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靖平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金華 321017)
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把職業教育擺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方案》提出七個方面20項政策措施,其中關于健全國家職業教育制度框架中提出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和行動導向的模塊化教學改革,培育一批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教師,促進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和評價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運營與管理專業于2008年起招收普通高中生,現在校規模220余人,該專業于2011年主持制定國家《高職院校體育服務與管理人才培養標準》,并于2012年12月由教育部頒布向全國實施,2013年該專業與美國東北州立大學合作辦學,成為浙江省第一個中外合作辦學的體育類專業,2016年該專業被浙江省教育廳列為浙江省示范性中外合作辦學建設項目,2018年被列為浙江省高水平專業。專業于2013年起積極探索“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并取得了可喜成效。
體育運營與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意識和職業素養,具備國際視野、先進的體育健身理念和體育休閑服務行業管理理念,掌握熟練的健身方法與手段、體育康復技能,擁有較強的外語應用能力,能適應現代體育休閑服務崗位要求的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專業人才。”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崗位是運動俱樂部、休閑運動娛樂場所、社區健身指導、咨詢和經營管理崗位。
通過分析目標與就業崗位范圍,了解目前我國已有的體育類職業資格證書情況,專業從單項技能水平提升、綜合能力發展、崗位拓展三個角度架構“課證融合”體系。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專業“課證融合”體系
單項技能水平提升類證書的選擇,基于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來自于課程體系,二是源于對就業市場的人才需要類型的分析,如游泳救生員和教練員職業資格證書的選擇。在專業的專業技能課中游泳、皮劃艇、戶外拓展、露營等課程是并列的,但是從就業市場的需求來看由于在當地體育中考中有游泳項目的測評、青少年防溺水教育和青少年暑假游泳培訓等因素,相較于其它的技能,市場需求對游泳救生和教練員特別大,因此確定此項證書的學習。
綜合能力的發展類證書其實是人才培養的整體知識、技能、態度的學習程度的確認,因為體育運營與管理專業學生最重要的同時也是最集中的就業崗位是健身教練。健身教練職業資格證書的取得必需在人體運動結構、功能、運動營養、運動訓練和運動效果評定等方面通過考核,這其實是對每個學生專業學習水平的又一次測評。
崗位拓展類證書的選擇是基于對交叉、平行崗位所需要的態度、知識與技能等因素的分析。如小學體育教師資格證是為了讓學生有可能成為一名小學體育教師,教師和健身教練從事的都是對人的工作,同樣需要職業道德、高度的責任心和服務意識,還需要過硬的體育運動技能并且都具有相當的綜合性,它需要知識、技能和態度的遷移,通過對拓展崗位的認識,使畢業生對崗位具有適切性。
經過五年的實踐探索,學生在校期間考取的職業資格證書比率逐步提高。(見表2)

表2 近三年來體育運營與管理專業學生應屆畢業時考取職業資格證書情況(人/%)
學生在校期間考取的職業技能證書相較于職業資格證書在數量上有較大的提升,這與考證和培訓機制存在一定的關系。一般而言,如各單項運動的裁判證書培訓經體育主管部門審批,由高一級裁判員即可進行相關裁判等級的培訓與考核,其機制比職業資格證書的培訓與考核要靈活得多,因此,在培訓數量上就比職業資格證的培訓要多得多。
裁判員證書的種類涉及田徑、足球、乒乓球、籃球、排球、定向運動、臺球等項目。
根據浙江省教育廳對畢業一年后的學生跟蹤調查數據,體育運營與管理專業畢業生總體就業情況明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學生對專業課程教學效果、實踐教學效果和就業求職服務給予的充分的肯定。(見表4)

表3 近三年來體育運營與管理專業學生應屆畢業時考取職業技能證書情況(人/%)

