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博物館是人類文明的縮影,是人類文明的見證者。博物館不應是學者研究的私有物品,也不應是普通民眾科普的產物。博物館在作為文明見證者的同時更應該是文明延續者,繼承文明,開創文明。兒童是一個文明的希望,把博物館中珍藏的文明元素融入兒童繪本中,給兒童心底埋下一顆文明之種,希望之種,等待他發芽、成長、開花、結果。本文主要討論兒童繪本中如何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將博物館元素融入進去。
關鍵詞:博物館元素;兒童繪本;創作方法;探究
一、引言
博物館是文明的傳播者。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成年人通過參觀博物館而獲益。博物館也通過云上音樂會,博物館周邊,節日中的博物館來增加人們對博物館的關注度,從而起到科普歷史文化的作用。博物館面向的對象也多屬于成年人,面對兒童相對薄弱。博物館有傳播文明,培育希望之花的責任和義務。因此,把博物館元素融入兒童繪本當中去,讓兒童更好地了解我們的文明、熱愛我們的文明,進而為了迸發出更加璀璨的文明而努力。
二、兒童繪本及繪本問題
(一)兒童繪本概述
繪本主要是以大量繪圖少量文字形成的書籍。它起源于西方,流行發展于日本。我國兒童繪本起步較晚,最近20年才開始發展。嬰幼兒早期認識世界的書籍就是繪本。兒童繪本通過博物館典藏物的故事,讓博物館中的元素主動和兒童溝通交流,借助這些元素通過繪圖的方式展示給兒童,配合簡單易于理解的文字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二)兒童繪本創作博物館元素融入問題
1.博物館元素繪本情況
兒童繪本早期發展主要是引進國外作品。現有的兒童繪本創作主要是對文學作品再加工,通過回憶來融入傳統文化,通過文字符號來創作繪本。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些繪本創作大都是以成年人的心態和思想去創作的。可以說是給成年人看的兒童繪本,無法引起兒童的興趣。博物館參與兒童繪本創作較少,有很大的空間等待挖掘[1]。
2.博物館元素融入繪本難題
兒童繪本創作是面向兒童讀者的,這就需要繪本本身要生動、有趣,能夠吸引兒童閱讀,然而博物館又是古老、嚴肅、刻板集于一身的歷史文化沉淀,深沉、厚重。要把二者融合是非常困難的。
兒童更加關注和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博物館雖然涵蓋飲食、藝術、建筑、服飾等社會生活的多個方面,但相較于古代,現代生活中已經不常見了。所以作為博物館在選題時應該把兒童中的生活場景和古代生活對照起來,選擇共同點。
兒童生理和認知處于發育階段,太過于復雜的陳述或者概念,兒童是無法理解的。因此,在為兒童敘述時應該去掉故事邏輯性、歷史事件知識,不應以成年人的視角勞敘述故事,更應注重趣味化、生活化。
繪本主要是以繪圖形式來閱讀的,配合少量的精煉文字輔助,而博物館內容更加專業、復雜,怎么在兩者間尋找共通點,互相轉化是需要不斷摸索的。
三、博物館元素繪本創作方法
(一)貼近生活
兒童繪本創作應該從兒童生活中尋找靈感,把現有抽象化的概念不斷生活化形象化。博物館工作人員也應該跳出自己的文物圈,主動地融入兒童生活中去,觀察兒童,和兒童一起生活,一起玩耍,用兒童的思維去和兒童交流。之后再回到博物館中去發現和兒童相關的事物去創作。同時,也要注意不同年齡段兒童的興趣,從而設計策劃相應的主題。
(二)注重圖文結合
繪本主要以大量的繪圖來吸引兒童,少量文字來對圖畫補充說明。繪圖本身就具有敘述故事的能力。作者在繪圖創作中,應該代入兒童的觀感,把自身對于文物的專業知識簡化,通俗易懂。也應該主動把握繪圖敘述脈絡,發揮圖像講述故事時的生動。可以先把故事的情節分成若干,然后根據事件的走向填充相關的博物館元素。這樣敘述,能夠更好地使兒童明白故事的大體內容,里面出現的博物館元素,降低了兒童閱讀理解的難度。
(三)知識通俗化
博物館知識更加專業,兒童繪本創作過程中免不了要應用其中,創作者應該盡量避免用到專業術語,或者采用俗語,生活化口語描述。在插入文字時,不要選用長句,盡量多用短句,簡單明了。把不含有感情色彩的陳述句,更改為富有感情的疑問句。
(四)繪本電子化
傳統的繪本通常只能滿足兒童單一的閱讀需求,兒童往往閱讀一遍后就棄之不用了。現今的繪本,往往使繪本電子化,在其中增加了動畫效果、聲音、游戲,提高了兒童的互動性,增加了繪本的趣味性,使學生能夠反復閱讀。而把博物館元素融入其中,在學習與玩耍中增長見識,提高兒童好奇心,增加兒童的求知欲。
(五)場景真實化
博物館元素繪本的創作,要求繪本創作者創作時要尊重歷史史實,真實的還原故事歷史場景,注意圖畫細節的把握,編者應先收集相關的歷史文字,參考圖片進行審核,要做到每個素材來源都可以找到考據來源,而失傳的素材則應會同研究者根據文字等輔助資料推測最真實的情況。最大的保證博物館元素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四、結束語
博物館能夠培養兒童認識事物,啟發兒童智力,激發兒童對事物的探索欲。博物館是一個豐富的文化寶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作為博物館工作人員,我們更應該把博物館元素融入兒童繪本中去,用兒童的視角把專業的博物館知識生活化,有趣化。讓兒童暢游在博物館知識的海洋里。
參考文獻:
[1]繆慧玲.探索博物館兒童繪本讀物文創品實踐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09):98-102.
作者簡介:張紅琴,桂林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