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
摘 要:本文針對目前農家書屋的不足,用自己在工作中的經驗,提出了一些解決的方案,盡量做到資源共建共享,對管理員進行不間斷地專業培訓,以達到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狀態。
關鍵詞:農家書屋 共建共享 持續發展
農家書屋是為了滿足農民精神文化的需求,以行政村為單位,由農民自主管理的公益性農民圖書閱讀點。
本文對連云港市連云區農家書屋的建設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調研,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地剖析,并就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建設農家書屋,實現農家書屋的可持續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連云區農家書屋的現狀
2010年,連云區開始起步建設農家書屋,設想把農家書屋建設成為“農民致富的學堂、農村文化的殿堂、農村學生的第二課堂”。至2012年,全區農家書屋實現了全面覆蓋,目前共建有14家農家書屋,總面積達到236平方米,共有圖書15273冊,涉及政治文化、經濟哲學、歷史人物、少兒法制、科普教育、養殖種植、生活技術等7大類。近年來,連云區積極開展農家書屋提升工程,推進農家書屋與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融合5處,農家書屋延伸服務點10處,部分解決了鄉村群眾“讀書難”“看書難”問題,農民的讀書數量有了一定的提升,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有力促進了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二、農家書屋存在的問題
(一)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無法可持續性發展
目前連云區的農家書屋都是依托村級活動場所或閑置的房屋,一次性投入完成初步配置,再無后續投入。農家書屋發展尚未納入當地街道、村經濟發展規劃,也未安排財政預算。且2013年連云區的高公島鄉、云山鄉、宿城鄉均撤鄉設立街道辦事處,因此,農家書屋無法享受江蘇省財政專項補助或者以獎代補政策。由于沒有后續資金的充足保障,使得農家書屋無法得到長久的可持續性的發展。
(二)農家書屋的專業性不足,影響服務與管理質量
目前書屋的管理人員20%由退休老師專職,80%由村干部、村婦聯主任等兼職,無暇保證開放時間,規章制度不全,不懂圖書分類,管理上也僅是做好圖書的借閱登記服務。圖書實用性、針對性不足,有效利用率低,管理人員缺少對圖書的推薦宣傳,圖書館功能的發揮和閱讀活動的推廣不夠充分。
(三)農民主動閱讀的積極性不高
目前,農村大多數農民缺乏閱讀習慣,業余時間選擇電視、手機和廣播來娛樂、消遣。中小學生則更多地將書屋作為集中活動的便利場所使用,導致書屋的圖書借閱率很低。能保持正常開放情況好些的農家書屋平均每天有1~3人,如果不能保持天天開放,即配置一個管理員,還是兼職的,一有其他事,基本就是大門緊閉,讀者來了也看不到書,這樣幾次下來讀者也就不來借閱圖書了。農家書屋平均借閱率不到1%,大部分圖書處于閑置狀態。
三、發展農家書屋的對策
(一)將農家書屋以基層閱讀點的模式納入公共圖書館自動化管理體系
1.將農家書屋閱讀點納入區館總分館,進行統一規劃建設。2016年12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體育總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以文公共發〔2016〕38號印發《關于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指導意見》。希望縣級圖書館發揮主導作用,通過分館建設將公共文化服務延伸到基層農村,達到村村通,實現縣級圖書館主導下的五統一:統一購書、統一編目、統一調度、統一借還和統一培訓。
2019年中央宣傳部等十部委又聯合印發《農家書屋深化改革創新提升服務效能實施方案》,連云區圖書館則加快了將農家書屋納入總分館建設的力度,推動農家書屋和區圖書館之間的互聯互通,一帶一路,力爭在2020年完成農家書屋閱讀點現代化管理的全面覆蓋,以區級圖書館為中心館、農家書屋為基層閱讀點,建立連云區內網絡一體化、通借通還的公共圖書服務體系。
