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航
教育教學關乎學生成長,關系到國家的未來發展,在我國一直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素質教育是在教學新形勢下提出的,與應試教育相對的學習模式,也是符合學生成長規律,有助于他們更好認識自己的教學方法。小學語文作為學生學習的基礎課程,將素質教育融入其中,擺脫傳統教學的不足,對于整個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學生綜合素養的形成都有積極的意義。本文結合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對素質教育在其中的實施加以闡述,讓教學變得更加靈活,更加高效。為了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
一、素質教育相關理論
(一)什么是素質教育
本文對素質教育的闡述,從教育內容、教育目的、教育方法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1.教育內容
素質教育己經明確了我國教育的根本性質、教學任務以及基本原則等,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一定要時刻注重學生道德素質、心理素質以及文化素質的全面發展。
2.教育目的
從教育目的來看,素質教育主要是為了切實提高我國全體國民的綜合素質,并以此來不斷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要摒棄傳統的“應試教育”,這樣才能夠為素質教育創造出更大的發展空間。
3.教育方法
從教育方法而言,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必須時刻堅持“以生為本”這一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出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效避免“學困生”問題的出現。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意義
1.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通過素質教育的實施,可以深入挖掘小學語文課本中的人文思想,引導學生進行延伸閱讀,進而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
2.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行為規范與思想觀念
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除了給學生傳授基本的語文知識之外,還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行為規范與思想觀念。因此,教師需要開展素質教育,進一步規范學生的行為,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三)素質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的重要性
首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是進步的源泉,是發展的動力,小學生正處于想象力最豐富的時期,將素質教育與語文課程結合起來,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在探索和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展開聯想,讓思維活躍起來。
其次,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人文素養的養成需要時間,也需要循序漸進和潛移默化的教學。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很多知識都蘊含著人文思想,在教學中挖掘古詩詞中包含的人文情感,并帶領學生進行延展閱讀和學習,是學生語文綜合水平提高的有效方法。
最后,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德育思想。對于小學生而言,成績的提升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樹立學生正確的思想素質和行為規范。走出傳統教學理念的制約,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可以進一步規范學生的行為,養成他們正確的理念。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實施途徑
(一)轉變教學思想,樹立學生的核心地位
教育教學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轉變以往的教學理念,堅持學生的中心地位,并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轉變觀念,開展創新型活動。作為教育教學的第一要義,素質教育對小學語文教學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教師要擺脫應試教學思想的束縛,通過構建靈活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并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教學大綱,合理的設計教學內容,讓素質教育得到有效的落實。
(二)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活動中,大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優化教學方式,重點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人格、品質等,從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首先,合理選擇教學方法。近年來,出現了一系列成功的語文教學方法,包括情境教學法、讀寫結合法、導讀法等。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引入這些教學方法,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中活躍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其次,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下,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這樣不僅阻礙學習效果的提升,還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要貫徹少講多學的原則,使學生能夠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以達到提升他們學習能力的目的。
(三)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語文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語文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對語文學科的內容、特點進行深入分析和合理把握,對教材內容蘊含的思想素質因素、道德素質因素等深入挖掘,并滲透到教學活動中,促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提升。
在具體實踐中,首先,教師要考慮教學的情感目標。其次,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
(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審美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美育是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師也已通過以下幾方面對小學生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
首先,培養發現美的能力。
其次,培養想象美的能力。
最后,培養體驗美的能力。
(五)創新語文課堂教學方式與方法
小學生與其他學齡段的學生不同,更加注重教學內容或是形式的新穎性,一旦課堂變得死氣沉沉,學生的參與度也會隨之下降,這必將影響到課堂教學水平,不利于我國素質教育的開展。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新教學形式,利用生活化、故事化教學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令學生能夠對語文學習充滿無限的好奇心,愿意跟著教師一起“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
同時,為了創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師可以將賞識教育積極應用到教學實踐之中,賞識教育作為與素質教育相輔相成的一種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令學生的發展具有無限的可能性。因此,學會通過賞識來幫助學生找到學習語文的樂趣,能夠讓學生能夠在更為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進行學習,主動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實現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