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麗霞 申海艷 范麗紅
[摘? ? ? ? ? ?要]? 目的:探討智能仿真模擬人在母嬰護理實習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8年長沙市某三甲教學醫院產科2~4月份實習的32名學生作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5~7月份實習的29名學生作為觀察組,采用智能仿真模擬人教學結合臨床實習的教學模式。比較兩組學生理論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績及教學效果評價的差異。結果:觀察組學生的操作和理論考核成績、教學效果評價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孕產婦對護理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將智能仿真模擬人應用在母嬰護理實習教學中有利于提高護理實習的教學質量和孕產婦滿意度。
[關? ? 鍵? ?詞]? 智能仿真技術;母嬰護理;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4-0064-02
“母嬰安全,優生優育”現已成社會共識,尤其在全面“二孩政策”落實后,社會對母嬰護理服務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為進一步提高母嬰護理臨床實習教學水平,我院在母嬰護理實習教學過程中引進智能仿真模擬人代替真實孕產婦為學生提供充分實踐的機會,結合臨床實習,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現匯報如下。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2018年在長沙市某三甲教學醫院產科2~4月份智能仿真模擬人引進之前的32名實習護生采用傳統的帶教模式,設為對照組;5~7月份在同一醫院產科實習的29名護生應用智能仿真模擬人教學結合臨床實踐的帶教模式,設為觀察組。兩組學生均為高職護理專業,其年齡、性別、在校母嬰護理成績等無統計學差異(P>0.05)。帶教老師均具備多年母嬰護理臨床實踐教學經驗,護師以上職稱。
(二)教學方法
1.對照組的帶教模式
采取傳統帶教模式,即護生與臨床帶教老師一對一跟班教學。帶教老師根據實習大綱各自帶教;每周產科總帶教老師組織一次集中小講課,主要針對護生技能難點、重點進行講解和操作示范;護生在產科實習期間參加一次護士長主持的護理教學查房。
2.觀察組的帶教模式
(1)教學設備:產科示教室內設產床、智能仿真婦產科技能訓練模擬人、嬰兒保暖輻射臺以及產科常用護理器械。
(2)帶教模式:科總帶教老師通過微信給每名學生發放一份產科實習手冊(包括產科各班職責、質量安全相關學習內容和母乳喂養常見問題指導);實習護士入科當天開始利用智能仿真模擬人在產科示教室開展為期三天的產科常用操作技能強化訓練;第四天進入臨床實踐,示教室仍然對護生開放,可隨時利用智能仿真模擬人鞏固技能知識點;產科實習期間每周產科總帶教老師組織一次集中小講課,在智能仿真模擬人身上對母嬰護理難點重點進行講解和操作示范,護生接著強化訓練;產科實行期間,護生至少參加一次護士長主持的護理查房教學。
(三)評價方法
1.兩組護生均參加母嬰護理理論和操作出科考核,專科理論知識40分,實踐操作能力60分,總分100分。兩組護生考核內容一致,實習第四周采用閉卷形式的理論知識考核(占比40%);第二周開始每周進行2項操作考核,依據我院護理操作評分標準表計分,共6項:產前常用操作四步觸診和硫酸鎂靜滴(各占比10%)、產房常用操作外科洗手穿衣和會陰沖洗消毒(各占比10%)、產后母嬰病房常用操作女性導尿術和新生兒沐浴撫觸(各占比10%)。
2.調查問卷:所有問卷均采用無記名的方式,當場發放當場回收,采用智能仿真模擬人前后各發放90份,各回收有效問卷90份,有效回收率100%。
(四)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顯著性意義的檢驗標準。
二、結果
(一)產科出科考核成績(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護生理論和操作成績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二)兩組護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情況比較(見表2)
表2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護生認同利用智能仿真模擬人實施臨床教學,除有效減少護理糾紛條目,其他條目與對照組護生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
(三)孕產婦對實習護士工作滿意度情況比較(見表3)
從表3可以看出,利用智能仿真模擬人實施帶教后孕產婦護理滿意度明顯提高,兩組護生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三、討論
(一)智能仿真模擬人的應用有利于提高母嬰護理臨床實習的教學質量
從表1統計結果可知應用智能仿真模擬人帶教的護生操作和理論考核成績明顯優于傳統教學組,說明智能仿真模擬人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母嬰護理實習教學質量。究其原因有:(1)智能仿真模擬人很好地補充了現階段日漸短缺的產科教學資源。(2)智能仿真模擬人是護生熟練掌握母嬰護理操作的有效輔助工具。(3)通過模擬實踐,使護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更全面地掌握母嬰護理知識。比如,正常分娩機轉的大部分動作是胎兒在母體內進行的,對于這種既抽象又枯燥的內容,學生難以進行想象,只能死記硬背知識點。利用智能模擬分娩模擬人可直觀地看到胎兒分娩的動態過程,且分娩機轉的每一個步驟可以按暫停鍵,方便學生觀察與教師分解細講。
(二)智能仿真模擬人的應用有利于提高護生臨床工作的自信和孕產婦滿意度
表2和表3的統計結果說明在母嬰護理臨床教學中充分利用智能仿真模擬人這一帶教模式得到了觀察組護生的認同,其臨床效果也得到了孕產婦的肯定。在臨床帶教過程中,為減少不必要的護理投訴,對于稍微有點難度的母嬰護理操作,有的教師為安全起見,護生只是在旁觀看,根本沒有動手操作機會,甚至只做些非專業的工作。這與護理專業臨床頂崗實踐目的背道而馳,護生的動手能力得不到提高,面對孕產婦手足無措,被“拒絕”也是情理之中。利用智能仿真模擬人先對護生進行母嬰護理技能強化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再進入臨床實踐。護生具備一定的母嬰護理知識和技能能夠有效減少由于操作不當導致的錯誤,從而減輕孕產婦的痛苦和帶教老師的心理負擔,學生的動手操作機會自然增加。護生所學母嬰護理知識在臨床應用越多,越容易理解并靈活應用,在面對孕產婦時能表現得從容自信,且能很快適應臨床工作,職業認同感也隨之提升,護生日益熟練的技能操作、理解并內化的理論知識和恰當的溝通關懷能力,不論護理母嬰還是健康教育都能夠基本滿足孕產婦的需求。這必然降低了孕產婦對護生的戒備心理,愿意配合工作且滿意程度不斷提升。表2中有效減少護理糾紛的統計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差異不大,可能與實習護士并未取得護士執業證書,不能單獨從事護理工作,其操作都有一對一的導師在身旁指導有關。
智能仿真模擬人雖不能完全代替孕產婦,但在母嬰護理技能訓練中,具有相對真實、病例豐富多樣、可重復操作、對患者無傷害等優勢,成為理論和臨床實踐的有效輔助,在提高母嬰護理臨床實習教學質量方面具有積極的意義。實習護生采用智能仿真模擬人強化訓練,并結合一對一導師制臨床實踐的教學模式,值得在教學醫院推廣。
參考文獻:
[1]李紅梅,田朝霞,張紅.虛擬仿真訓練在基礎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7,3(25):275-279.
[2]朱蓮蓮,許虹波,尹志勤,等.高仿真模擬人應用于國內護理教學的文獻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5,30(11):91-94.
◎編輯 趙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