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東珍
摘 要:隨著我國城市人口老齡化趨勢日漸加劇,城市居民養老模式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城市的改革與發展。本文以日照市為例,通過發揮政府保障和主導作用、養老模式多元化發展、合理配置城市居民養老模式資源以及組建專業養老隊伍和志愿者隊伍等方面歸納提煉出對城市居民養老模式改進完善的建議思考。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 城市居民 養老模式
一、重視城市居民養老問題,積極發揮政府保障和主導作用
(一)提高養老金的金額
對于老年人來說,生活質量水平主要是靠收入來影響的,所以政府要保證按時發放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還要進一步完善城市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成一套科學的養老金增長制度。現在,日照市老年人獲取收入的途徑主要包括養老金、勞動所得、配偶和了女供養、社會救助等。城市應在實現養老保險基本覆蓋了全市之后,依據物價和經濟隨時的變動情況,對養老保險的金額進行適當的調整,完善相關的制度。對于那些建立退休早、年齡比較大而收入的養老金又比較低的離退休職工,要適當提高他們的收入。
(二)加大養老設施建設力度
“政府應對社區養老組織或者其他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提供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支持。政府要對養老服務設施項目在稅收、用房、用地、用工等這些方面給一些相應的扶持和幫助。要大力對全市范圍內的養老設施進行統一規劃,把這些項目歸入到城市發展的總規劃里,由政府統一調度安排,進行規劃和建設,讓物力和財力資源更好的運用到建設中去。
(三) 保障困難老人的養老服務
要對他們的情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保障他們的養老,要經常去看望他們,了解他們的情況,及時給他們幫助,提供一些養老服務。政府要加大社會福利的投入力度,要通過政府購買的方式為老年人提供服務,“政府購買服務”實際上是政府在履行自己的服務社會公眾的職能,是有效滿足社會公共需求的重要途徑。
(四)加強工作機構建設
“設立日照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要職責研究一些老齡工作方面的方針政策,更好地為老年人服務;自上而下,形成了“倒金字塔”型的服務結構,越在基層直接與老年人打交道的社區反而越缺乏直接的指導和服務機構。
二、實現城市居民養老模式多元化發展,建立綜合普惠型居民養老體系
(一)重視家庭養老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尊老、敬老。我國目前傳統的家庭養老受到了一些沖擊,因為我國的經濟發展仍然比較弱,人口老齡化水平比較嚴重,所以我國很難在短時間內做到為解決老年人養老問題建立一套全面的社會供養體系。所以,在相當一段時間里,家庭養老仍然是我國比較主要的老年人養老方式。
家庭養老模式能夠讓老人在親人的周圍心情比較愉悅的度過老年生活,不僅能夠滿足精神需求,還能夠有一個相對安逸的環境,所以一定要正確認識家庭養老的重要性,要借鑒西方國家先進的養老模式,不斷完善我國的家庭養老體系,更好地為老年人服務。政府要為家庭養老提供一些政策的幫助和鼓勵,對于老年人的住房和兒女贍養老人出臺一些鼓勵和優惠政策,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家庭養老是我國傳統社會主要的養老方式,發展家庭養老跟我國一直倡導的尊老愛老的社會風氣和文化傳統相符合,也能夠節約大量的社會人力物力資源。然而,我國目前一對年輕人要贍養四位或者八位老人,壓力非常大,單純依靠家庭養老是沒辦法做好的,所以一定要探索適合國情的新的養老方式。
(二)完善養老體系
我國目前的城市養老機構主要以公辦的機構為主,這些機構自我發展的能力比較弱,而且服務范圍比較小,難以滿足很多人的養老需求,所以一定要對這些機構進行改革,促進其快速發展。以適應越來越嚴峻的養老形勢。
一是進一步健全城鄉的養老保障體系。首先,提高老年人養老保障水平。完善實施城鎮職工和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推動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讓所有老年人都享有基本養老保障。其次,提高老年人社會福利水平和老年人醫療保健水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為轄區內65歲及以上老年人開展健康服務,建立健康檔案。組織老年人定期進行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開展體格檢查,及時發現健康風險因素,促進老年疾病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
