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初中學校規模小、生源少流失多,學生整體基礎差、厭學情緒重,家長不夠重視,城鄉教育差距越拉越大,教學氛圍不好。作為在本鄉本土從教二十幾年的我,無力改變客觀現狀,但職業的操守鞭策我努力地做好自己,為搞好物理教學傾我所知、盡我所能,用心做好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同時也取得了很大成績。具體做法體會如下:
一、立足管理,確保每節課都有好的效果
1.首先要管好自己,爭取不讓學生“煩”,親其師,信其道
(1)平時上課,無論是新課還是復習課,讓學生喜歡你,親其師,信其道,從不拖堂,因為拖堂老師累學生煩,力爭做到堂堂清,否則就會擠占下一節課的時間,這樣總留尾巴,教師要及時調節自己的課堂節奏,努力做到該完成的必須完成。
(2)課上精講精練,課下作業少,學生高興(平時課堂上都是大容量,練習題都要求好而快,先好再快,長期下來學生養成了快速高效的好習慣)
2.要管好課堂,爭取每節都是高效課
咱平時上課,像課前預習,課后作業,課堂筆記,我們現在的學生根本不做,我就是狠抓課堂,向課堂要質量要效率,先說管理課堂。
(1)上課唬加哄。(一手配長劍,一手橄欖枝)我們老師面對的學生千差萬別,平時上課好學生好說,但有些學生光管理就累得你焦頭爛額,他們不學習就會干別的擾亂課堂,我不能讓這些學生影響其他學生學習,能唬著就唬著,唬不著就先哄著,所以上課十八般武藝都得用上和學生斗智斗勇。
(2)上課普通話加老土話交替使用,還有上課有時用土話比用普通話好講好理解,例如短路,電流聰明,電阻小(為零)電流大等等很多。還有光用普通話批評學生沒力度,管不住,我們辦公室有個實習生上晚自習都被學生氣的哭了一夜,第二天眼都腫了沒能上課,學生亂說話,她很溫柔的說學生別說話,而我就說話難聽,別說話光喘氣就行,知道還活著,所以得先管住他們再說,我雖然不是最優秀的教師,但我一定是個最負責任的教師,所以我不輕易放棄每個學生,上課經常舉例子打比方忽悠他們,引起他們的注意力和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二、立足身邊物品做實驗,讓物理與社會生活相結合,激發學生興趣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有些時候就可以立足身邊物品用“壇壇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其實就可以做實驗,一些簡單易行的替代性實驗可以使學生更容易理解一些物理規律及物理現象。例如:我利用礦泉水瓶啟發學生做很多的物理實驗:①探究聲音的音調;②光的折射現象;③浮力產生的原因;④液體壓強的特點;⑤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⑥分子運動快慢與溫度的關系等。例如,我利用廢舊藥瓶和吸管啟發學生制成“溫度計演示器”,用紙盒和凸透鏡做成“照相機”;用鉛筆和小刀做壓強實驗;用輸液管和木刻度尺制作U形壓強計等。讓學生利用身邊材料呈現物理現象,使學生在參與實驗的過程中獲得情感體驗,感受到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體驗物理的樂趣。
三、立足實際,抓提高,拔尖不忘補差,針對不同的學生,開展分層次教學
(1)平時我比較注重中等生的培養,轉化優生靠他們,讓他們做咱發的配套練習冊和同步學習重點檢查他們。
(2)為了讓優等生“吃好”,鼓勵他們多做題,讓他們向更高處努力,我班就有幾個同學,平時我都夸他們是物理專家,特別是劉國慶他開始就偏科,文科不行,我就經常鼓勵他,(我看他聰明),最后考的還不錯。
(3)差生也要管好,要不他搗亂,在物理學習中,讓他記同步學習上的填一填,做些一些基礎題,對待后進生要及時的肯定他們的閃光點和點滴的進步,盡量多夸他們在物理上的優點,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享受到物理學習成功和愉悅,從而促進整體不同層次的提高。就如同石墨和金剛石,元素一樣,排列結構不同,外在性質不同,班級成績也是如此,學生不變,方法不同,最后結果不同。
四、立足課堂,多措并舉,提高效率
1.增強課堂趣味化
我上課的一個特點是打比方——閑扯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一拉所有學生都愿意聽,活躍一下課堂氣氛,實際上課本上哪有恁些內容可講,上課舉個例子打個比方貼近生活,講凸透鏡成實像,物近像遠想變大,(就像國民黨和地下黨,地上和地下,他們打架,一個湊近,那個遠離)再比如講電阻,并聯電阻大的電流小(去伙房吃飯路窄難走人流量小)這樣的例子太多,反正舉例子打比方是我上課的特點,看似沒聯系的我也能聯系起來,例如分子間作用力與平衡距離的關系可以比作同位、夫妻關系(有的戀愛時吸引婚后排斥)都這樣,只有這樣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2.根據學情調整知識順序
平時上課也不一定按課本順序講課,例如咱剛學的初三第一章熱學,可以先用一課時把六種物態變化讓學生整體認知,然后再按課本順序把相反的兩種物態變化對照學習更好,初二聲音的特性,先講音色學生易感知比先講音調好,還有液體壓強先理論推導出公式,在做探究實驗時學生有目的性驗證效果更好,所以很多課都可以打亂順序。
總之,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不必迷信某種特定教學法,結合鄉土民情和實際學情,不斷探索,不斷改進,開拓創新,探索出一條符合農村特色的教育之路具有更大的現實意義。引導學生好學樂學,定能大面積提高農村物理教育質量,實現教育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 鐘啟泉,崔允淳,張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袁金華, 課堂教學論[M].江蘇教育出版社.
作者簡介:陳玉坤,中共黨員,山東省鄒城市中心店中學教師,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初中物理教學,多次獲得市、縣級優秀教師、優質課一等獎.
(作者單位:山東省鄒城市中心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