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國惠
摘要 ? ?本文針對鎮康縣肉牛凍精改良工作的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緊緊圍繞目前肉牛產業新的發展機遇期,提出加快肉牛凍精改良的對策,以期為廣大養殖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 ? ?肉牛;凍精改良;問題;對策;云南鎮康
中圖分類號 ? ?S823.92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18-0168-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鎮康縣是一個以本地肉牛養殖為主的傳統畜牧業大縣,發展肉牛養殖一直也以家庭養殖為主要方式,難以形成規模效益。在肉牛凍精改良推廣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鎮康縣自2003年開展肉牛凍精改良以來,肉牛生產和增長方式雖然有了較大轉變,但到目前為止肉牛凍精改良工作仍未得到很好的發展。近幾年,隨著草原家庭承包工作開展,牧草良種補貼、肉牛良種補貼、南方現代牧場、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后續產業養殖業、退牧還草工程、現代農業肉牛產業建設等項目的實施,有效地推動了肉牛產業的發展,規模養殖場應運而生,肉牛凍精改良迎來了極佳的發展機遇期。本文對鎮康縣肉牛改良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加快肉牛凍精改良的對策,以供廣大養殖戶參考。
1 ? ?鎮康縣肉牛凍精改良現狀
在各級各部門的積極配合、努力探索下,鎮康縣凍精改良工作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由“一元”到“二元”再到“三元”,在數量和質量上有了較大飛躍。建立了以縣畜牧站為核心、鄉(鎮)凍改站為骨干、村級凍改點為網絡的三級服務體系,實行統一技術標準、統一技術培訓、統一配送凍精、統一收費標準和統一設備采購。自2003年起,凍改點逐年增加,最多時全縣共有7個鄉鎮7個肉牛凍改站(點)開展肉牛凍精改良,有肉牛改良持證人員14人,從業技術人員74人,年配種肉牛56胎,黃牛情期受胎率 73%。肉牛凍精品種有短角牛、婆羅門、西門塔爾、安格斯、摩拉水牛、尼里水牛等。2018年末,在肉牛凍精改良技術的推動下,全縣肉牛產業取得了持續、穩定發展。目前,全縣存欄肉牛1.85萬頭,較2003年增加了0.6萬頭,增長32.4%;肉牛個體產肉量148 kg,較2003年增加了57.23 kg,增長63.05%。
2 ? ?鎮康縣肉牛凍精改良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 ?體制、機制不順,肉牛凍精改良工作被弱化
鄉(鎮)畜牧獸醫站歷經幾次機構改革,最終從單獨建站歸并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受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業務主管部門雙重管理,大部分科技人員抽調從事政府中心工作,從事專業技術推廣的時間得不到保障,部分站已經不具備正常開展凍精改良工作的條件,已無法按照《云南省肉牛凍精改良技術管理規范》的要求,每個站(點)固定1~2名科技人員,也導致部分科技工作人員責任心散失,養殖戶需要配種服務時相互推諉扯皮的現象時有發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養殖戶的積極性。同時,村級凍改點配種少、收費低、運營成本不足、運行難、生存難,特別是凍改員流失較為突出,任務指標難以落實,肉牛凍精改良工作被弱化。
2.2 ? ?盲目設點,起不到輻射帶動作用
凍精改良點的設置沒有嚴格按照《云南省肉牛凍精改良技術管理規范》的要求,而是依據當地政府的單方面意愿和養殖戶的隨意要求盲目設點,沒有考慮凍改點的科學輻射半徑,導致凍改點輻射范圍小、母牛少、吃不飽、收入少、運行難,從而導致凍改站(點)虧損嚴重,原本以技術創收的村級凍改員大部分外出打工,技術人員流失多,愿意通過技術培訓從事凍精改良工作的年輕人少之又少,使工作陷入惡性循環[1]。
2.3 ? ?能繁母牛數量下降,凍改根基受影響
隨著鎮康縣農村產業化步伐加快,甘蔗、茶葉、核桃、咖啡、堅果、中藥材等產業迅猛發展和農業機械化程度提高,肉牛養殖空間受到擠壓,部分養殖戶退出,導致能繁母牛數量下降,并有向邊遠地區蔓延的趨勢,而規模養殖戶的發展很難彌補散養戶退出導致能繁母牛存欄下降的趨勢。據統計,鎮康縣能繁母牛已由凍改初期的0.6萬頭(2003年)下降到0.3萬頭(2018年末),減少了0.3萬頭,呈現負增長態勢。由于肉牛產業的萎縮,進一步推升肉牛價格,部分養殖戶急功近利,私屠亂宰或隨意出售青壯年母牛,能繁母牛得不到有效保護,肉牛凍精改良的根基受到嚴重影響。
2.4 ? ?監管難度大,種源得不到凈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種畜禽管理條例》執行困難,由于缺乏有效的執法機制,種源得不到凈化,本地公牛、雜交公牛本交配種在部分鄉鎮繼續存在,個別養殖小區和規模養殖戶為節省成本也用雜交牛配種,導致近親繁殖現象突出,品種退化[1]。
2.5 ? ?投入不足,設備陳舊
