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事為
摘要:世界因為有色彩,所以才多姿多彩。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對色彩都是敏感的,向往的,有著鮮明喜好的;我們對美的追求,絕大多數是源于對色彩的追求。在孩子們的學校階段,大多數人無一例外地忽視了對色彩的認識和學習。少年兒童對色彩的敏感性是天然的,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色彩感覺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良好的生活情趣,對于塑造孩子們成長中的審美追求,還有創造性具有無法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育;色彩教學
一、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現狀分析
從近年來不同地域總體情況分析,小學美術教學中色彩教學存在較大的誤區, 流于形式,導致美術教育效果遠遠沒有達到學科目標。首先,教師不重視,學生學不懂。任科教師沒有真正理解到色彩對美術學科建設、對一個孩子后天培養的潛在意義到底有多大,其次,學習因為是被動的,加之簡單教學方式下的色彩教學的教具、教材缺乏吸引力,學生其實一直是在機械式地完成一項意義不大的學習任務。最后,主要原因還在學校和老師身上,教學內容固化, 教學模式“堅守”不更新, 從而讓色彩教學變得毫無色彩, 課堂上的學生覺得學無所用, 同學們完全沒有了學習興趣,更無吸收和探索新知的學習動力。
在具體教學上, 教師的教學方法缺乏特色, 沒有目標,不能突出色彩教學的個性魅力, 學生在接受新知的過程中模仿多過創新, 少量甚至沒費精力思考色彩的搭配問題, 非常重要的教學點——色彩教學的創新培養在講臺上被“輕描淡寫”了, 這直接降格了學生作品的色彩搭配,作品效果和推陳出新;除此之外, 在課堂上照本宣科完成教學還是很多教師的首選教學模式, 都熱衷于學生的“速成訓練”, 這種主要針對靜物(圖片)進行臨摹的教學模式,? 沒有自主能力培養的引導和啟發, 對于學生色彩的基礎知識吸收和生活應用毫無促進作用, 反而早早地限制了學生藝術創新能力的發揮。
二、色彩教學方式的提高
(一)從生活色彩入手,加強對色彩的認知
小學生的教育,主要在于教師,教師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導和啟發。我們生活在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這個世界就是色彩教學最大的課堂,最全的素材庫。在生活中學會觀察和了解色彩最易入手,最易掌握,是學生掌握和運用色彩的基本和關鍵。教師積極引導小學生觀察生活中不同的色彩,加強對色彩的認知。例如,我們最喜歡最需要的“綠”,它是地球所有植物的標準色,沒有這一抹“綠色”,我們的地球將失去色彩,將不要有“紅”和“黃”等等,但是“綠”在光譜呈現上卻是有不同深淺變化的,白菜的“綠”是我們喜歡的,但是它和樹葉的“綠”又有區別,青山是綠,草地是綠,顏色有異,但它們都是這個地球所有綠的組成部分。還有“藍”,我們身處一個巨大的安逸的環境中,藍色海洋,藍色天空,都永遠陪伴在我們左右,我們畫“水”,用的就是“天空藍”,它給我們最熟悉的靜謐;還有“黃”,“黃”在中國傳統上,只有皇帝專用,這是一種最尊貴的顏色,秋天給了我們很多很多收獲的“金黃”色,秋天到,瓜果飄香,到處金燦燦,黃燦燦的,老百姓最喜歡的就是秋天。還有代表喜慶的“紅”等等。通過實例引導學生對照在不同的視角、時段、地域,發現色彩在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層次差異;同時將光源、環境因素依次展示出來進行比對,在發現變化的過程中加強和深華學生對色彩的感知。
(二)合理指導小學生掌握和運用色彩
學為所用,在對色彩的層次和情感體現有了較為深刻的掌握之后,師生共同要解決的是色彩的應用,靈活運用色彩,方能為作品和生活大放異彩。運用色彩要促進學生對色彩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動手能力,多用多學,方能生巧,運用得當,美術作品貼切生動,表現清晰靚麗。所以,教師要進一步鼓勵和指導小學生運用色彩去嘗試表現自己的作品。例如,畫喜歡的水果不忘涂上清晰靚麗的色彩,青翠欲滴的蘋果不但極像,也更為誘人;畫春天的景色不只是畫發芽的小樹枝、鮮嫩的小黃花,自然界更多的是一片嫩綠色;當我們收獲成功和喜悅時,熱血沸騰可以用更多的紅色來表現......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作品中的色彩搭配和色彩運用并大膽地表現,讓學生自由地搭配色彩,肯定學生大膽運用色彩的積極性,在練習中熟悉色彩的應用技法。
