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航
在我國教育發展的過程中,隨著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針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也逐步加強。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除了識字、閱讀、寫作教學之外,朗讀同樣是較為基礎的教學內容,朗讀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文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并沒有充分重視學生的朗讀教學,令學生朗讀能力相對較低。因此,為了切實解決教學問題,本文簡述了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對朗讀能力培養時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建議,希望以此來提高語文教師對朗讀教學的重視力度,真正提高我國小學生的朗讀能力。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朗讀出現的問題
(一)對朗讀的重視度不高
目前,很多教師對于朗讀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雖然有些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會進行朗讀教學,但是往往采取的都是教師進行示范閱讀,學生模仿教師,這樣并不能真正讓學生知道朗讀的重要價值,也無法有效提高小學生的朗讀能力。
雖然有些學校會為教師安排十幾分鐘的早讀時間,但是學生卻很少能夠做到張嘴讀課文,即使是在教師的監督下學生也并沒有真正參與到朗讀訓練之中。此外,在朗讀教學中,有的教師過于注重成績優秀學生,忽視了其他學生的閱讀情況。總之,朗讀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擁有良好的朗讀技巧和習慣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進而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
(二)學生的朗讀興趣不高
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鍛煉學生的朗讀能力。然而,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只是重視語文知識的講解,而學生也缺少主體性、參與性,只是機械地記住教師教授的知識點。很多小學生對朗讀缺乏興趣和機會,很難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雖然有些學校會為教師安排十幾分鐘的早讀時間,但是學生卻很少能夠做到張嘴讀課文,即使是在教師的監督下學生也并沒有真正參與到朗讀訓練之中。以上這些問題都直接導致小學生對朗讀的興趣不高,無法實現綜合發展。
(三)缺少針對性的朗讀指導與有效評價
在日常的教學中,雖然有些教師認識到了朗讀課文的重要性,會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尋找機會讓學生張嘴朗讀課文,但卻很少有教師能夠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朗讀指導,更別提是有效評價。教師一般都是通過籠統地方式進行簡單的總結,或是重點表揚一些學生,但這樣卻根本無法切實提高小學生的朗讀能力。
二、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相關策略
(一)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培養學生朗讀能力時,首先要做到讓學生不覺得這是一件無聊的事情,讓學生喜歡朗讀,并且愿意主動朗讀。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應該以小學生現階段的發展特點為基礎,通過適當的手段讓學生首先對朗讀感興趣。教師在學生朗讀過程中,可以通過現代的教學工具來輔助,比如,利用音樂,圖片等多媒體形式為學生創造相關的文章情境,讓學生在恰當的氣氛下進行朗讀練習。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沉浸感,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于朗讀的重視,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喜歡朗讀,主動去朗讀,同時教師應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不同學生對于朗讀的興趣,讓學生喜歡朗讀,這樣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同時,由于小學生處在表達能力較弱,但是模仿能力較強的發展階段。所以,教師在進行文章朗讀訓練時,應該給予學生適合的朗讀方法的引導。通過適當的方式進行朗讀不僅能把學生的情感融入到文章當中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更能夠耳濡目染地養成良好的朗讀方式,進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二)提高對朗讀的重視程度
在教學中,語文教師要重視對小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加強拼音教學
拼音是學生認識和讀出漢字的基礎,前提和保障,拼音學習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朗讀的速度、準確度和連貫程度。因此,教師應注意對學生拼音的教學,從每個字母的讀法,到整體認讀音,再到兩拼音節、三拼音節,直至每個字的拼音、音調,對于朗讀都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學生常常會出現平翹舌不分,音調的不準確等,教師要重視拼音的教學,注意難點的著重講解,對學生的發音進行正確的指導,讓學生多讀、多記,逐漸培養學生的語感及語音語調,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也有重要作用。
2.豐富學生詞匯量,培養學生對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
詞匯是組成句子的基本單位,詞匯的積累有助于學生對于句子的理解和朗讀。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學生詞匯量的積累,當學生詞匯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后,對于句子的理解就會變得很簡單,在此基礎上學生再去理解文章每一段落所表達的含義,逐漸理解文章中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帶著這種思想感情去朗讀課文,品味作者的內心,讓學生逐漸對文章產生一種興趣和情感,這樣學生對于文章的喜愛將促使其主動的去朗讀,去學習,去不斷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3.加強練習,增加學生閱讀時間
練習是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尤其對于朗讀能力來說,反復的練習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注意增強對于朗讀的重視,增加朗讀的時間,這樣才能讓學生練習次數增多,不斷提高學生朗讀能力。例如,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這篇文章時,教師在引導學生概括文章主旨后,拿出5分鐘,讓學生對于描寫于勒窮困潦倒的狀態的句子或喜歡的段落進行仔細朗讀,然后,可以找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并說出喜歡的原因。或者讓學生進行合作性的角色扮演進行朗讀,這樣不僅能讓學生練習提高朗讀水平,通過多樣的朗讀方式,讓學生積極性大大提高。
(三)重視朗讀評價,評價方式多樣化
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情況進行評價有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有利于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和對朗讀能力的提高。教師對學生進行朗讀評價是要科學性的進行評價,要多用發展性評價,少用終結性評價。
例如,有的學生在朗讀時語速太快,教師可以這樣進行評價:“你朗讀的很流暢,讀字很正確、清晰,而且每個字、每個詞語都讀的很準確,如果能將速度慢下來,將感情帶入的更多,就更好了。”這種表揚方式先夸贊學生優點,這樣更容易讓學生從心理上接受。然后,提出學生的不足,在說學生的不足時采用有發展方向的說法,為學生提高改進方向,這樣可以讓學生很明確應該怎樣去做,更有利于學生用積極的態度去改正不好的朗讀習慣,逐漸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和朗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