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麗
結合新課程標準在小學語文方面的相關要求,需構建具有開放與活動等相關特征的語文課堂,運用探究、自主以及合作的教學方式,以此來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提升。所以,將生活化教學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之中,能夠擺脫教材的限制,和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使學生生活與語文教學融合成一個整體,促進其學習效率的提升。
一、發現教學內容里面的生活化元素
現階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加快了語文教材在更新方面的速度,其中涉及到的生活化內容也越發的多了起來,主要是因為和現實生活進行結合,能夠降低學生理解知識的難度。例如,在講解《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相關內容的過程中,由于大多數學生對網絡充滿了興趣,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向學生舉一些在生活當中運用多媒體網絡的例子,以此來讓學生能夠觸景生情,充滿學習動力,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的探究。
其次,美國著名教育家華特說:“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小學語文教師還需引導對生活當中所包含的語文元素進行探索。新課程改革表明“小學語文課需對社區、家庭以及學校等相關教育資源予以科學的運用,增強學習活動所具備的綜合性,以此來讓學生充滿對語文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拓寬其學習與實踐空間”。并且,小學語文教師如果能夠引導學生在探索生活當中的語文元素的基礎上,還可以對其予以科學的利用,那么就會讓語文課堂學習效果得到有效的改善。例如,生活當中存在著大量的創意廣告,但一些創意語和正確詞語之間是相互矛盾的,例如感冒藥的廣告語“咳不容緩”、蚊香的“默默無蚊”等,都屬于正確詞語的同音詞,針對這一情況,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到生活當中去收集相似的不規范字,并指出其正確寫法,以此來對學生寫規范字和規范用語的良好習慣予以培養。
二、開展生活化實踐活動
雖然課堂屬于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但不會對語文教學的進行產生限制。身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需組織學習多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因為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在生活經驗與閱歷方面通常都較為缺乏,就算是在課堂教學當中學習到了語文表達方面的知識,但在表達素材較少的情況下,學生在語文表達方面的能力就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需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積極開展春游、社會公益以及參觀博物館等相關實踐活動,以此來為學生創造出更多的語文學習和表達素材,促進其文化內涵以及語文素養的提升。例如,我在向學生布置《最有價值的一次xx》作文練習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創作出來的作文內容都較為詳實,情感十分的真實,和以前較為空洞的作文不同,這主要得益于學生將以前開展過的過程中為結構基礎,再加上學生均真實的參與到了這些活動當中,進而對這些活動存在著自身的理解,并采取不同的方式與角度將其表達出來。
實踐表明,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開展具有生活化特點的實踐活動,能夠促進學生的沉浸式學習,并有效的吸引學習對于學習的注意力,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三、布置生活化的作業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需重視語文作業具備的質量,并非數量。因此,在對作業進行布置時,需正視作業的思考性、探究性以及合作性等,使學生能夠在做作業中積極的進行思考與探究,以此來促進學生思考、觀察以及解決生活問題的相關能力。這就需要向學生布置和生活化相關的一些作業,引導學生到生活當中去進行觀察,探尋和語文有關的知識。例如,在學習完《草船借箭》的內容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收集和本課內容相關的知識,并通過圖片與文字的形式將其展示出來。亦或者是在學習《蝙蝠和雷達》的相關內容時,可以向學生布置“蝙蝠是否有眼睛,它是怎樣進行飛行的?”還可以在學習《人類的老師》這篇課文時提出問題:“除了課文中提到的人類的‘老師,你還能從生活中找到更多人類的‘老師嗎?”等具有探究特點的問題,引導學生在生活當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以此來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并達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觀察、發現、思考和拓寬學生生活視野的效果。
現代著名教育家張志公先生在《傳統語文教育教學論》中說:“‘假、大、空的東西將會被社會無情的淘汰。能用盡可能的語言傳遞可能的信息,達到盡可能的準確性和理解性,收到盡可能的表達效果,將被認為是寫作的高手”。這是告訴我們平時要注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和訓練學生寫作的技巧。我就從布置習日記作業或習作練筆的方法著手。例如,學生一直在寫的日記,若是天天布置其自由書寫,學生要么胡編亂造要么無法下筆。我就采取一項措施:當天學校里舉行了什么活動,就布置什么題目的日記。例如,明天月考,今晚布置的日記題目就是“月考前一天”,明天布置的日記題目是“月考后的感想”,學生知道成績后的日記題目是“我的收獲”。還有,給學生布置習作練筆時,我會根據當時的季節或是法定節假日來布置相關話題。這樣可讓學生有感而發,有情可抒。我收回的學生日記或習作練筆就能發現其真情實感,表達貼切自然。
綜上所述,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主要重視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語文源于生活,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適時開展生活化教學,正確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與思考,學會把相關語文知識與生活相聯系,輕松愉悅的學習語文學科。這點與新課標的要求不謀而合,屬于一種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教學方式。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實際教學活動時,需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導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學習,以便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挖掘教材內容里面的生活化元素、開展生活化實踐活動、布置生活化的作業等方式,創設出具有生活化特點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為其今后的發展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