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章威 蔡容齡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逐步深入,英語的普及率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為了適應這一時代發展的需求,對當代大學生進行較為深入的英語文化教學已經成為當前眾多大學教師應當考慮的首要問題之一。而構建語篇能力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應當受到充分的重視。本文將就構建語篇能力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文化教學模式進行相應地分析。
關鍵詞:語篇能力 大學英語文化教學
就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而言,其更加注重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但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提升,培養學生社會文化能力也受到了同等的重視。就目前各種實驗研究,我們發現,培養學生的語篇分析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一方面,其促進了學生對于課文信息的理解、分析與掌握,進一步的推測能力,幫助學生逐步提升了自我的語言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較為重要的,在進行語篇分析的過程中,學生作為跨文化閱讀者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外國文化,從而實現文化間的溝通與理解。那么,我們究竟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呢?具體如下:
一、構建語篇能力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文化教學模式
所謂語篇,簡單來講,就是指一個語言整體,通常情況下,其是由一系列連續語段或者句子構成。就各個句子的形式而言,其整體上處于相互銜接的狀態,而語義上則有連貫之勢。在大學英語文化教學過程中,利用閱讀這一形式從而幫助學生構建語篇能力已經成為眾多英語教師的首選方式。就大學英語文化教學而言,我們需要注重以下幾方面:
(一)語篇分析
眾所周知,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當前依然處于主導地位。因此,相關教師應當利用課堂授課盡可能地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語篇能力。通常情況下,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相關教師往往會采取“自下而上”分析法,簡單來說就是按照字、詞、句、段落這一順序進行文章的細致講解。這種講解模式對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是極為有效的,但對培養文化素養而言,過分重視文章詞句、結構反而導致學生失去了閱讀文章的興趣,其效果可謂是事倍功半的。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相關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在大致閱讀了文章的基礎之上,對文章的主旨以及中心思想等進行一定程度的總結,從而幫助學生更為深入地融入外國文學所營造的氛圍之中,進一步提升自我的語篇能力。
(二)任務式教學法
就語篇教學的內容而言,其主要包含了以下兩方面:文化語境和情境語境。所謂文化語境,具體來說就是指某一特定語篇內所涉及的社會風俗、宗教文化、政治歷史、地理環境、價值觀念以及思維方式等。簡單來講,即為語篇的文化背景知識。眾所周知,文化背景知識的掌握對于學生正確地分析與理解語篇而言是極為重要的,正如胡文仲先生曾說過“只學習語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猶如只抓住了外殼而不領悟其精神。”眾所周知,此類文化背景知識的講解可謂是極其耗費時間與精力的,這主要是因為內容過于繁多與瑣碎。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時間極為有限的當下,想要在課堂上進行文化背景知識的詳細講解是較為困難的。因此,相關教師應當擯棄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明確自身作為指導者與幫助者的身份,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身學習主體性的作用。因此,相關教師可采取任務式教學的模式,將文化背景知識的獲取作為任務供學生在課前完成。具體來說,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信息的搜索與獲取。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之下,信息資源的獲取方式可謂是五花八門的。具體來說:首先,學生可以利用圖書館進行相關書籍參考資料的閱讀。其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信息的檢索與搜集,不僅大幅度地縮減了查找資料的時間,其網絡信息資源的豐富性與多樣性在很大程度上還彌補了圖書館書籍資源有效這一弊端。就文化背景知識的獲取而言,一方面,學生在了解文化背景知識的過程中,其語篇能力便隨著閱讀數量以及質量的變化呈現出大幅度的提升。另一方面,在了解了文化背景之后再進行相應文章的閱讀對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內涵而言更為有利。
(三)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在大學英語文化教學過程中,相關教師可以采取任務式教學的方法,幫助學生進行文化語境的學習之外,利用多媒體技術促進情境語境教學也是有其必要性的。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更新與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我國各個領域內的普及率得到了極大地提升,除了娛樂、醫學、金融等領域之外,其在教育事業中的應用也越發普遍。微課作為多媒體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其優越性是其他教學模式所不可比擬的。在微課教學中,相關教師可以將教學過程錄制成視頻,并且將其發布于網絡上,供有相關需求的學生進行學習。學生可以通過反復地觀看相關教學視頻,在教師的指導下一步步累積與構建自身語篇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微課中的海量教學資源進一步豐富其教學內容的寬度與深度。
(四)小組合作學習法的應用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對多媒體技術、任務式教學法加以合理利用之外,小組合作學習法的應用同樣有效。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下,學生長期接受著教師的半灌輸式教育,從而忽視了自身學習主體性的重要性。這種現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進一步導致其課堂參與度低下,英語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等問題的產生。而興趣作為最好的老師,其應當受到充分地重視。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小組合作學習法展開合理的運用。具體來說,教師可以按照一定規律對學生進行分組,或者是由學生自行分組,且在合適的期限內應當進行重新分組整合。在此基礎之上,各種小組討論、辯論等活動都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舉行。比如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相關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對此文章進行自主閱讀,在閱讀結束后學生需要展開相應的討論活動,且討論內容不僅包含了對文章的詞匯、句型、語法的分析等,還可以涵蓋文章主旨、寫作背景、作者人生經歷等人文性較強的內容。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之下,學生的學習氛圍是較為輕松愉悅且高效的,在此基礎下,其可以對自身的想法暢所欲言。一方面,學生的英語語篇能力在多次的閱讀、分析與討論中得到了潛移默化地提升。其次,開展合作學習討論不僅是為了幫助學生進行認知,其在很大程度上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從而進一步滿足時代發展的相關需求。
(五)信息反饋
在傳統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與教師之間可進行隨時溝通的機會是極少的,這便導致了部分學生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往往缺乏專業的指導。為了有效解決此類弊端的存在,相關教師可以對多媒體技術中信息反饋技術加以充分地運用。就信息反饋而言,其包含的內容可以是各種各樣的。具體如下:首先,相關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制定相應的反饋表,反饋表中可以包含對學生的相應提問,如你認為課堂教學模式是否合理?你認為怎樣的教學模式才是最為理想的?你對教師的授課是否滿意?學生們可根據自身意愿對此類問卷進行填寫。且該問卷的填寫皆采用匿名形式,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學生的隱私,使其毫無顧慮地表達自身想法。在明確了學生對課堂教學的看法之后,相關教師可以進行適當地調整。其次,在學生課后學習遇到相關問題時,其可以通過此類反饋軟件與教師進行適度地溝通,從而完善自身對閱讀文章主旨、情感等內容的看法,避免錯誤理解。
綜上所述,就目前我國大學英語文化教學的現狀而言,其中依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如上文中所述的相關教師過分重視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從而忽視了其文化素養的養成。因此,針對這一問題,相關教師可將文化語境教學與情境語境教學相結合,從而進一步推動其語篇能力的構建。
參考文獻
[1]劉卉.構建語篇能力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文化教學模式探索[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02):207—208,233.
[2]劉卉.大學英語學生語篇能力培養模式實踐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30(10):96—97.
[3]邵永娟.語篇能力在大學英語寫作中的構建[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3,15(04):97—99.
[4]劉文娣.功能語篇分析理論下的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應用研究[J].昌吉學院學報,2018(06):68—71.
[5]劉麗麗.語篇分析理論與大學英語閱讀教學[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8(12):172—174.
[6]李麗陽.語篇分析理論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踐[J].現代農業研究,2018(10):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