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建軍
“學習強國”以“PC端+手機客戶端”兩大終端二合一模式的學習平臺,今年1月1日一經上線便受到黨員干部和群眾的追捧,學習瀏覽的點擊率持續升溫,社會各界聲譽鵲起。
作為順應網絡時代發展的“學習強國”平臺,利用領先最優的服務和技術,依托手機功能的多樣與便捷,使理論學習更為通俗易懂、交流共享更為快捷便利、受眾人員更為廣泛普及、學習質量更為直觀高效。
但新的形式主義頑疾,也隨之而來。一些黨員干部“光在線、不學習”“只上線,不上心”,把學習變成了單純的“刷學時”“積學分”的怪象,導致“積分攻略”在平臺群內瘋傳。有的將學習積分和排名套上了考核的“硬杠杠”,還有的推出了“學習強國積分換門票”優惠活動,這樣的功利主義和投機取巧行為,使學習變虛、變味、變質。看似微不足道,負面影響很大,理應加以警惕和遏制。
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危害不可小覷。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不注意學習,忙于事務,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說要變質,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個危險的起點。”
不可否認,適當留痕和科學考評,是現代管理績效評定體系的應有之義,也是促進學習質效的必然之舉。在手機端上,“學習強國”設有“學習積分”“在線答題”“日程提醒”等管理和激勵機制,讓學習變得有動力、有組織、有管理、有績效,本身并無非議,也讓其更有意義。
然而,學習的目的不是積分。如果將“痕跡管理”、激勵機制泛化,只為“好用”而無視是否“管用”,為痕跡而加碼、為排名而作假,就會使“在線學習”偏離了初衷,靠指尖刷數字、刷進度、刷形象,就會成攀比炫耀的資本和投機應付的空間,變異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新品種。就很容易像流行感冒一樣成“風”,走向荒謬。
“學習強國”平臺,是理論的寶典、知識的源泉、學習的原野、歷練的疆場。通過“學習強國”讀時政新聞、學理論文章、看精彩視頻、答各類試題……傳遞的不僅是“只有學習,才能強國”的主旨,更帶來的是一場學習的革命。據了解,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02億,互聯網普及率達57.7%,這不僅給“在線學習”帶來了千載難逢的巨大潛力和廣闊空間,也為黨員干部群眾學習提供了智慧的寶庫和“隱形翅膀”。
這種為了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的創新型工具,為什么出現了形式主義的新變種?恐怕還是與思想深處某些官僚主義習氣有關。舊習不除,推出再多政務創新恐怕也會被形式主義附體。糾正“在線學習”上的形式主義,首先要解決學習不是為了學分的問題。黨員干部加強學習,根本目的是增強工作本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少一些上綱上線的排名與考核,多一些實實在在的鉆研和學習,“學習強國”才能成為黨員干部的“學習新高地”和“精神加油站”。
不學何以有“本”,不用怎能破“卷”?應對時代命題,破解難題、推動改革發展,這就需要我們立起“思想留痕重于形式留痕”的導向,挖掘自主學習的原動力,發揮制度的感召力,以鍥而不舍的精神、常學常新的態度、只爭朝夕的勁頭,讓黨員干部把心思精力從“痕跡落實”轉移到真學實干上來。唯此,才能引領中國走向更加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