長期以來,縣級業務部門提供裝備為鄉(鎮)凍改站(點)提供液氮、凍精、設備和改良耗材等服務,投入不足,加劇縣級負擔,凍改工作運轉困難。加之凍改收費標準不統一,總體收費標準偏低,收支差距較大,新技術、新品種得不到有效推廣,對養殖戶沒有產生實際效果,影響肉牛產業整體效益的發揮。
3 ? ?加快肉牛凍精改良的對策
3.1 ? ?創新機制,加快發展
一是在鞏固提升現有改良站(點)的基礎上,引入社會化服務體系從事肉牛凍精改良工作,打破行業“包辦”的機制,特別是縣鄉畜牧部門要轉變角色,注重管理、服務,“放權于市場”,以市場競爭促發展,一切讓“市場說了算”,否則很難有較快的發展;二是積極協調,爭取當地黨委、政府支持,固定專人,強化措施,狠抓落實;三是與各凍改站(點)簽訂目標責任制,實行競爭上崗、目標管理,把肉牛凍精改良工作任務完成情況與科技人員的年終考核等級評定、職稱晉升和績效工資發放掛鉤;四是項目建設與凍精改良工作掛鉤,把肉牛養殖小區和規模大戶作為肉牛凍精改良新的增長點,延伸服務,依托養殖促凍改,依托凍改促發展,促進全縣肉牛業又快又好發展;五是以市場為導向,建立統一、合理的收費機制,杜絕無序競爭。凍改站(點)實行自負盈虧,并提留配種收入的10%作為凍改設備更新預備費,保證工作的可持續開展。
3.2 ? ?依托資源,合理布點,選對凍改員
隨著經濟的發展,肉牛存欄和能繁母牛的存欄也發生了區域性的變化,根據《云南省肉牛凍精改良技術管理要點》的要求,能繁母牛急劇下降的凍改站(點)予以撤銷,打破行政區域界線,實行跨區域布點,布點隨養殖規模的變化而變化,以滿足肉牛的改良需要,真正形成“山區繁育(改良)、壩區育肥”的區域化生產格局。同時,凍改站(點)布局上把穩定凍改人員的收入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區域有種配、能賺錢、能發展。把有文化、有上進心、年齡18~45歲的有意愿參加凍改工作的相關人員培訓為凍改員,遵循適者生存的競爭法則,按1∶5~10比例培訓,做到多培少留,最終每個站(點)人保證1~2名凍改員。
3.3 ? ?制定母牛保護政策,增強肉牛發展后勁
肉牛產業發展的根基遭到破壞后,要恢復肉牛生產,其周期長,見效慢,無論制定多好的宏觀調控措施,都不會與生豬生產一樣當年就顯現調控成效,肉牛產業的恢復至少要用5年左右的時間。因此,建議上級制定有關發展與保護政策,參照生豬生產鼓勵措施扶持養牛業的發展,加強對能繁母牛養殖財政補貼,嚴厲打擊私屠亂宰能繁青壯年母牛,充實肉牛產業發展后備庫。
3.4 ? ?強化監督、凈化種源
進一步理順畜牧執法主體,種畜禽管理執法由縣畜牧行政主管部門委托縣畜牧站履行行政管理和行政處罰等職能,加強對種畜禽的管理。一是加強《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發放與管理,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種畜禽管理條例》,嚴格按照《云南省種畜禽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對鄉(鎮)肉牛凍精改良站(點)核發《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使種畜禽生產經營向規范化、科學化邁進;二是依據行業規定,對從業人員資質進行從嚴認定,符合條件的發放從業資格證書,持證上崗;三是強化執法隊伍建設,縣鄉兩級要相對固定專人抓種畜禽管理工作,縣級采取辦培訓班或講座的形式,加強對執法人員的培訓,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種的執法水平。建議省(市)主管部門開展《種畜禽管理》執法培訓,發放執法證,實行持證上崗、公正執法制度。并投入執法經費,成立專門的種畜禽執法隊伍,對轄區內的劣質種公牛進行清理,凈化種源,使良種在肉牛生產中真正發揮作用。
3.5 ? ?加強培訓,提高質量和效益
縣畜牧站要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相互學和傳、幫、帶的培訓模式,加大對凍改人員的培訓力度,從凍精保管、凍精解凍、發情鑒定、適時輸精、妊娠檢查、同期發情技術的應用進行全方位培訓。轉變培訓方式,需要參加培訓的人員名單確定后由縣畜牧站指定專門的凍改站(點)實行跟班培訓,學會為止。通過培訓,提高肉牛凍精改良人員的操作技能和受胎率、繁殖成活率,實現以質取效和以量取效。通過人員培訓,形成一種良好的、具有競爭性的、優勝劣汰的機制,培育年收入能力達5萬元乃至10萬元的凍改能手,帶動整個凍精改良工作再上新臺階[3-4]。
4 ? ?參考文獻
[1] 孔偉.甘肅省黃牛改良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中國牛業科學,2014,180(1):68-70.
[2] 孔偉,許國軍,張寶良,等.涼州區黃牛凍配改良工作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牛業科學,2010,36(1):54-56.
[3] 張紅映,李國民,李富生,等.淺談永德肉牛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J].云南畜牧,2010(4):29-33.
[4] 謝超鴻.瀘西縣向陽鄉肉牛凍精改良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山東畜牧獸醫,2016(9):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