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麗
幼兒園既是孩子們學習的場所,也是他們剛剛開始接觸生活的地方。幼兒教師引導幼兒學習數學,應該在他們的生活周圍去發現數學知識,將數學教學與幼兒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他們在生活環境中觀察、探究,增加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那么,在日常教學中如何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呢?結合教學實踐,我從以下幾個方面概述自己的做法。
一、引導幼兒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
幼兒所在的環境中充滿著數學知識,包括時空、形體、數量等,包括他們每天生活的一些小細節,都有數學教育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引導他們發現生活中的數學。比如,可以讓他們每天數一數到幼兒園的同學人數。他們通過比較、數數等方法,了解入園的小朋友是多少,沒有來的是多少,遲到的是多少。這樣,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種下數量關系的種子,他們就知道怎樣去注意這些問題,從而建立起數學的概念。這樣把數學教學同他們的生活聯系起來,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元素滲透到他們的認知中,然后教師再引導幼兒用數學解決問題,他們便愉快地獲得了一些數學知識,感受到數學對于生活的重要性,從而產生對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
其實幼兒階段的數學教育,不僅是要他們發現生活中的數學,更主要是發掘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引導他們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就需要幼兒教師要關心幼兒的生活,把數學教育春雨無聲地融合到生活中,是他們能夠感受到數學能帶給他們快樂,因此喜歡上數學學習。
二、引導幼兒在生活中獲得數學知識
數學是與生活知識聯系在一起的,現實生活是所有數學知識的最初來源。幼兒在幼兒園的生活中,可以從很多的小細節中為數學學習打下基礎。以中班幼兒對序數的理解這一教學為例,對于幼兒來說,理解一維指令的第幾層、第幾個、第幾排還比較容易掌握,但多數幼兒對于二維指令的理解不是很好。針對幼兒的這一情況,在我班畫展的這面墻上我們設計了一座三層樓的樓房,把孩子們的作品分別放在了不同的房間里,這樣每天孩子們都會與環境發生互動,從而向幼兒逐步滲透有關序數的概念。開始時,孩子們只能夠說出我的作品在第幾層,后來部分幼兒能夠逐步過渡到他的作品在第幾層第幾張。這樣,我利用幼兒周圍環境和日常生活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將“學數學”和“用數學”結合起來并產生良好的互動,比較容易讓幼兒獲得一個實用的、開放的數學知識體系,數學知識形成更加潤物無聲。
三、引導幼兒在生活中體驗數學學習的興趣
數學是解決生活問題的一種工具,它可以幫助孩子們精確地認識世界,也可以幫助幼兒在生活中解決實際的問題。一旦孩子們覺得數學知識有用,他們便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喜歡學習數學。比如在幼兒認識了各種圖形和形體以后,我引導他們收集整理一些建筑材料,放在一個小盒子里面,然后在每個盒子上貼上不同的圖形標記,既便于幼兒取放、整理,又鞏固了他們對圖形等的認識。
后來,在孩子們掌握了計數經驗后,我在樓道的樓梯側面貼上了數字,這樣孩子們在上樓時進行了正序數數的練習,下樓梯時又練習了倒序數數。而且通過這樣的練習,能夠幫助他們產生興趣,上樓下樓都會注意樓梯的步數,樓梯的墻壁。每天上學后,都有一個點名環節,我也會鼓勵他們去數一數今天來了多少個小朋友?其中有多少個小男生,多少個小女生?是小男生多還是小女孩多呢?他們會很高興地去數一數,不僅很有興趣,還親身體驗和感受了數學的用處。
四、引導幼兒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開展數學探究
數學學習應該注重探索和實踐,并且要允許他們出錯。因為從幼兒的錯誤中,能夠發現幼兒當前的數學認知水平。在他們出錯的時候,教師不要因為追求正確的答案而不停去追問幼兒。例如,在數學活動“哪一瓶比較多”中,開始幼兒受容器大小等外部因素干擾,不能正確認識,我就與孩子們一起做實驗,取來相同的杯子進行比較,逐步讓他們建立起等量的觀念。并且不論是復雜的,還是簡單的,不論是構思獨特的,還是帶有模仿性的,只要幼兒融入了自己的智慧與創造,都能得到我的贊賞,他們自己探究的激情得到了保護。
同時,我還支持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比如孩子在父母接他們回家的路上,他們會產生很多疑問,如:“為什么紅綠燈的數字是倒過來數的?”為什么廣告牌上有很多他們不認識的數字?這些生活中的小問題,都都可以看做幼兒學習數學的起點,認真進行梳理,引導他們探究答案。同時鼓勵他們向家長、向老師提出問題,讓他們從問題中學到更多的數學知識。
五、在材料投放中重視幼兒數學學習
1、材料的投放考慮與目標的關系。幼兒學習材料設計,除注意科學性,美觀新穎以及利用廢舊物品外,更主要的是要能引導幼兒參與學習和操作,并以此為途徑完成教學目標。所以設計材料時,應時刻考慮材料與目標的關系,盡可能做到同一目標指向多套系列材料。另一方面,又要考慮同一材料具有多層次的目標。如“數字小火車”的材料,它就指向一一對應、分類等不同層次的目標。
2、材料的投放要考慮幼兒年齡特點。中班初期的幼兒仍多以自我為中心,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所以材料設計要形象、具體、直觀、暗示性、自檢性、游戲性強。如:“分合卡”、“數字花”材料的提供帶有自檢性。此外,宜采用擬人的設計手法。如:“喂豆豆”材料就是采用擬人的手法,把瓶子擬人化,以幫助小娃娃喂豆豆的游戲練習點數和使用筷子。
3、材料的投放應盡可能與數學知識相結合。教學材料設計在考慮以本科知識為側重點的同時,還應盡量擴充其他目標,結合不同學科的內容,豐富材料設計的形式和內涵,提高材料效益。例如:“毛毛蟲”、“數字花”材料的提供,既進行了點數、排列規律、圖形的認識又練習了動手能力。又如學習分類時,可結合認知教學中認識食品類、衣服類的內容進行。
參考文獻:
[1]張興梅.小班幼兒數學教育生活化的實踐探索[J].名師在線,2018 (16):46-47.
[2]劉海潮.幼兒數學教育生活化途徑研究綜述[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7,37 (04):108-111.
[3]徐丹.家園共育:幼兒數學生活化教育的探索之道[J].中國校外教育,2017 (17):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