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合塔爾·巴特爾別克
摘要:所謂舞蹈表現力,指的是表演者通過對作品進行分析,融入自己的感受與理解,然后充分利用表情、肢體語言等表達出情感。一般來說,表演者結合舞蹈作品的具體內容,深入分析其內涵,再通過動作等表達出作品的真實情感,有效地向觀眾進行傳達。在舞蹈的教學和訓練過程中,可以通過多種方法,促進表演者提高舞蹈表現力,從而提高舞蹈表演質量。
關鍵詞:舞蹈表演;表現力;研究
一、引言
舞蹈作為古老的一門藝術,它始終伴隨著人類生活的需要、情感交流的需要、思想表達的需要而存在和發展,它是肉體與情感和諧統一的外化表現。在人類各種藝術論中,舞蹈早早就進入了先哲的視野,有著“舞蹈是一切藝術之母”“舞蹈是一切語言之母”的論點。“在人類最原始的勞動生活中,就孕育了舞蹈。動作和節奏同勞動是密切相關的,不論哪一種勞動,人的手和腳總是要運動的。手用以拍打,腳用以踩踏,連續重復這種運動,就會產生某種節奏。節奏形成規律,就產生了舞蹈,有時還伴以呼喊或擊打木棍石塊。”舞蹈的生命表現、情感表現是藝術發展的本源,也是舞蹈表演的動力,造就了舞蹈特有的表現性,這種與生俱來的表現性一直存在于舞蹈中,并伴隨著舞蹈走向專業的道路。
二、舞蹈表現力內涵
舞蹈表現力是舞蹈表演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表演者日后的舞蹈學習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舞蹈者用自己的肢體動作,對舞蹈作品進行有效的展現。舞蹈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比如美術學科,是藝術家通過自己的手來畫出一幅作品展現給大家;比如雜技學科,是通過演員之間的相互配合來完成極高難度的動作。然而,舞蹈則不同,舞蹈除了利用人的身體來表現動作外,還要通過舞蹈者的肢體語言進行情感交流。在不同區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舞蹈的表現形式大不相同。比如說民族舞和街舞,兩者的表現形式有很大的不同,民族舞大多傳承了中國的民族文化,舞者所穿的服裝也極具民族風;而街舞一般以街頭表演的方式呈現,舞者穿著時尚,街頭風十足。由此可見,舞蹈是一門具有綜合性的表演藝術。
三、影響舞蹈表現力的重要因素
(一)表演者的個體差異性
舞蹈表演者群體中每一位表演者的天分、基礎、理解能力、性格、學習能力、心理素質等都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有一些表演者可能舞蹈學習起步晚,也沒有接受過專門的舞蹈表現力學習,但天生具有極強的表現力,表演中更容易滲透情感,作品帶給觀眾的感染力也更強。而有的表演者,肢體協調性、柔韌性稍差,所以在同一個學習環境下需要付出比其他同學更多的努力才能獲得同樣的效果。這正是由于不同表演者之間存在差異性,以至于學習效果也各不一樣。
(二)舞蹈老師執教水平
老師作為體育舞蹈教學過程的主要組織者和引導者,其專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整個課堂活動的開展質量。表演者的體育舞蹈表現力從老師身上學習的是最直觀和最深刻的。因此,老師舞蹈水平的高低、表演經驗是否足夠豐富,以及是否具備扎實的舞蹈功底都會給表演者舞蹈表現力的培養帶來影響。
四、提高舞蹈表演的表現力的具體策略
(一)夯實基礎,加強對舞蹈作品的理解
舞蹈學科是一門專業性極強的肢體藝術學科,舞蹈表演者要想取得好的成績,提高自身的舞蹈表現力,首先需要有扎實的基礎。要加強表演者對舞蹈作品的理解,這是舞蹈教學中的基礎。因此,在舞蹈教學實踐中,老師首先要結合表演者的實際情況將表演者進行分組,將天賦較高的表演者集中在一起進行更高強度的訓練,將天賦較差的表演者集中在一起開展基礎訓練,從基本動作以及基本技巧著手,引導表演者細化舞蹈訓練的過程。在舞蹈理論課程教學中,老師要督促表演者不斷養成自主學習理論知識的好習慣,并運用多媒體技術豐富課程資源,通過媒體教學開拓表演者的視野,加強表演者對舞蹈作品的理解。
(二)激發表演者的藝術表現潛能,提升表演者對于不同情感的表現方法
