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陜西》記者 / 徐旻禾
5 月16 日,中國西部九省區市在重慶共同簽署合作共建“陸海新通道”協議,陜西正式加入“陸海新通道”共建合作機制。陜西加入,讓“陸海新通道”的“朋友圈”成功覆蓋中國西部四分之三的省區市,將進一步增強西部大開發的帶動作用。
陜西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省份、“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樞紐和中國西北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
2014 年,陜西“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開通。5 年來,11 條運營線路延伸到“一帶一路”沿線44 個國家和地區,目的地從中亞地區延伸到歐洲腹地,貿易貨物品種從單一變得多元,班列數量飛速增長……
2018 年,“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共開行1235 列,是2017 年的6.37倍,創下重載率、貨運量和實際開行量3 項全國第一。
變化的背后,是“一帶一路”倡議下,陜西與沿線國家之間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實質成效。
去年5 月,京東發起的全國首趟中歐班列電商物流專列從德國漢堡抵達西安。
從列車發車起,一節節集裝箱就變成了鐵路上的“移動倉”,商家在途中就可以銷售,到了中國后則直接發往各地的保稅倉,不需要再轉運、拼貨和長時間清關等。
消費者下單之后,由配送員從最近的保稅倉取貨,最快1.5 小時就能送到家。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傳統方式下,商家到貨后儲存的壓力和成本。
配送時間由原來的45 天,壓縮至15 天,真正實現“海外倉”到“保稅倉”的無縫連接。
現在,京東物流每周都會從漢堡、杜伊斯堡、布達佩斯等歐洲城市將跨境商品發往西安,從汽車到家居快消品,品類齊全,這也讓“長安號”的目的地西安成為了跨境電商物流的中心,更多進口商品通過西安,走向全國各地。
依托“長安號”通道優勢和西安綜合保稅區政策優勢,大批東南沿海的高新技術、電子信息、加工貿易企業來到陜西。
目前,西安國際港務區布局了萬億元級商貿物流產業,初步形成了以現代商貿物流為主,涵蓋大宗商品交易、電子商務、融資租賃、金融服務等門類齊全的現代服務業體系,累計引進電商企業超過1200 家,年交易額達3000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