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俊
摘要:幼兒學習數學,就要讓幼兒通過動腦去想、動手去操作、探索、發現,并提供適宜幼兒學習的操作材料,充分發揮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新的教學行為方式,主要強調預設的教學活動轉變成富有活力的“動態生成”的活動,教學過程中重視數學思想方法,有利于教師引導學生在調查、實驗、實踐等活動中自主探究學習。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一談滲透教材中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對優化教學效果的必要性。
關鍵詞:幼兒園;數學思想;教學
1數學學習要有趣味性,來滲透數學思想
數學對于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比較抽象,若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有趣的游戲結合起來,可使幼兒輕松、愉悅的獲得新知識、新經驗。
例如:通過游戲活動,大班幼兒學習8的組成。以情境導入,激發孩子們的興趣,今天,天氣非常晴朗,小朋友們想去郊游嗎?孩子們爭先恐后的說:我去……那我們一起去郊游吧!播放音樂《郊游》,老師帶領孩子去郊游,走到山坡上,孩子們看到地上有很多松果,孩子們都去撿松果,老師這時候沒有去干擾孩子們,而是在一旁看著孩子們撿松果。撿完松果,孩子們都圍坐在一起,這時候,老師及時抓住教育契機,讓孩子們數一數自己一共撿了多少個松果,并給每個孩子發一張紙,一支筆,要求孩子們用圖文形式表現出來,在紙上畫出松果,記錄出松果的總數,這就很好地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接下來,展示孩子們的作品,將作品整齊有序的擺放好,請大家一起欣賞與評價,比比誰都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了此項任務,老師再進行小結與點評,對做得好的小朋友給予表揚與鼓勵,對個別孩子做得不對的地方,給予指導和糾正。最后,進行撿松果比賽,先將全班孩子分成5各小組,每組7人,再請孩子們在松果上貼上數字寶寶1---8,要求在撿松果的時候不能爭搶,每個小朋友只能撿兩個松果,而且兩個松果上的數字相加是8,老師檢查孩子們撿的松果,檢查到撿對的小朋友就先站進圓圈里,最后還可以把松果送給老師或者是自己的好朋友,撿錯的小朋友,老師給予指導,鼓勵孩子再撿一次。在這個游戲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很濃厚,一點也不枯燥,這就體現了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通過游戲的方法進而在孩子頭腦中滲透數學思想。
2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來滲透數學思想。
在本班的教室里讓幼兒學會觀察,可引導孩子學習數學,由易到難。
如:讓幼兒每一組各有幾張桌子?各有“幾把”椅子,引導幼兒學習理解量詞“張”和“把”,讓幼兒練習說“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再請幼兒數一數教室里一共有幾張“桌子”?一共有幾把“椅子”?是桌子多還是椅子多?最后請幼兒仔細觀察,桌子的面和椅子的面各是什么形狀的?讓幼兒自由說一說在日生活中都見過什么樣的桌子和椅子?椅子的面是什么形狀的?在平時的日常教學活動中,有意識的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引導幼兒注意觀察事物的數量變化,幫助幼兒積累數學經驗,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使幼兒輕松、愉快地獲得數學知識和經驗,滲透數學思想,促使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3以游戲化形式開展數學活動,來滲透數學思想。
我經常和孩子們交流,了解他們的游戲需求,并為他們提供寬松、愉快的游戲環境。
例如在數學活動中,教幼兒感知多1和少1的關系,我選用了孩子們平時喜歡玩的游戲《找朋友》和《坐椅子》這兩個游戲來開展數學活動。在《找朋友》的游戲活動中,4個男生,5個女生,聽音樂《找朋友》,孩子們跟著音樂唱唱跳跳起來,當聽到音樂“找到一個好朋友”時,就快速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擁抱在一起,剩下的1個小朋友沒有找到朋友就落單了,讓孩子們找找落單的原因,孩子們發現了男生比女生少1個,女生比男生多1個,引導幼兒感知4比5少1,5比4多1。在活動中,每個幼兒都能積極參與,興趣很濃,孩子們學的輕松愉快,對單雙數也都能很快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滲透了數學思想,使孩子們有了數學意識,進而愛上數學。
4讓家長和幼兒共同收集一些數學材料,來滲透數學思想。
比如我班家長和孩子們收集了各種各樣干凈的瓶子、瓶蓋和紙盒子,在區角活動時,讓孩子們自由探究各種玩法,并運用這些材料來比較大小、區分顏色;還可以用來練習按大小排序,按顏色排序;紙盒可以堆高比較高矮,還可以用瓶蓋來擺出各種圖形、擺出兩排、三排來比較長短等等。
總之,幼兒學習數學,就要讓幼兒通過動腦去想、動手去操作、探索、發現,并提供適宜幼兒學習的操作材料,充分發揮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滲透數學思想,使他們愛上數學。
參考文獻
[1]袁東紅.淺談幼兒園大班數學教學游戲化的實現與價值探索[J],2019,(05):161-162.
[2]曹洪云.幼兒園數學教學游戲化的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8):162.
[3]周春秋.大班幼兒園數學教學游戲化的實現與價值探索[J].科教文匯,2017,(04):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