只有真正熱愛舞蹈藝術,才能以一種積極的狀態去探索和自主學習。老師在指導表演者學習舞蹈時,不僅要重視表演者的舞蹈基礎訓練,更重要的是激發表演者對于舞蹈藝術表現力的潛能,促使表演者產生舞蹈表演的欲望和興趣。如果不斷給表演者施以壓力,僅僅依靠老師的嚴厲要求和標準,表演者很難激情洋溢地投入舞蹈表演中。如若老師能夠根據表演者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因材施教,以此激發表演者對于舞蹈藝術的熱愛之情,那勢必能夠產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具體教學中,老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老師應該帶領表演者認識不同風格的舞蹈,并促使表演者從心里認同表現力在舞蹈表達中的重要性,從而主動思考音樂情感和舞蹈之間的密切聯系。第二,舞蹈老師在輔導表演者參加舞蹈表演時,要教會表演者從日常生活中尋找舞蹈靈感,將細節做得更加到位一些。并通過提升理論知識了解各個動作的科學性,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所衍生的舞蹈知識有什么特點。真正打動人心的舞蹈作品并不是加入了很多花哨或是復雜的動作,而是通過真切的表達舞者內心世界和作品的實際內涵,讓舞蹈散發出一種震撼人心的美與力量。在舞者感悟這種美與力量的過程中,還能在極大程度上激發自身的藝術潛能,提升舞蹈表現力。
(三)深入生活,強化生活體驗
藝術來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故藝術與生活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而舞蹈作為藝術的一種常見的表現形式,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個舞者對于生活的態度以及對于藝術的熱愛。因此,要想呈現出較好的舞臺效果,引起更多人的共鳴,老師就應引導表演者必須深入生活,仔細觀察,體驗生活,以此才能在舞蹈中融入更多的生活性元素,才能更好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此外,老師還應在課堂上適當引入有關生活案例,引導表演者一起對其進行分析和探討,并將所得出的生活感悟以及人生哲理有效地融入舞蹈表演過程中,這樣就能使得舞蹈表演能夠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培養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是準確感受藝術的重要能力,而舞蹈作為一種藝術,舞者也需要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審美能力的培養是提高表演者情感表現力的前提,只有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才能夠準確體會到舞蹈作品中所表達的情感以及內涵,因此老師應該重視對表演者審美能力的培養。由于不同類型的舞種審美方式存在差異,想促使表演者將不同類型的舞蹈完美地演繹出來,老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穿插多種舞蹈藝術的欣賞,潛移默化地提高表演者的審美水平。同時,引導表演者感受不同表演中的情感表達方式,并在實際練習中對相應的情感表達形式進行科學運用。此外,也可以引導表演者互相欣賞表演,發現自身和他人的不足,通過合理的評價機制達到使表演者整體審美水平提升的目的。
五、結束語
舞蹈表現力決定了舞蹈藝術的層次。目前大部分舞蹈教學已經比較關注舞蹈表現力的培養。在舞蹈表現力培養過程中,運用科學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格外重要,讓表演者從充滿自信勇于表現的敢表演,到掌握正確的表演意識和表演方法的能表演,再到把握分寸恰如其分的會表演。在這個過程中,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使表演者自然而然地將舞蹈動作和表演融會貫通,呈現出最佳的舞蹈表現力。
參考文獻:
[1]盧湘情.淺談舞蹈演員舞臺表現力的培養[J].戲劇之家,2019(14):130.
[2]李雪.舞蹈演員舞蹈表現力的培養研究[J].戲劇之家,2019(12):119.
[3]蔣小剛.舞蹈表演情感表現力的提升探討[J].黃河之聲,2018(21):134.
[4]張璨.舞蹈藝術表現力的培養方法探討[J].戲劇之家,2018(29):108.
[5]段妃.論舞蹈表演的作品表現力[J].藝術研究,2017(03):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