2.開展專業知識培訓。連云區圖書館要發揮館員專業特長優勢,認真制定農家書屋管理員培訓計劃,從應用力博軟件、圖書管理、分類標引、編號排架、讀者服務等方面開展培訓工作。幫助擬訂《農家書屋管理制度》《農家書屋管理人員崗位細則》《農家書屋讀者須知》《農家書屋讀者借閱制度》,為促進農家書屋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打下堅實基礎,切實提高農家書屋的管理水平。
3.構建資源共享的圖書流通點。區圖書館應充分利用館藏資源,整合各農家書屋的資源,有序組織圖書資源的合理流動,以大館帶小屋的形式,定期為農家書屋輸送、調換、補充有針對性的書刊資料,讓“死書”變“活書”,豐富充實農家書屋的藏書。在選配農家書屋書刊時注意針對性,適合當地農民群眾需要,在品種上體現多門類、貼近鄉情民意,在形式上注重圖文并茂、易學好記。
(二)做好農家書屋與文化大戶的融合發展
1.做好管理人員融合,保障管理隊伍的穩定性、專業化。文化大戶普遍責任心強,文化素質高,學習能力強。書屋入戶后,通過參加圖書管理專業知識培訓,業務素養提高迅速,業務水平日漸專業。有效解決了部分書屋管理員隊伍不穩定,兼職過多、業務不熟練、書屋開放時間不保障等問題。
2.做好日常服務融合,保障開放時間的靈活性、常態化。堅持按需開放,摒棄傳統周一至周五固定開放的方式,實行靈活“開放定制”和“周末開放日”,如農忙時節,就不要求開展全天開放,而在農閑時節及寒暑假等讀者比較多的期間,則延長開放時間。
3.做好圖書資源融合,保障圖書種類的多樣性、全面化。一是開展“你點書,我買單”“菜單式服務”活動,準確了解農民需求信息,實現圖書精準采購。二是根據村情鄉情開展專題服務活動,將農家書屋發展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針對宿城、連島、高公島農家樂、漁家樂發達,主動配置有關“農家樂”經營發展、菜譜、禮儀等類型的圖書,讓村民掌握前沿動態、豐富業務技能、提升服務質量。三是實現藏書“1+1”大于2,文化大戶家中的藏書與農家書屋的書籍互為補充,進一步豐富圖書的數量和種類。
(三)政府重視是農家書屋的可持續發展根本保障
1.堅持財政主導,保證經費投入。街道黨委與村黨委要凝聚共識,把農家書屋建設作為惠農工程,列入民生實事,構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把農家書屋建設經費納入每年財政專項經費,逐級明確投入金額、跟蹤投入進度,建立監管制度,保證專款用于農家書屋資金開支。同時,協調、延伸、深化社會幫扶聯系活動,鼓勵社會各界捐建農家書屋,實現投入來源的多元化,增加農家書屋投入總量。
2.健全管理隊伍,建設立體化梯隊。一是配備專職管理員,專職專崗。二是擇優選拔專職管理員。在以村干部、婦聯主任為主體管理人員的基礎上,引進文化大戶、老黨員、退休教師參與農家書屋管理,形成多層次的專兼職管理員隊伍,積極組建以社區教育工作者為主體的專職農民閱讀指導隊伍。
3.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廣泛開展農民參與的閱讀活動,農村積極開展農村少年兒童閱讀活動,農民閱讀交流研討活動,開設農家書屋講堂,指導培訓農家書屋講堂骨干力量。精心打造農民讀書節閱讀活動品牌等精品項目。請在農家書屋讀書、用書活動中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發家致富的典型人物親身宣講,用事實激發農民閱讀興趣。
通過加大財政投入,加強區、街道、村三級總分館建設,多措推進融合發展,實現農家書屋效能提升,使農家書屋成為知識的加油站,信息交流的交匯點,群眾讀書活動的首選地,形成聚人氣、有活力、可持續發展的生動局面。
參考文獻
[1]戴珩.提高縣域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重要途徑——《關于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指導意見》解讀[J].圖書館雜志,2017,36(03):35—36.
[2]彭澤明.國內外公共文化服務協調機制模式探析[J].上海文化,2014(4x):52—58.
[3]申曉娟,楊凡.從政策語境下的圖書館標準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2006—2016)[J].圖書館,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