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生
[摘? ? ? ? ? ?要]? 首先闡述了新稅法對固定資產的定義,其次說明了新稅法對固定資產的核算規定,然后分別對新稅法對固定資產的購入環節和固定資產的處置環節的稅務處理進行分析,希望對企業在新稅法下購進固定資產時增值稅的處理工作能有所幫助。
[關? ? 鍵? ?詞]? 新稅法;固定資產;增值稅
[中圖分類號]? D922.22?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4-0114-02
新修訂后的增值稅暫行條例和與其相關的政策使企業設備投資的稅收負擔得以降低并使重復征稅的因素被進一步消除。因此,企業的財務人員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損失與依法抵扣和納稅,應及時適應并理解新稅法的精神實質,從而做好新稅法下購進固定資產時增值稅的處理工作。
一、新稅法對固定資產的定義
使用年限超過一年的不屬于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且單位價值在兩千元以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其他器具、工具、設備等以及使用期限超過一年的運輸工具、機械、機器等是舊稅法中對固定資產的定義。而使用期限超過十二個月的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器具、工具、設備以及運輸工具、機械、機器等則是新稅法中對于固定資產的定義,并且在新稅法中對在建工程劃分為動產在建工程和不動產在建工程。因此,把使用期限超過一年改為了十二個月是新舊稅法關于固定資產定義的主要差別,企業確定固定資產的計算也因為這一改變而更加準確[1]。
二、新稅法對固定資產的核算規定
(一)新稅法對納入可抵扣的固定資產的范圍規定
關于對固定資產征收生產型增值稅的問題在舊稅法中規定購進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不允許納稅人從本期銷項稅額中進行抵扣。而新稅法對其新增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的規定則是允許一般納稅人抵扣所有增值稅[2]。納稅人固定資產進項稅額納稅允許抵扣的時間是指2009年1月1日及其以后實際發生的,納稅人固定資產進項稅額納稅允許抵扣的條件則是納稅人取得2009年1月1日以后依據增值稅扣稅憑證計算的增值稅稅額或者是開具的增值稅扣稅憑證上注明的,新稅法固定資產允許抵扣的范圍與舊稅法增值稅征稅范圍中的規定相同。
(二)新稅法允許固定資產進項稅額可以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允許企業主要指一般納稅人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固定資產進項稅額根據新增值稅實施細則和暫行條例等有關規定應當涵蓋以下四個方面:(1)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增值稅額的包括實物投資和接受捐贈等國內采購的固定資產;(2)取得的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上注明的增值稅額的進口固定資產;(3)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增值稅額的購進用于自制包括安裝、改擴建等固定資產的貨物或接受用于自制固定資產的應稅勞務;(4)按照運輸費用結算單據上注明的運輸費用金額和百分之七的扣除率來計算的進項稅額的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固定資產支付運輸費用的或購進以及銷售固定資產的[3]。
三、新稅法對固定資產購入環節的稅務處理
購入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按照新稅法的規定是可以抵扣的,并且也可以按照7%的稅率來計算運費抵扣。企業主要指未納入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試點的納稅人在2009年1月1日以前在購入固定資產時,增值稅進項稅額不得抵扣,如果運費由買方負責的話所購買固定資產的初始入賬價值包括相關運輸費用和進項稅額,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業的消費和生產能力的提高,也增加了企業的稅收負擔,從而不利于拉動經濟的發展[4]。我們通過例一來說明新稅法對固定資產購入環節的稅務處理的具體的賬務處理。
例一:甲公司為路橋公司,現在甲公司因為業務發展需要從乙公司購入一套設備,于是甲公司與乙公司達成了協議,以60萬的價格由甲公司從乙公司購入該設備,并且運費一萬元由甲公司來負責,且運費款項目前已經支付。
我們在第一種情況下,假設甲公司和乙公司均為一般納稅人,并且稅法規定的允許從銷項稅額中抵扣進項稅額的情形,甲公司完全符合,則甲公司具體的賬務處理記錄如下所示:
借:固定資產? 60.93(60+1×93%)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0.27(60×17%+1×7%)
貸:銀行存款? 74.2
我們在第二種情況下假設乙公司是小規模納稅人,而甲公司是一般納稅人,甲公司的賬務處理與第一種情況相同的前提是由稅務機關為乙公司代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甲公司已經取得,而甲公司的進項稅不能進行扣除的情形則是甲公司沒有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那么甲公司具體的賬務處理記錄如下所示:
借:固定資產? 71.13(60+60×17%+1×93%)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0.07(1×7%)
貸:銀行存款? 71.2
我們在第三種情況下假設甲公司是小規模納稅人其進項稅不得抵扣。小規模納稅人一般由會計核算制度不健全,因此不能對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進行準確地核算,所以其稅款抵扣制度實行簡易的計稅辦法,而不是實行按照銷項稅額抵扣進項稅額的稅款來求得應納稅額的抵扣制度[5]。為了促進中小企業的擴大就業和進一步發展,同時平衡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之間的稅負水平,我國從2009年1月1日以后,對小規模納稅人計算增值稅額時統一按照3%的稅率來進行征收。在這種情況下甲公司具體的賬務處理記錄如下所示:
借:? 固定資產? 61
貸:? 銀行存款? 61
四、新稅法對固定資產處置環節的稅務處理
