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當今小學課堂教學活動中,生活化已經(jīng)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取向。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基礎,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而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應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利用身邊的教學資源開展生活化教學,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閱讀、在閱讀中體驗生活。
一、在閱讀中生活
(一)在閱讀中觀察生活
閱讀材料是生活的濃縮與投影,生活是閱讀的天地和資源,閱讀是生活的外延。教師要想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就需要引導學生透過這些作品來觀察生活和品味生活,將實際生活與它們相聯(lián)系,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生活化。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仿照文章的思路和結構,從文學的角度對家鄉(xiāng)的美景和特產(chǎn)進行細致的觀察與描述,將閱讀教學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生活化和本土化。
(二)在閱讀中演繹生活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部分課文都是通過身邊的小事反映現(xiàn)實生活與真實情感,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采用情境教學法,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熟悉且真實的教學情境,從而拉近語文與現(xiàn)實的距離,實現(xiàn)生活化閱讀教學。
(三)在閱讀中體驗生活
閱讀是豐富知識儲備和人生經(jīng)歷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應通過連環(huán)提問、小組討論、課后思考等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體驗生活,讓閱讀與生活融為一體。
二、在生活中閱讀
(一)通過生活情境激發(fā)閱讀興趣
對于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還處于萌芽階段,一些情節(jié)比較平淡、語言較為刻板、內(nèi)涵較為深奧的文章,往往使學生難以理解和接受,從而打擊了他們閱讀與學習的信心和興趣,降低了閱讀教學的效率。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嘗試從學生熟悉而喜愛的生活情境出發(fā),導入閱讀教學,降低閱讀教學的難度,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一年級13課《烏鴉喝水》一文中,雖然,教師盡量采用小學生能夠接受的循循善誘、深入淺出的方式闡明人生道理,但略帶說教色彩的語調(diào)和充滿辯證邏輯的語言,難免使一些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接受起來有難度。為了克服這一現(xiàn)象,教師可以在末尾環(huán)節(jié)引入學生真實的生活情境,比如,孩子們你們在做值日生時,擦黑板的學生因為個子小而夠不著高處怎么辦?生活中你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沒?你怎么做的?由生活過渡到閱讀,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興趣與好奇,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讓學生在興趣中愿意閱讀。
(二)通過生活經(jīng)驗突破閱讀難點
學生在閱讀中難免會遇到障礙或困擾,教師可嘗試通過生活經(jīng)驗幫助學生突破這些障礙和困擾,從而突破閱讀難點、突顯閱讀重點。例如,《祖父的園子》一文的閱讀教學中,讓學生領會蕭紅小時候的那份真正的快樂與幸福是教學重點及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重點,教師可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讓學生回想或想象:如果自己小時候澆菜園是怎么澆的,在菜園里是怎樣“搗亂”的?大人們怎么“指責”你的?當時候你的心情如何?高興的時候會手舞足蹈,這樣讓學生通過走進自己的生活,將生活經(jīng)驗“移植”到閱讀教學當中,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閱讀重點、體會作者的情感。
(三)通過生活實踐拓寬閱讀視野
閱讀是伴隨我們一生的習慣和愛好。新課改要求教師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并將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豐富學生的閱讀知識儲備。因此,教師應該將閱讀教學延伸到學生的生活實踐當中,通過制定閱讀計劃、開通閱讀專欄、開展閱讀競賽、建立“閱讀沙龍”等多種方式,將閱讀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結合,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拓寬閱讀教學的途徑。例如,教師可以定期組織“閱讀心得交流分享”主題班會,在語文課堂之外,也不放松閱讀教學,通過生活化閱讀教學,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
三、在閱讀中教學方式的生活化
(一)情景導入
現(xiàn)今,課堂導入依然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導入方法運用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到一堂課的教學成敗。情景導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也是如此[1]。對此,在平時的閱讀教學方式中,生活化的情景導入,可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努力使課堂教學接近生活,從而讓學生在興趣的引領下全面提高學習效率。另外,在情景導入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和品讀,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好奇心。例如,學習進行“車”為主題的閱讀時,學生通過搜集各種車輛的圖片、模型加深認識,在各社區(qū)或停車場等地方了解車的名稱、標志等,活學活用;也可以向家長學習車的相關知識。通過營造這種生活化的情景,拉近學生與生活實際的距離。
(二)反思小結中的生活化
眾所周知,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經(jīng)常需要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大意。這樣做的目的很明確,即讓學生學會總結,從而更深層次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但是,這種教學模式也存在缺點,其很難使學生真正從中受益,難以增強他們的興趣。因此,在閱讀課堂教學的最后,教師仍然需要密切聯(lián)系生活,學生的學習成果展現(xiàn)在實際的運用中。這樣不僅能促使學生理解文章含義,而且可以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教師也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教學模式中好的經(jīng)驗,為以后的教學和學生自學提供良策。
四、結語
在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教學生活化策略漸漸成為基礎教育領域教學關注的焦點。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即生活,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我們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立足于學校的教學實際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積極開展生活化教學,使學生真正地從情感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