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航
語文,口頭為語,書面為文。1963年頒布的《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指出:“語文是學好各門知識和從事各種工作的基本工具。”“語文是學生必須首先掌握的最基本的工具。”“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教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初步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語文是一門積累的課程,小學階段語文課程的學習不僅為學生將來的學習打下重要基礎,也對其成長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為此,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淺談幾個方面,提出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為習慣的養成提供動力。有了興趣,至少把握了一定的學習主動性,這樣,對于學生自身和所教老師,所學和所教就更容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要有一顆熱愛、關心學生的心,人非草木,即使是小學生,他們也能感受到言行舉止間透露出的愛意;其次,教師的儀容儀表、性格特征也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一定影響,教師儀容端正大方,充滿活力,性格幽默讓學生有很好印象,喜歡這個人就更容易喜歡這堂課,即謂愛屋及烏。不可否認的是,教師的上課藝術也起著關鍵性作用。
二、不斷提升上課藝術
學而知之,如今是信息化社會,信息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要樹立終身學習觀,不僅為教師,也為學生,教師相對于學生的眼睛,特別是在偏遠地區,能讓他們看到更為廣闊的世界,也能用自己合適并獨特的方式篩選有益信息,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借助現代多媒體教學,合理利用現代科技進行多種方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動力。如網絡遠程視頻、圖片、音樂、展臺、電子白板等。當然,傳統教學方式中的一些優點也需要保留,如小學語文中漢字書寫占重要地位,當今社會,漢字書寫水平每況愈下,教師親自示范標準板書更能讓學生認識到書寫的重要性,教師的一手好字對于學生而言也是一種鼓勵。
小學階段語文的學習較于初高中,它的課堂更具活力趣味性,那么,好的課堂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備好課,要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充分保護學生的創造性和想象力,設計問題要幫助學生思維發散。比如識字教學,就可以有看圖識字,游戲識字,字理識字,情境識字,聯想識字,生活識字,韻語識字,隨文識字,注音識字等多種方式方法。
在課堂上,可以根據需要采取競賽,角色表演,游戲等方式活躍氣氛,提高學生興趣,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三、抓好基礎,夯實提升
小學階段語文教學在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是基礎性學習階段,如果說學生整個學校學習生涯是一幢高樓,那么,小學階段的在校學習教育就相當于高樓的地基,若基礎不牢靠,何來長久安穩?
大多數小學生的自覺學習性,自我約束力較差,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針對這些情況,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通過小組間比賽,表揚優秀團隊,再在優秀團隊中選出優秀個人;可以讓表現優秀的學生做小老師,也可以展示優秀學生的作品作業……總而言之,建立獎懲制度,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尊重差異,因材施教,多鼓勵表揚學生,對學困生,多單獨輔導,表揚其進步的地方。
抓好基礎,貫穿在教學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例如課前可以采用游戲獎勵方式搶答上節課所學內容,學習新課時可以比較復習舊知……
四、培養學生學習的好習慣
“好的習慣會使人受益終身。”“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在小學生的性格養成期,教師的引導作用不容小覷。
要引導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做事要有準備,學習語文亦同;引導學生在團隊協作學習的同時有自己的思維主見,形成百花齊放又獨樹一幟的局面;注意細節,尤其是小學階段的識字寫字教育,不僅在于知識本身,學習的姿勢態度也不可忽視,學生的坐姿等書寫習慣需要教師經常糾正提點;在學習寫作之后,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讓學生善于發現美,善于記錄生活,善于描寫美;教師在授課時,還有意識培養學生歸納知識的好習慣,此處就先列舉幾例。
習慣的養成關乎一點一滴,學習語文的過程也是發現美的過程,小學語文的學習對學生素質、價值體系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小學語文的良好學習不僅對學習語文本身有益處,其中的學習習慣、態度、方法更會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