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月華
一、復習課課堂教學現狀
1.單純地疏通知識點,忽視方法能力的培養
復習是一個學生自主疏理知識、轉化能力的過程,它必須理清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將 “點”連成“線”,將“線”連成“網”,內化成學生的東西。然而我們在教學中往往過分強調了疏通知識點,只強調知識的記憶技巧的訓練掌握,而忽視了梳理知識的方法和能力的培養。
2.教學模式單一,上成了練習課
教學中練習層層遞進,密度不斷加大,角度依次變換,難度隨之增加。這樣下來教師很辛苦,學生則被重復枯燥的機械訓練弄得疲憊不堪,事倍功半。時間久了,學生對數學就失去了興趣。
3.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不夠
上“復習”課時,教師往往表現得主觀意識很強,過度發揮了主導作用。如查漏補缺課往往是教師在查、教師在補,很少照顧學生想怎么學習,更不用說讓學生自查自糾自補,即便有的教師有意識也只給了少之又少的時間,學生還沒來得及深思就被教師拉回原地。在教學中缺少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學生與教材的交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不起來,主體作用得不到發揮。
4.忽視發散思維,知識遷移不夠
教師往往重知識系統本身,教師以為學生聽懂了,就萬事大吉,很少引導學生思考與系統鉆研有關的知識,即很少舉一反三、綜合運用,讓學生思維發散,實現知識遷移。
5.跳不出“認知”的怪圈,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課堂上,教師重在傳授知識和技能,以記憶為復習階段的主要學習形式,以大量的機械訓練作為知識鞏固的主要手段和形式,這樣,教學脫離了學生的經驗和實踐活動,脫離了學生的主動建構,學生的能力、品質、行為習慣的培養就難以達到要求。
6.忽視“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的基本理念
它要求使不同的學生通過復習得到不同的發展。但在復習教學中常常看到的是所有的學生經歷著同樣的學習過程,同樣的習題訓練,不是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而是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又再次拉回到同一起跑線。
二、淺談自己對復習課教學的幾點做法
(一)復習課的導入要開篇蘊情趣
復習課就是對已學過的知識的再學習,由于學習內容對學生來說已失去新鮮感,較難再引起學生注意,如果注重營造一種寬松、和諧、民主的氛圍,創設適合學生心理特征的情境,學生學習時會覺得特別輕松、愉快。
首先,要注重復習方案的設計。復習課前,教師先要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找出書中涉及到本節復習內容的題目。然后進行富有創意的設計,將要復習的內容作有機的組合,以一種新的問題方式呈現給學生,使學生有新穎感、驚奇感,由此來喚起學生的注意,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例如,有一位教師在復習口算時,先創設動物學校開運動會的情境,然后把每道題設計成一個比賽項目,學生特別的高興,而且口算速度和正確率明顯提高,學生復習的興趣很高。又如他在復習“乘法口訣”時,借創設學校組織去兒童樂園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并列乘法算式求圖中小朋友的人數。讓學生列出不同的乘法算式來解決問題。這樣的設計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讓數學從學生的生活中走出來,使數學知識貼近學生的生活,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明顯提高,課堂上學習的氣氛更加濃厚、每個孩子都參與了進來。
其次,注重復習方式的新穎性、趣味性、多樣性,通過生動有趣的游戲和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復習活動中來,并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以及設計一些可以從多角度思考的題目,通過復習,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復習。例如適當組織學生參加有趣的編題活動,讓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復習教學活動。
(二)選擇性、針對性、開放性的復習內容相結合
復習時,要進行系統的復習和整理,復習的內容要有選擇性、針對性、開放性。復習中的練習題,要體現知識的綜合性,達到訓練學生思維敏捷性、創造性的目的。例如,有一位教師把畢業復習的內容大體分為三大塊:一是基礎知識;二是計算題;三是解決問題。在復習時注意讓學生主動地回憶和整理學過的知識,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哪個方面薄弱就進行針對性的對應練習。又如計算復習課要注重計算的準確性和計算方法的靈活性,那么改錯題和開放題比較好。有針對性的練習,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復習中一些開放性的題目既可以把學生學過的知識“串成線”“連成片”,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還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分層練習、逐步提高
在復習階段,分層次的練習題的設計應把握知識的連接點,做到一道練習題擊中多個知識點,通過題型或問題情景變化,促進學生獲得熟練解決問題的技能;同時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不同層次的習題,利用學生間的互相提問、小組中成員的合作等學生喜愛的活動,讓學生在交流和自主探索中獲得發展。還可以通過做有趣的數學游戲、設計幾個不同層次的練習或者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的學習競賽,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玩中學,學中玩,可以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重視一題多變的練習方法
一題多變是加深對應用題理解的良好訓練方法。有兩個好處:一是進一步深化對應用題的理解掌握規律;二是加強對不同類型的應用題的比較,防止知識負遷移。例如,“有5朵黃花,紅花比黃花多3朵,紅花有多少朵?”改變成“有8朵紅花,紅花比黃花多3朵,黃花有多少朵?”通過一題多變,使學生搞清楚誰與誰比,誰多誰少,不是見“多”就加,見“少”就減。
(五)注重數學知識的實用性
數學源于生活,與日常生活聯系密切。復習時必須聯系實際才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要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從中發現數學問題,再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使學生處處體會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和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總之,數學復習課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從傳統教學強調知識的傳授和關注技能的掌握,轉向側重于促進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