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凱欣
摘要:在現如今時代背景下,因為婚姻不和進而導致離異的家庭有很多,并且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而離異家庭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生活中相對于普通家庭學生來說會遭受到更多的磨難,不僅如此,離異家庭學生在生活中會因為缺少關愛進而遭受心理危機,這特別是對于處于小學階段學生而言,對于學生的發展以及性格的形成十分不利。基于此,教師應注重針對離異家庭學生團體心理輔導進行研究,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價值,促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離異家庭;學生;團體心理輔導
所謂的團體心理輔導是一種建立在團體情境基礎上的心理輔導方式,通過團體內的人際交互作用,使得學生能夠在共同活動中進行交往,相互作用進而形成一系列的心理互動過程。在團體心理輔導的背景下,學生能夠探討自我、嘗試改變自身行為并學習新的良好的行為方式,改進人際交往關系,解決生活當中存在的問題,能夠滿足于所有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使得學生集體收益,因此,針對于離異家庭學生團體心理輔導進行研究具備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離異家庭學生團體心理輔導原因
在突如其來的家庭變故面前,已經習慣在父母呵護環境下的學生突如其來面對著不完整的家庭,不可避免都會產生無助感以及失落感,而針對于處于小學階段學生而言,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生活經驗等等不能夠使得學生能夠正確開展這種現象的發生,這種情況下會導致學生產生強烈的恐懼感,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不僅如此,在此過程中沉浸在悲傷痛苦中的父親或者是母親給予學生補救性的關愛通常情況下都會給學生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而在現如今時代背景下社會對于離異家庭當中配偶的安慰以及關注要遠遠的超過于對于離異家庭當中學生的關注以及安慰,對于學生更多的是同情以及憐憫,但是學生更為需要的并不是同情以及憐憫,而是尊重以及理解,學生極為渴望自己能夠向普通學生一樣能夠正常生活。離異家庭學生通常情況下都會存在著壓抑孤立的現象,心理的想法不能夠得到合理的宣泄,進而導致學生心理變得更加敏感、脆弱,非常容易導致心理危機的現象發生。以上種種所指的就是離異家庭學生團體心理輔導原因。
2離異家庭學生團體心理輔導策略
2.1多鼓勵表揚夸獎學生,盡量避免批評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在得到表揚、鼓勵以及夸獎的過程中,能夠得到一種十分舒暢愉快的情感體驗,進而使得人們的自尊心以及自信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因此,在開展離異家庭學生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多多鼓勵表揚以及夸獎學生,使得學生能夠在情感方面得以滿足,這種情況下還能夠使得學生產生一定程度上的成就感,進而激發學生進取心。處于小學學習階段的學生,特別是離異家庭學生他們的自尊心非常稚嫩,與此同時他們的心理相比較普通學生而言會更加敏感以及復雜,在此基礎上,一個鼓勵的眼神、肯定的微笑、表揚的手勢以及夸獎的語言等等都會使得學生產生自信心理,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因此,在進行離異家庭學生團體心理輔導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多多鼓勵學生、表揚學生、夸獎學生,盡最大程度上避免批評。如有必要進行批評,應先抓住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清楚自己的優點,然后在進行批評,這種情況下能夠減少批評帶來的挫敗心理,還能夠使得學生更加愿意接受教師的批評。
2.2加強學生的心理輔導,健全學生人格品質
在進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關注并這種分析學生心理發展特點以及學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問題,進而在此基礎上開展針對性的心理輔導,以此提高團體心理輔導質量以及效率,這種情況下能夠使得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值得教師注意的是,在實際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教師還應引導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自己,評價自己。首先,在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離異家庭學生能夠與其他學生之間實現和諧相處,并且還能夠在活動的過程中虛心接受其他學生的意見以及建議。其次,教師應注重在開閘團體心理輔導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評價,這種情況下離異家庭學生就能夠通過其他學生的評價而正確的認識到自己,了解自己。最后,在進行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應教會學生學會接納自己,不能夠將自己看得一無是處,應引導學生學會找到自己的優點以及長處,進而充分發揮自己的優點,實現不斷進步,以此能夠促使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3結語
總而言之,離異家庭學生由于受到突如其來的家庭變故,通常情況下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異常心理,而這些異常心理嚴重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此,教師一定要格外重視給予離異家庭學生關注,并積極開展合理有效的心理輔導,通過長時間的堅持輔導,促使學生能夠心理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謝光金,王寒,楊義瀅.團體心理輔導對小學六年級學生性心理健康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生,2020,41(03):438-440.
[2]李玉艷,徐雙飛,周穎,陳金官,趙瑞,紀紅蕾,李亦然,武俊青.高年級小學生和中學生家長對青少年子女開展性教育情況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2017,33(09):83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