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磊
摘要:登云科技職業學院是臺商舉辦的民辦院校,學院黨委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直非常重視,明確要求我們專業教師不但要教好書,同時也要育好人,將課程思政貫徹于教學的全過程。同時要求我們的學生樹立“要成才先做好人”的理念,把立德樹人始終放在重要的位置,深入探討"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教育價值觀。
關鍵詞:新媒體;創作;思政實踐
在我們電子商務專業中有門課叫《新媒體文案創作》。大家知道我國已經進入互聯網群體傳播時代,跟以前的傳統媒體壟斷信息的生產傳播相比,現在是“人人都能發聲,人人都可以傳播”,每個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和創作傳播者。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媒體會表現出更加自由、無拘束、弱監管的特征,面對這樣的挑戰,我們需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引導學生自覺為社會傳播正能量,這不僅是自身修養的體現,更是職業素養的要求。我們作為《新媒體文案創作》的課程教師,推進課程思政責無旁貸。
在實踐方面我們盡量做到潤物細無聲,顯得不是那么僵硬和刻意,一切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將課程思政自然而然的融入教學環節中。
1課上進行讀書分享,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課程思政
如果有關注新華社微信公眾號的話,大家應該會注意到下方導航有個新青年項目,主要是報道各行業的青年才俊的事跡。我們每次課的前10分鐘會請一位同學上臺進行讀書分享,分享新時代青年故事。致力于傳播正能量,強調故事背后的價值引導,既“守正”又“出新”,既不回避爭議,也不強加觀點。課堂氣氛活躍,效果非常好。
2教學設計中從內容素材角度思政
我們還會在內容素材上推進課程思政。比方說有一次課上,我播放了一段沙畫視頻,是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們所取得的各項成就,只有畫面和音樂,要求學生配上文案。在寫文案前,我會帶著他們拆解每一個片段,比方說航母下水、高鐵遍布、一帶一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很認真投入地聽,因為接下來寫文案要用上。那么潛移默化中也把課程思政帶進了課堂。
今年年初,疫情肆虐,舉國抗疫。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時此刻,戰斗在一線救死扶危、迎難而上的醫護工作者,就是人民心中的英雄。在課程里播放最美逆行者的影片,讓學生創作演講詞,以歌頌醫務工作者。學生們深受感動,也是發自內心去創作,感情充沛,不含虛情假意。
3教學總結踐行職業素養
還有一次是讓學生撰寫新聞標題。現在是各種標題黨橫行,一味地追求博人眼球,甚至會觸犯法律。這其實是個舊聞了,有個網絡紅人把一個笑話擅自改成了聳人聽聞的社會案件,造成了一定的社會恐慌,后來被拘留10天。借此案例來警醒學生,作為新媒體的創作者需要有媒介素養,不可盲目跟風。這樣的引導方式相比于枯燥的說教,就顯得更有說服力。
某次課上,因為學生的措辭錯誤,使得文案的意思南轅北轍,筆者在課上及時提出,并在課堂總結中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敬業觀:學生在文案創作時要注意細節,并且有敬業觀,有興趣有熱愛,有團隊責任和榮譽感,才能把事情做好: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敬業是人們處理職業道德問題時必須堅持的核心理念。愛是投入的前提,敬是責任的緣起。只有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才會始終保持強烈的責任感,才會在工作中投入自己最大的精力,才能做好你的工作。
結合教學實踐,對于課程思政也多了一些思考。
3.1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言傳身教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課堂上不僅要傳授專業知識,更要注重自我修養,尊重學生,熱愛學生,用自己的行動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
3.2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和內容開展課程思政
在互聯網時代長大的孩子,對于這個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方式更加獨特,我們在教學設計中要適當迎合他們的興趣,在輕松的氣氛里開展課程思政。
3.3借助熱點新聞,引發學生討論
引導學生關注時事,讓學生對國內外的專業現狀了解更透,從而知道國家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推進課程思政這項長期工程的主體是老師,成效在學生,更離不開與其他課程的互通互補,各門課程協同,才能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發揮教學內容的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邵運文.基于對分課堂模式的課程思政實踐與思考[J].高教學刊,2019,000(006):158-160,163.
[2]蒲娜.課程思政視角下的互聯網金融營銷課程的實踐與思考[J].商情,2020,000(021):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