固定資產處置環節的稅務處理自從2009年實施新《增值稅暫行條例》以后,進行計算征收時在不同情況下要注意區分使用不同的稅率。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則可以分為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6]。我們通過例二來說明新稅法對固定資產處置環節的稅務處理的具體的賬務處理。
例二:丙公司出于更新公司設備的目的,準備出售一臺公司的機器設備,該機器設備丙公司購入的原值為20萬元,丙公司于2010年初的時候出售。
根據新《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2008年12月31日以前納稅人未納入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試點的,如果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在2008年12月31日以前自制或者購進的固定資產,則其銷售時的增值稅按簡易辦法來進行稅務處理,征收增值稅時依照百分之四的征收率減半。納稅人如果在2008年12月31日以前已經被納入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試點,征收增值稅時按照百分之四稅率減半的情形是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在本地區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試點以前購進或自制的固定資產,按照適用稅率征收增值稅的情形則是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在本地區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試點以后購進或者自制的固定資產[7]。
我們在第一種情況下假設丙公司為一般納稅人,且該設備購置于2006年初,則丙公司進行稅務處理時的固定資產是銷售自己所使用過的2006年還沒有抵扣進項稅,預估該設備的使用年限為10年,按照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凈殘值為零,售價為10萬。則丙公司具體的賬務處理記錄如下:
借:固定資產清理? ? 12
累計折舊? ? ? ? 8
貸:固定資產? ? ? 20
借:銀行存款? ? ? 10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0.19(10÷(1+4%)×4%÷2)
固定資產清理? 9.81
借:營業外支出——處置非流動資產損失? 2.19
貸:固定資產清理? 2.19
固定資產如果在2009年1月1日以后自制或者購進的,在購進時由于已經進行了進項稅額的抵扣,所以在處置時征收增值稅按照正常銷售貨物適用稅率。我們假設該設備丙公司與2009年初進行購置的,16萬為其處置時的售價,其他條件都保持不變,那么丙公司的具體的賬務處理記錄如下:
借:固定資產清理 18
累計折舊? ? 2
貸:固定資產? ? 20
借:銀行存款? ? 16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2.32(16÷(1+17%)×17%)
固定資產清理? 13.68
借:營業外支出——處置非流動資產損失 4.32
貸:固定資產清理 4.32
在第二種情況下我們假設丙公司小規模納稅人,則其固定資產的稅務處理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征收增值稅時由于銷售的固定資產是小規模納稅人自己使用過的,因此統一按照百分之二的稅率進行征收,且購置的年份與該征收的稅率無關[8]。其增值稅征收時的計算公式為:售價÷(1+3%)×2%=增值稅。在該題目中,若該設備于2008年初購置,且丙公司為小規模納稅人,該設備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按照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預計凈殘值為零,且15萬元為其處置時售價。
按照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預計凈殘值為零,處置時售價為15萬元。那么丙公司的具體的賬務處理記錄如下:
借:固定資產清理 16
累計折舊 4
貸:固定資產 20
借:銀行存款 15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0.29(15÷(1+3%)×2%)
固定資產清理 14.71
借:營業外支出——處置非流動資產損失 1.29
貸:固定資產清理 1.29
綜上所述,不斷完善稅務制度的途徑就是對稅務制度進行改革,稅務制度是我國的公共服務機制,因此稅務制度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地進行完善與改革。企業和國家需要對稅務制度的改革給予相應的支持,在實施稅務制度改革的過程中,國家應當出臺相應的政策并進行一定的指導,而企業既是市場經濟的微觀單位也是國家具體政策的實施者。為了適應稅務制度改革給企業帶來的業務上的變化,作為企業的財務人員應當主動學習新的會計制度和稅法變化以便能夠及時地了解并掌握。固定資產作為企業生產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稅務變化特別是增值稅的征收對企業的影響較大,企業是否愿意改進生產能力和改進生產能力的積極性都直接受其影響,而新稅法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拉動我國的經濟發展,在實行稅務制度的改革中充分考慮了這一點。
參考文獻:
[1]林云.增值稅留抵稅額的財會處理與實務[J].稅收征納,2019(3):26-28.
[2]宋曉薇.新增值稅法下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方法淺談[J].納稅,2019,13(7):27,29.
[3]劉雨欣,劉若鴻.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后的企業增值稅成本管理[J].商場現代化,2019(4):152-154.
[4]李林萍.增值稅改革對制造企業財務績效影響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2):27-28.
[5]胡小鳳,付劍華.不動產進項稅額轉出的會計處理[J].現代經濟信息,2019(2):274.
[6]張艷紅.“營改增”背景下企業固定資產增值稅核算方法探析[J].中國經貿導刊(中),2019(2):63-64.
[7]樊勇,李昊楠,蔣玉杰.企業稅負、稅收凸顯性與企業固定資產投資[J].財貿經濟,2018,39(12):49-61.
[8]王淑萍.增值稅轉型對企業財務方面的影響[J].財會學習,2018(31):173.
◎編輯 李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