞好句,做好積累。然后,教師再指導學生一些必要的閱讀技巧,比如最常用的粗讀和精讀,這可以讓學生在粗讀與略讀的交替運用中提高閱讀的效率。總之,只有會讀,才能支撐學生長久的閱讀,興趣也才能持久。
4、開展閱讀相關活動
不止對于小學生,對于成年人,甚至對于我們教師自己來說,在閱讀的過程中也不免會產生疲勞感和乏味感,所以適當的調節自己,通過一些外在的手段改善這種乏味感,也是培養閱讀興趣的一種方式。而對于小學生來說,因為對各種各樣的活動充滿著興趣,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的這一心理,每過一個階段便開展一些與閱讀相關的活動,從而重新點燃學生閱讀的激情,讓學生在閱讀之路上能夠繼續走先去。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課外閱讀的內容,從中節選一個片段,并指導學生將其改編成一小段劇本,然后在學生中挑選“演員”,并分配角色進行演繹,而在演繹的過程中可以邀請其它學科的教師進行觀看,由教師們作為主評委,未參演的學生作為副評委,對表演的學生進行打分,看誰能夠摘得“最佳演員”的桂冠。這樣,當閱讀能夠和活動有機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學生閱讀的興致必然更加高漲。
總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將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看做是一種責任和使命,并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不斷的去探索和實踐,從而讓學生們逐漸愛上閱讀,并最終使閱讀成為他們學習以及生活中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唐樹梅.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及習慣[J].甘肅教育,2018 (21)
[2]徐芳芳.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初探[J].農家參謀,2018 (20)
[3]葉明鋒.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J].學周刊,2018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