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接觸最前沿和最底層,與群眾直接接觸進行文化交流。文化館是群眾政府間的文化建設橋梁,在群眾文化與組織文化中發揮著樞紐作用。對于群眾美術創作方面,是普通群眾文化美術創作的直接方式,也是大眾對美術創作活動的普遍性反映。群眾文化對美術創作的輔導工作是促進美術創作的重點,本文對此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文化館;美術工作;群眾美術輔導
一、引言
群眾美術創作就是群眾文化的美術創作,也是普通大眾直觀反映群眾生活進行創作的美術作品,也是普通百姓源于生活而進行美術創作過程。群眾美術輔導要充分發揮文化館、藝術館美術輔導功能,評價、培訓與指導城鄉群眾的美術創作。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美術輔導處于不斷發展,曾出現很多群眾美術藝術作品。但因發展速度滯緩,未能更好地服務社會文化構建,應著重發揮群眾美術創作的輔導價值。
二、文化美術館群眾美術輔導工作的認識
(一)群眾美術輔導的意義
群眾美術輔導工作是文化館美術工作的重要部分,同樣是文化館參與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動力,是我國文化事業的創新發展路徑。對此,開展文化館的群眾美術輔導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第一,有利于推動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其中,群眾美術是落實文化體系的重要部分,開展文化館群眾輔導工作豐富了文化活動,提升了群眾的美術素養和創造力,為發展我國的群眾文化事業奠定了基礎,有利于我國的精神文化發展[1]。第二,為社會培養美術人才。群眾美術輔導的工作內容來說,是關于熱愛美術而展開的公益性教育組織活動,依托了技術設施、人才資源與美術知識資源,為更多的群眾美術關注者提供了機會,促使群眾美術輔導的創作激發,促進美術人才的培養。
(二)群眾美術工作的特征
文化館也被稱之為“文化中心”,是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服務機構或場所,工作職責的職責表現在各地組織的多種展覽、講座和培訓,通過組織多種類型的文化活動,重在提升群眾文化的創造能力與文化素質,夯實區域性文化精神建設。對此,文化館美術工作具有綜合性、群眾性、公益性和多樣性特征。
其中,最為重要的特征就是公益性特征,其實質是文化館群眾美術的輔導工作是一種公益性的事業,不需要群眾付出美術培訓的成本費用,群眾積極參與到文化活動中,能夠有更多的機會獲得美術輔導,進而提升美術技能與知識。文化館美術服務對象面向廣大的人民群眾,在美術知識和技術的傳遞過程中,提升群眾性文化精神的滿足感。多樣性是指群眾美術輔導的內容所特有的明顯性質是多樣性,面對不同的群眾主體,文化館美術活動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青少年的美術輔導工作多數以素描和速寫內容為主,根據群體的興趣愛好或特征,選擇水墨畫、油畫、鉛筆畫等指導培訓;而中年群體的題材選擇空間較多,對美術指導的專業性與輔導要求較高。綜合性是指針對輔導對象的差異性與需求多樣性,展現出來的群眾美術輔導工作的綜合性特征較為明顯,內容豐富,不僅側重理論知識的培訓指導,還關注群眾主體在美術上的活動實踐。
三、文化館美術工作在提升群眾美術輔導的質量路徑
(一)凝聚群眾力量,提升群眾美術推廣力度
群眾美術活動中,美術輔導承載著傳承與傳遞藝術文化與精神思想等方面的創造。文化館基于明確群眾美術的輔導職責,但是同時作為精神文明建設部門,從群眾中來,并服務于群眾,為更多的美術愛好者提供美術輔導。在此輔導培訓過程中,文化館調動群眾美術各項活動,實現群眾美術輔導中的文化宣傳,進而促使更多人了解、熱愛與追求美術。從而起到匯聚群眾力量而實現群眾美術推廣的作用。
(二)整合社會力量,增強群眾美術的輔導力量
精神文明的建設發展需要調動全社會的社會各界力量,文化館是保障群眾美術輔導的效率保障與前提,也是推動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的指路明燈。了解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趨勢,在社會組織的合作下,整合社會各界力量,為更好地開展群眾美術輔導工作提供了物質與人力保障,促進了經濟建設、文化建設、政治建設等方面的融合[2]。
(三)改善群眾美術輔導的政策環境
文化館在美術工作的展開中,應明確群眾美術輔導工作的意義,了解其工作內容與作用,從思想態度上做到內在統一。進而從領導層面,調動體系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并結合實際行動,做到行動與思想的統一,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文化服務。
四、結束語
總之,我國當前非常重視精神文明建設,重視文化創新與新發展,文化館應充分調動自身的發展積極性與職能作用,深入到群眾隊伍中,從基層工作開始,不斷提升群眾的美術文化素養與藝術審美理想,以及美術創造力,為共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能動力。
參考文獻:
[1]方薇.文化館公益性推動美術培訓工作之探索[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9,35(08):29-30.
[2]王菲.文化館美術工作與群眾美術輔導探究[J].戲劇之家,2019(21):225-226.
作者簡介:趙紅濤,河南省漯河市源匯區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