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去年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進一步強調,“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全黨特別是宣傳思想戰線必須擔負起的一個戰略任務”,并為此作出更為深刻的闡述和更為系統的部署。統一戰線作為我們黨的重要法寶,在團結人、轉化人、爭取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運用好統戰思維來做新形勢下意識形態工作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統戰思維
統一戰線就廣義而言,是指不同的社會政治力量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為了實現一定的共同目標,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礎上組成的政治聯盟。它具有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重要作用,具有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獨特優勢,具有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的社會功能。統戰思維是統一戰線固有特點規律的意識形態或觀念反映,是統戰工作思維理念、思維方式和思維活動的總和統戰思維是一個系統和整體。具體的表現形式主要體現在政治思維、戰略思維、和合思維和共贏思維幾個方面。
二、運用統戰思維做好意識形態工作
1.利用統戰思維的政治屬性做好意識形態工作
政治性是統戰思維的根本特征,是指堅定的政治方向、鮮明的政治觀點、正確的政治立場、嚴格的政治紀律和崇高的政治責任等,核心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它規定和體現著統戰思維的性質和方向。我們黨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并將長期執政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新的歷史條件下,更加重大的政治責任,更加艱巨的政治任務,更加復雜的政治形勢,都要求我們的意識形態工作必須是從政治視角認識問題、判斷形勢和應對舉措,確保意識形態工作政治上的清醒與堅定。這是利用統戰思維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根本保證。同時,不斷加強政治理論素養,加強政治品德修養,加強政治實踐鍛煉,真正做到善于從政治上認識問題、判斷形勢和謀劃舉措。只有這樣,才能使意識形態工作始終沿著黨所指引的正確方向前進。
2.利用統戰思維的戰略屬性做好意識形態工作
戰略性是統戰思維的核心特征,是指統戰思維所關注、回答和解決的,是關系黨和國家全局、長遠和根本的重大戰略問題。而意識形態工作同樣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善用戰略思維,有助于我們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更高的政治站位上,把意識形態工作作為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敢抓敢管、敢于亮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去年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進一步強調,“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全黨特別是宣傳思想戰線必須擔負起的一個戰略任務”。都是從全局的戰略高度對意識形態工作做出了定位。因此,運用好統戰思維的戰略性,構建意識形態工作大格局,以不斷增強黨的凝聚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堅定不移地把黨領導的意識形態工作引向深入,堅持“一盤棋”工作導向,各級黨委必須充分調動各部門共同參與,統籌實現對各領域輿論工作全覆蓋,始終與黨委中心工作同頻共振、同心同向。
3.利用統戰思維的和合性做好意識形態工作
和合性是統戰思維的基本特征,是指統一戰線具有“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團結聯合”的思想主題、“和衷共濟”的價值取向、“政通人和”的目標追求。當今社會,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的經濟格局,與之產生的是“一主多元”的文化格局。現實中,文化及意識形態的多元化已遠不是最初的不同文化觀念、不同思想的交鋒,而是其背后站著相應的利益群體,他們并不僅僅滿足于闡釋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話語權,更多的是自身經濟利益選擇、政治目標的實現。黨的意識形態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在實現“兩個鞏固”的過程中,如何適應不同社會群體分化的態勢,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如何面對正面負面聲音混雜、價值多元、觀點多樣的態勢,最大限度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如何應對國際敵對勢力的輿論攻擊,最大限度地鞏固社會主義思想陣地。這些都可以通過發揮和合性這一思維方式,以求同存異來正視認識差距、增強思想共識;以教育引導來鞏固不同社會群體的意識形態工作,守好意識形態陣地;以社會整合來凝聚不同階層群體,消彌思想分歧;以利益協調來解決社會成員的困難問題,實現利益共贏。在求同存異中把握社會思想輿論的主導權,努力畫出最大同心圓,力爭做到把擁護黨的領導的人搞的多多的,把反對黨的領導的人搞的少少的。
4.利用統戰思維的共贏性做好意識形態工作
共贏性是統戰思維的一個顯著特征,它是指統戰思維活動的最終目標和結果是統一戰線體系內各方面的利益都必須得到維護、實現和發展。共贏思維是共產黨人與生俱來的政治品格。“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從奮斗目標看,是實現沒有階級、沒有剝削,生產力高度發達,物質財富極大豐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社會;從現實綱領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2]。總之,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先進性品質,為統一戰線各方實現利益共贏、成果共享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證。
參考文獻:
[1]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N].人民日報,2007-06-26.
[2]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3.
作者簡介:郝曉凈(1985.3.27)中共青山區委宣傳部講師團助理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