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麗
校外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并不是被所有人所熟知,或許大多人只是知道一些表面的教育模式,那么對校外教育教師的要求更是知道的少之又少,如果設定一個問題“校外教育教師到底需要一種什么樣的特質?”估計大多數人只能回答:“專業知識強就可以。”其實我們還要學會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能夠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為學員營造一種愉快的氣氛,特別是對于我們安圖縣青少年活動中心這所免費校外教育機構美術教師來說不僅僅是一名“課者”,更是一個“設計新人”的創造者,需要自己獨立摸索一些適合本地區,適合校外教育的的特有的教學教育模式,下面我就校外美術教育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自研獨特的教學風格
校外教育的美術課具有獨特的教學結構,基本包括復習已學過的繪畫技能、教師傳授新知、巡回指導、布置下節課需要的素材和教師對學員、學員與學員之間的互評五個環節。這五個環節既有相應的獨立性又相互聯系,在教學過程中應以自然過渡的形式顯現出來,一個半小時的課時,對于學員來說很難從始至終全心投入。有經驗的教師會結合學員的生理、心理特點按照動靜結合的原則來分配好一節課的時間。
二、明確目標注重發展性
教學活動的目標需要校外教師根據社會、學員自身不斷更改,不同階段應有所超越。學員愿意做新鮮事物的參與者,單調的重復只會讓他們覺得索然無味。因此,校外教師在教學目標的制定和教學內容的安排上要遵循發展性原則。一方面鞏固已有或是有待于提高的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根據不同個體的特點,有的善于創新,有的追求唯美,分別設置彈性目標,不斷挖掘學生的潛力。
另外,校外教師可以根據同一學期不同階段,有計劃地分別設置階段性主題活動,以此來實現教學的豐富性。如根據季節,我就根據孩子的喜好設計了有關《民間剪紙》《葡萄采摘寫生》的主題,把學員帶到大自然中,讓學員真正感受大自然的美,學員興致頗高,收效明顯。
三、教學環境富有設計感
有一些場所為了能夠吸引大家眼球,不僅把環境設計的非常夸張,而且還要定期更換,緊跟時尚的步伐,期待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外出參觀學習,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環境的烘托作用不可小視。天津華夏未來的室內外裝潢頗具設計感,美術教室內從地面到天花板均以學員作品分層展示,地面和墻壁為飽和度極高的顏色。遠遠望去,極具視覺沖擊力和層次感。如此亮麗的環境色彩會讓學員興奮的同時有參與進來的強烈愿望。不過,有些時候過分地處處炫目會適得其反,造成視覺疲勞、不分重點。好的環境應是整體大方、細節精致的,一切跳出整體之外的局部都會喪失生命力的。
用學員作品裝飾教室,可謂是一舉兩得。一方面是對課堂教學的總結和促進,凸顯藝術性。另一方面,節約了裝飾的經濟成本,降低了投入。同時,突出展覽的藝術性、實效性、全面性原則更是展覽的設計者——教師應遵循的。
四、創設良好的課堂秩序
對于校外教育來說,組織性和紀律性是集體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課堂教學的優越性在于目標明確、學員能夠有效地參與其中。在尊重學員自主性的同時,還應對學員提出相應的紀律要求。個別教師在講課示范階段課堂秩序良好,但在巡回指導或總結交流時,教室內秩序混亂,只關注了部分學員,忽略整體,教育全面難以體現。更有甚者,學員獨自跑出了教室,安全難以保證。
好的課堂十分重視養成教育,其中心內容不外是對學員良好行為習慣和能力的培養。有經驗的教師善于訓練學員按照一定的信號來調節自己的行動,把學員的學習納入井然有序的活動中,心理學上稱為動力定型,它是一系列暫時神經聯系的系統,是大腦皮質根據刺激物的特點,依照一定先后的秩序和強弱配置而構成的條件反射系統,這種條件反射一旦形成以后,只要前面的刺激物一出現,就可以引起一系列的反射作用。當學員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后,就能夠與教師密切配合,每一個教學環節有序的進行,就會讓課堂氣氛既生動又富有節奏感。
此外,根據不同的課程階段營造與之相匹配的主題活動會錦上添花的,如結合時事、國慶、中秋節、圣誕節、新年,我都會設計與之相關的愛國主義繪畫內容、學員動手制作月餅、了解西方圣誕節的來歷、科技推動社會進步的主題教學活動。當課程中出現新的元素時學員的反應非常敏銳,營造多彩變幻的氛圍,把美術課融入文化教育的大背景中,美術教師責無旁貸。
我們是教師,牽著學員的小手,我有義務把他們引領到豐富多彩的文化世界中。
五、善于溝通注重實效性
同學校教育不同,校外教育的教師每節課都有與家長溝通的機會,教師一定要重視每一節課的交流機會,這也是教師自我展示與家長交流的平臺,是樹立教師在家長心目中良好形象的寶貴時機。另外,如何實現有效地溝通,是年輕教師應該學習的。同班集體的溝通要注重全面性、科學性、邏輯性與藝術性相結合,家長們渴望了解孩子的課堂表現與不足之處,教師如能架設好溝通的橋梁定會為建立良好班集體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以上是我在工作中的一些感想,一節優質的校外美術課僅從上述幾個方面并不能夠完全概括,目的在于拋磚引玉共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