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摘要:高校育人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和未來領導者,因此在高校中開展“四個自信”教育必不可少。“四個自信”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單純學校教育還不夠,基層政府的參與是有效補充。因此,嘗試發揮高校基層政府掛職干部在堅定大學生“四個自信”教育中的作用,以提升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掛職干部;四個自信
高校育人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和未來領導者,因此在高校中開展“四個自信”教育必不可少。“四個自信”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單純學校教育還不夠,基層政府的參與是有效補充。因此,嘗試發揮高校基層政府掛職干部在堅定大學生“四個自信”教育中的作用,以提升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1堅定“四個自信”的重要意義
1.1堅定“四個自信”。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都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重大時代課題,這就是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圍繞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調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2堅定“四個自信”。是為了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水平和自信程度,在一定意義上直接決定著我們事業發展的未來,直接關系到黨的基本路線這個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能否得到真正的堅持和發展,直接關系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定力。從這個意義上講,“四個自信”直指中國特色杜會主義的精神之魂,從深層次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未來發展。因此,堅定“四個自信”,就是為了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3堅定“四個自信”。是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內容
每個社會都致力于塑造主流價值觀,形成全體成員都認可的價值共識、價值規范和價值理想。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受他們成長經歷和生活體驗的影響,也受到他們所接受的價值觀教育的影響。因此,對大學生開展的價值觀教育既要與大學生的個性特征緊密結合,又要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緊密結合。我們要把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放在樹立和堅定“四個自信”的基礎之上,這樣才能抓住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根本。
2高校應強化大學生“四個自信”教育
2.1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加強“四個自信”教育很有必要
高校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力量。因此,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強“四個自信”教育,對于推進社會穩定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2.2“四個自信”教育要能打動學生
當代大學生愛思考,敢評論,思想活躍,不再是老師灌輸什么,他們就信什么的一代了。如果只有課堂內教學,只是照本宣科的講授,只能看到與各主流媒體相似的內容,甚至連授課老師自己都不夠堅定“四個自信”,那即使用多少事例,擺多少道理,列多少數字,也無法讓學生堅定“四個自信”。這樣的“四個目信”教育只能是花架子,無法打動學生。
2.3要廣泛探尋“四個自信”教育的方法和路徑
讓學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是教育要有理有據,要學生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必須用事實說話,以理服人,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要多多探尋教育的方法和路徑,要善于運用現實生活中的、身邊的,最好是親身體驗并親自驗證的具體案例。
3大學生“四個自信”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
3.1推進大學生堅定“四個自信”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
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主陣地作用。要充分發掘思政課的特點和優勢,系統講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選擇與發展進程,推動“四個自信”入腦、入心。另一方面,要積極拓展“四個自信”教育的載體與平臺。要促進一二三課堂的有效聯通,使理論教學主課堂、學生社團和校園文化建設二課堂和社會實踐教育三課堂有機結合,保證教育內容的全方位、多角度,以“浸潤式”的教育模式,保證教育“潤物無聲”,滲透自然而連續。
3.2從政府視角開展引導教育工作。是大學生堅定“四個自信”不可缺少的路徑
首先,政府形象是重要的教育素材,黨領導下的政府是如何運轉的,如何為民服務的,政府工作人員是何種工作狀態,老百姓對當地政府的評價如何?這些問題都是當代大學生難以近距離接觸而又最想了解的,對于他們解除疑惑,堅定自信有重要的正向激勵作用;其次,政府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可以提供社會實踐和崗位鍛煉的機會,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平臺,可以讓大學生深入了,從而更加深刻認識到黨的基本路線就是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從而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信仰。
4充分發揮高校基層政府掛職干部在堅定大學生“四個自信”教育中的作用
4.1用好高校基層政府掛職干部的雙重身份
高校基層政府掛職干部具有教育工作者和地方政府官員的雙重身份。一方面,了解高等教育的基本規律,掌握教育的基本方法,知道當代大學生的基本情況;另一方面,了解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清楚當地的基本歷史情況,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十九大以來,當地取得的成績。這種雙重身份,一方面可以為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聰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可將當地的優質經濟、文史資源引入高校,在“四個自信”教育中發揮作用。
4.2提升高校基層政府掛職干部的工作要求
要讓掛職干部珍惜鍛煉經歷,除了做好本職工作、推動校地合作外,還要抓住機會了解基層政府的基本情況,如運作模式、決策機制、職能發揮和群眾反饋等方面的情況。要多走訪,多調研,親身體驗政府是如何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了解其在帶領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深化“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推進“四個全面”建設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4.3強化高校基層政府掛職干部的總結意識
首先,在課堂教學方面,可以借助掛職鍛煉的寶貴經歷,整理基層政府工作的工作實錄、心得體會以及各種見聞趣事,以作為今后思政工作、教育教學的素材,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教育引導作用;另外,在課外教學方面,可以與當地建立長期的友好關系,在當地聯系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為大學生提供崗位鍛煉機會、為大學生爭取創新創業平臺資源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更了解中國現狀,在成長成才中感受國家的進步,進而更加堅定“四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