二是加快建立健全養老社會服務體系。首先,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到2017年,日照市各區縣、鄉鎮(街道)、城市社區和農村中心社區普遍建立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和網絡,實現日照市城市居家養老模式全覆蓋。其次,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機構。將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城市建設發展規劃。建設市、縣兩級社會福利中心,實現城市“三無”人員應養盡養,發揮國辦養老機構示范帶動作用;完善農村“五保”供養機制,逐步提高農村“五保”人員供養水平。
三、合理配置城市居民的養老資源模式,鼓勵社會資金的進入
(一)政府層面
政府要大力增加對于養老事業的投入力度。根據政府財力的收入情況,適當加大政府財政在老齡事業發展方面的投入;可以從彩票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用來建設老年福利設施和一些老年人的活動場所。還要調撥一部分慈善資金來幫助解決老年人的生活和醫療補助問題,幫助他們更好地養老。可以參考別的地方在養老服務方面的先進經驗,結合當地情況發展老年服務事業,財政要對這些發展給予一定的支持和幫助,提供資金的保障。
(二)社會層面
拓展養老服務資金的來源和途徑,讓那些非公資本給養老服務投資。以前我國的老年服務設施和服務體系都是由政府和社區出錢來籌辦的,要改變這種傳統的模式,把社會上的其它組織引入到這些設施建設中來,才能滿足現在老年人越來越高的質量需求。要鼓勵各類社會資本和組織等為養老服務進行投資,把養老服務變成一個社會化的服務。要運用市場調節的方式,對養老服務的投資方式進行干預,拓展投資渠道,讓投資主體更加多元化,充分調動社會各方的力量,進行養老機構建設,鼓勵社會力量多方建設老年公寓和老人福利院等這些機構。新興的和剛剛建起來的養老服務組織要和政府出資籌辦的機構一樣,按照市場公平競爭和優勝劣汰的發展規律,不斷完善自身的經營方式,獲得發展的生機和活力。允許民間資本為公辦養老服務機構進行投資,幫助這些公辦養老服務機構進行內部的改革,加強內部方式,讓他們更好的適應市場競爭,提高適應能力,可以嘗試一下公辦民營這樣的委托方式,探索新型的現代企業財產法人制度。
(三)資源配置層面
對于贍養老人來說不同的資源有著各自的作用。我們在對養老體系進行完善的過程中,一定要合理的配置資源,不能亂用造成資源浪費。舉個例子來說,如果社區的資源比較豐富,那么社區的作用就能更好的發揮出來,如果在老年人比較多,社區的功能比較弱的地方,要把資源進行統一起來,統一安排。社區要對自己轄區里老人的情況有一個完整的情況掌握,為養老資源的配置提供一定的參考,所以需要有合理的統計、調研機制。
四、加強人力資源建設,組建專業養老隊伍和志愿者隊伍
第一,要加大人才培訓力度,要充分利用好目前存在的一些專業院校,借助專業的養老服務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的力量,建立專門的社區養老服務人才培訓基地,用于專業知識的培養和道德規范的學習,提高他們為老人服務的能力。同時,還要對家里有老年人的家庭進行培訓。對老人的關懷照顧,離不開家里每位成員的努力,家人是老人最親的人,也是他們最熟悉和信任的人,對于老人的情況,沒有人會比他們了解的更清楚,因此,一定要做好家人這條戰線的教育,讓他們盡力做好對自己家里老年人的照顧,關心他們的情況。
第二,要對養老服務的工作人員進行考核,慢慢形成專業的服務隊伍。要不斷對這些工作人員進行培養,讓養老服務隊伍更加專業,要慢慢形成一套這類職業的從業資格認定和技術等級認證體系,制定一套專業的從業標準和操作規范,對于該行業的從業人員一定要進行嚴格的審核之后再讓他們進入崗位進行工作。
第三,要制定一套鼓勵政策機制,讓更多優秀的人才投入到養老服務機構中去。從一些專門的院校開展相關培訓,為行業儲備人才,要不斷吸收高素質人才投入到養老事業的發展中。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引進這類人才,讓他們投入到社區工作中,也要注意吸收一些有經驗的下崗職工到這些崗位上進行工作。
參考文獻
[1]黃榮輝.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城市養老服務模式思考[D]. 南京工業大學,2013.
[2]宋顯文,高欣新.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完善機構養老服務的對策建議[J].北方文學(中旬刊),2016(12).
[3]韓似鳳.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醫養結合模式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