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一、設立自主學習目 標,引導學生探索性學習
作為教師,對于每一節英語教學內容,要仔細思考教學目標,并加以準確定位,使之適合學生的接受實際,然后在課堂上積極和學生對話,對他們提出“what?”或“why?”的問題,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把學生對預定目標的每一個疑問作為推動學生討論的機會,促使學生活躍地參與學習。如對于語法“定語從句”一課的教學目標一般定位于“理解定語從句的概念”,這顯然不具有教學中的可操作性,進一步把目標細化為“通過導讀和上下文語境分析,通過對以往學過知識的回顧,通過例子分析鼓勵學生們自我總結和大家共享經驗和尋找規律”,圍繞細化目標,用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的討論,則教學目標易于得到落實和接受。另外,平時要善于將教學目標與學生的現實接受能力結合起來,設定適合不同類型和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的教學目標。也可稱為多維目標。這樣很容易讓老師接近學生,使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教什么和怎么教,決不是憑空可以規定的,他們都包含‘人的問題,人不同,則教的東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著不同。”我校學生英語底子薄,基礎偏弱,因此不能盲目的只求速度和講課的進度,嘗試著用學生自己的方法進行探索性學習。引發學生每節課的思考。適時給予鼓勵。當然教學目標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上課的具體情況作出適當調整。在實施目標教學的同時中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型”學習為“主動探索型”學習。
二、用實例激發自主學習動機,讓學生由苦學到樂學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的學科,其根本任務就是與人交流。所以要鼓勵學生們多讀,多說。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漢語如此,英語亦如此。雖然高中面臨高考的升學壓力,但它并不違背英語的交流溝通原則。平時可以利用課前五分鐘鼓勵學生自我介紹或根據自己的愛好進行英語演講。我教的這一屆學生現在已經是高中二年級了。 這一屆我一共教了三個班。利用高中一年的時間分別對三個班進行了實驗。三班和二十一班每天上課之前做演講或通讀單詞。十七班根據正常上課需要讀單詞或完成大綱要求。通過一年多的實踐證明,多讀多說的孩子對英語慢慢產生了興趣,對于一開始對英語有厭學情緒的學生也有所改觀。其次從這群孩子上高一以來,我就從二十六個字母和音標重新講起。打破以往高中生已經有了幾年英語學習的基礎觀念,大膽的嘗試從零基礎開始,每天上課前講解字母寫法和要求,期初孩子們覺得好笑怪怪的感覺,仿佛又回到了小學。但事實證明一年的努力,孩子們的英語書寫有了很大改進,自己對自己的評價都高了一層。字如其人,這學期開始每周四個實用句子的記憶,使孩子們慢慢的開始愛上了寫作,對自己的字有了信心,愛上了英語。幾次考試的結果三班和二十一班也名列前茅。鐵杵成針,水滴石穿,凡事貴在堅持。上課看孩子們一個個那渴求知識的目光,我的心融化了。我深知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其次在文章選擇上注重與時俱進,貼近生活,英語的每一個小完型都頗具哲理性,讓孩子們學習英語的同時懂得為人處世的大道理。漸漸地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最后樂于學習,這樣才是有成效的學習。只要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有高度的學習熱情,就會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更愿意親其師,重其道,信其教。
三、適當學法指導,提高學生自主參與能力
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的作用關鍵在于教給其學習方法,讓學生由“想學”到“會學”,提高學習質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指導學生逐步學會讀書,提出問題,歸納知識,學會拓展的能力。作為教師,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從學習中獲取知識得到快樂。英語注重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培養。要求學生能夠借助輔導資料和網絡能多種平臺進行課前預習,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初步了解和大體思路。
四、進行適時的教學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
課程目標指出:“教學評價應能全面反映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發展狀況和達到的水平,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和促學功能。課堂評價應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調整學習策略。”真正達到以評助教,以評促教,評教統一的原則。要認識到評價并不是目的,而是促進學生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的手段。同時注重英語課堂的評價用語的多樣性。如Fantastic! Terrific! Super! Magnificent! Splendid! Hooray! Right! Exactly! Perfect! Unique and so on. 要有針對性和個性化的表揚與評價,不能千篇一律。適當情況下可以安排學生們自評和互評。增加學生課堂的參與度。讓他們逐漸體會到他們才是真正的課堂的主人。
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明確誰才是課堂的真正主人,而教師起到組織、指導作用。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活動是相輔相成的。倡導、開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必將為英語學習注入新的活力。從現代教育思想教育下的英語學習觀來看,其核心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確定和充分的肯定,增強學習者的主體意識,在教學中努力克服影響自主學習的不利因素。英語學習中理想的主體應該表現積極,主動的狀態;飽滿高昂的斗志;獨立自主的精神;依靠教師卻又超越教師的心態。但由于學生受年齡、認知水平和外界因素的影響,所呈現的狀態存在著差距。教師必須充分注意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不死備教材,不照搬范例,要從教學實際和學生的現狀出發,隨時改變教學風格和方式方法。努力營造一個“從要我學,到我要學,我會學”的學習氛圍。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大大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英語課堂上得到真正提高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