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古代詩歌的創作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唐朝開花并扎根。盡管藝術歌曲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產物,但隨著歷史的發展,它們逐漸被引入中國。在尋找藝術歌曲的過程中,古典詩歌和藝術的融合不僅在其他類型的音樂創作中產生了新的藝術形式,而且在歌詞和旋律中也產生了新的藝術形式。
關鍵詞:中國古詩詞;古詩詞藝術歌曲;藝術特征
一、引言
“西方音樂”的現代音樂格局正在改變,雖然它的精神性質很難改變,但已經開始結合我國的文化特點以及民族特點,重新思考國家和地方的傳統價值觀。在西方音樂的影響下,中國古典詩歌和現代藝術歌曲中的古典詩歌將變得更受關注。筆者作為大學教師,在進行該問題研究時,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對此問題進行分析。
二、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概述
中國的藝術歌曲是西方藝術歌曲的形式下產物,是語言和歌曲的有力結合。強調了這首歌的文學水平和伴奏的重要性。自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藝術和西方藝術是緊密相連的,新的藝術作品主要以藝術的形式出現。在音樂領域,中國的藝術歌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筆者作為一名大學老師,在研究該課題時,會結合教學中的多種觀點來進行研究分析。中國是一個詩歌生產國,從古代開始,從中國的第一個詩歌收藏,從精美的歌曲和書籍到唐和清代,可以說詩歌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文化和性格。藝術歌曲將詩歌與音樂結合起來,而中國藝術歌曲將詩歌與西方藝術歌曲結合起來,將其描述為一種傳統藝術形式,并根據西方藝術歌曲創作中國藝術歌曲。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藝術歌曲不斷繁榮,藝術家們成為許多經典。例如,《楓橋夜泊》《紅豆詞》《沁園春·雪》《送別》等已經成為經典,古老的藝術歌曲在中國聲樂音樂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維護了中國古代文學和藝術形式的完整性和活力。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出現是這兩種藝術形式的偉大融合[1]。
三、古詩詞藝術歌曲創作特征
(一)依曲填詞特征
古代詩歌和藝術歌曲的選擇是基于古典詩作和中國古代傳統詞作。作曲家選擇與傳統旋律相對應的曲調。因為藝術歌曲的旋律優美而簡潔,常常在一個詞上加一個音符。作曲家將這一古老的特點與旋律和歌詞結合起來,形成了節奏和音符。比如,《我住長江頭》的詞句,“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不見君,共飲長江水”,聲音的節奏,就像甜美的旋律,一種平靜而深刻的感覺,彌漫在觀眾的心中,也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完美的表達。與此同時,古代詩歌已經達到了極限。比如《送別》,運用韻上,平、上、去三聲,能夠使得曲調聽起來更加地舒暢。
(二)音樂結構
就歌曲的結構而言,古詩詞已經有了一個固定的詩歌結構。例如,中國詩歌中唐詩是最方正的,唐詩是有固定的字數和韻律結構,也就形成了一種完整的體系。對于單詞和短語的數量以及前面的交叉引用和重音,有一個完整的系統。比如絕句,七絕、五言律詩,七言律詩等。從數量上講,中國古代詩歌的藝術歌曲在中國詩歌中被廣泛使用。這些詩詞都有清晰的邏輯和緊湊的結構,例如歌曲《漁夫》,有清晰的音樂節奏和清晰的思想,是根據蘇軾的詩詞進行歌曲譜曲的。學制結構除了單曲體結構外,還有多段體結構,多段體結構在19世紀的西方被廣泛運用,我國的一些藝術歌曲中也有多段體的曲式結構,比如,《紅豆詞》中就采用了多段體的結構,分成了三個曲調。
(三)作曲技法
此外,還有曲式和調式的轉換以及配合,鴉片戰爭后,我國選取了大量的學生遠赴發達國家學習,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在音樂方面也學習了西方國家的作曲方法,回國之后,在我國也開始運用西方的作曲方式進行創作,李叔同是當時的代表人物,他開創了學堂樂歌的創作先河,是我國現代藝術歌曲的奠基人。譚小麟學習了西方的現代派作曲技術,將這些技術孕育到中國的古詩詞藝術歌曲當中,是古詩詞重換升級,開創了無調性的新風格,使中國的藝術歌曲具有了現代音樂的特征。因此,他的古詩與西方作曲的傳統方法有了明顯的不同,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這個新活動也為中國的現代音樂創作奠定了基礎。
(四)題材內容
音樂創作通常集中于詩歌的描述和社會的現狀,而旋律則隨著詩歌的發展而演變。這些特征的詩詞在唐詩中不勝枚舉,比如白居易的《花非花》一詩,根據該詩創作了同名的藝術歌曲,例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此時專門進行了譜曲,這是中國文化的新變化,也是詩歌內容和古人精神狀態的新變化,反映了作曲家和當代作家的感受,反映了社會的現實。除了選擇古詩作為內容外,“五四”新文化運動爆發后,文化界開創了一個改革的先河,音樂也受到了“五四”運動的影響,作曲家們根據當時的環境和社會現狀,譜寫了大量的詩詞,并為這些詩詞進行譜曲,比如,《沁園春·雪》等等,這些藝術歌曲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歡迎,并且流傳至今礎[2]。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國的藝術歌曲形式發展了近百年,之前的藝術形式和藝術特點都離不開西方的模式和風格,筆者作為大學教師,在進行該課題研究時,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對此問題進行分析。這些古老的藝術歌曲在中國聲樂音樂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維護了中國古代文學和藝術形式的完整性和活力。
參考文獻:
[1]朱艷.從美學的角度看古詩詞藝術歌曲《楓橋夜泊》的藝術特征[J].北方音樂,2016,36(18):29-30.
[2]李芳屹 陽春白雪 高山流水——試論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特征及演唱[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0(03):192-193.
作者簡介:劉文博,濟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