(三)結合實際生活,加強色彩的教學實踐
實踐出真知。課堂上色彩應用的成功就是實踐前的第一步。無論低段還是高段同學,根據年齡特點,安排有關色彩方面的實踐練習,是激發和肯定學生色彩應用的最佳途徑和最好手段,生活是最實用的實踐。結合實際生活,加強色彩教學實踐在美術教學中是很重要的,教師要鼓勵學生將色彩大膽地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例如,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寫生,認真觀察生活中的色彩,運用到自己的學習當中,增加學生實踐練習的課程,在學生感受實際生活的同時,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作品,從而達到逐漸掌握色彩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還比如,對班級班牌和班徽的設計,對校運會標志的設計,對“六一”自己班級出場服裝的設計等等,都可以交給我們的學生大膽去想象,去實踐,去展示。色彩作為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環,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進行色彩教學,重點不但是培養了學生的色感,提高了學習積極性,還為他們未來的生活抹上了重要的一筆亮色。
三、色彩教學知識點的優化
(一)強化色彩對比教學
色彩的認識不應只限于眼前不同色相的變化上,應讓學生體會到色彩明度表達的不同情感,色階深淺之間帶來的感觀上的層次變化。色彩是美術藝術作品中飽含情感的載體,對培養學生深層次的情感有著豐富的內涵。所以,教師應有目標安排色彩對比專題講座,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課件為學生展示不同畫作,進行色彩對比。將齊白石的《枇杷》與凡高的《向日葵》進行對比,兩幅作品的主色調都是黃色,一個是中國畫,一個是油畫,畫種不同,所以顏料、風格都不同,兩幅畫傳遞的情感也各不相同,教師需主要地全面地向學生介紹東西方繪畫色彩運用方面的差異和用色效果,讓學生不但了解色彩在繪畫中的重要性,而且從對比中了解色彩的不同性質,提高色彩應用能力。
另外,可以增加小學生的色彩科學教學課時, 借助多媒體展示三維立體模式,用不同色差效果對比授課, 把色彩基礎知識和變化規律 在課堂教學中組合、呈現,強化學生的色感。
(二)細化色彩鑒賞教學
我們在欣賞一件物品的過程中,色彩的欣賞首當其沖。無論成人或小學生,在制作物品的過程中,他們必須全面設計物品的色彩,實際情況中,我們很多人很多時候卻不知色彩包含的蘊義,更不知道怎么準確表達。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首先破解學生階段的這一基礎難題,如:在學習中國畫的過程中,結合作品鑒賞如韓滉《五牛圖》、黃公望《富春山居圖》,還有張擇端的《清明上河畫》等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各種作品了解不同藝術種類、畫法的色彩運用、表達,擴大同學們的色彩認知范圍和應用技巧,升華學生對色彩的進一步認識。這樣不孤立地從一個顏色說起,讓色彩鑒賞更具體更精彩,從而不斷提高學生色彩欣賞水平,更好地應用到實踐中。
四、結語
綜上,色彩在美術藝術創作中的地位,好比一道美食中的鹽,無鹽則菜無味,無鹽則人無力。從長遠計,色彩教學的得失,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造力的發展,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學生對色彩的認知與運用, 加強師生間的相互交流、學習,強化美術色彩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審美和藝術素養,為學生的未來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