表4 專業學生畢業一年后跟蹤調查數據
這和專業重視及推進“課證融合”是分不開的。大約有60%的畢業生在健身會所從事健身教練工作,其中有較高的自主創業率,創業領域集中于健身俱樂部的經營與管理,10%左右的學生在小學從事體育教學工作。
有學生創辦中小型健身俱樂部,于當年收回投資成本。在當地健身龍頭企業就業的學生,畢業當年從事私人教練工作即可獲得400~500元的課時指導費。在小學擔任體育教學工作的畢業生也受到了學校領導的好評。
復合是為了夯實,是為了拓展,最終目標是人才培養質量的優化。“課證融合”的施行是從學生入校的時候開始的,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開展是同步,課程教學和證書培訓是一體的,它不是兩條線。這種一體性的實現,需要對課程以及課程體系和職業資格證書考證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對兩者的結合點進行深入分析。
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專業全面考慮學生在校學習的過程中,哪些方式和途徑可以讓學生的專業態度、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在復合意識的培養下,得到1+1大于2的培養效果。
主要的改革措施有添加、互認、浸融等方式。
將職業資格證考試的知識與技能進行歸類,融合到專業課程教學計劃中。如與游泳初級水上救生員職業資格證考試內容可分為《基本理論知識》教學模塊、《水上救生技能》教學模塊、《現場急救技能》教學模塊,在制定專業《游泳》課程教學大綱時就將這些教學模塊整合進去,在教學時對這些模塊的教學評價應與職業資格證考試標準相結合。
對初級健身教練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的知識體系進行分解,涉及到人體運動結構知識的,在《運動解剖學》課程教學時加以強調; 涉及到人體運動功能知識的,在《運動生理學》課程教學時加以強調; 涉及營養知識的,在《基礎營養》和《運動營養》課程中加以強調; 涉及到訓練方法的在《運動訓練學》、《健身健美》和《健身鍛煉方法與評定》課程中加以強調。 在對這些課程的教學評價時可根據知識與技能特征進行劃分成若干模塊化考核,來構建整合課程的評價體系,這也為“以證代考,學分互認”做鋪墊。
針對小學體育教師資格證的考試,可將考試涉及的理論知識體系分別編寫《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體育教學論》、《小學體育教材教法》等教學模塊,將考試涉及的運動技能分別編寫、《田徑》、《球類運動》、《武術》、《體操》、《體育游戲》等教學模塊。對于課程評價方式可參考小學體育教師資格證考試要求。
因為證書的取得需要一定的培訓時間與考試時間,專業在學校的支持下,對課程和考證進行學分的打通,職業資格類的證書考取采用以證代考,認定課程學分。如考取游泳初級救生員職業資格證書,可代《游泳》課程學分,對于綜合類職業資格證書考取以“證+部分知識與技能模塊考核”相結合來認定課程學分,拓展類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取將授予相關專業學習證書。
在職業資格證的培訓與考取過程中可采用與取得體育行業職業資格培訓資質的企業合作,由學校完成前期基礎培訓與基地強化考前培訓相結合,為專業學生申請專門考證時間,這能有效地提高職業資格考證培訓的質量,學校與培訓企業共贏。
學校還可與各體育行政部門、單項體育協會、體育企業共同合作,成立相關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如在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牽頭下成立了由金華市體育局、地方龍頭體育企業和各單項體育協會組成的浙中休閑體育產教聯盟。
學校還可引企入校,由學校提供場地,體育企業在校內建立實訓基地,給學生提供真實環境下的實訓。如金華當地龍頭健身企業—奕健身責任有限公司投資300余萬元在學校內開設“奕健身學院店”,店內員工全由專業學生擔任,專業要求學生每學期在學院店完成校內實訓任務。
在實踐中,專業的“課證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對為能實現更好地培養有一些建議,因為,培養復合型人才還需要良好的體制環境的支持。
要在高職院校中開展“課證融合”,在我國目前職業資格證培訓體系下,要在高職院校中先建立起職業資格證培訓基地,這是開展“課證融合”工作的先決條件。
據浙江省體育行業職業資格鑒定站提供數據可知,目前浙江省體育職業資格培訓基地共40家,其中高校6家,分別是浙江師范大學、寧波大學、溫州大學、湖州師范學院、杭州師范大學,皆為本科院校,由此可見,高校占比很低,高職院校更是無緣參與其中,這與《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要求相差甚遠。
根據2018年浙江省高職院校招生計劃可知,目前我省高職院校中有5所院校開設體育類專業4個(見表4)。
在高職院校設立培訓基地,也有利于配合“課證融合”,讓高職院校教師獲得雙師的資格與能力,并同步投入到學生的證書學習指導與培訓中。

表4 浙江省高職院校開設體育類專業情況統計
目前體育行業職業資格培訓基地主要由省體育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站審核,上報國家體育總局審批,但由于無申報平臺,導致很多單位對申報條件、要求和流程不清,以至體育行業職業資格培訓基地的發展受到了限制,建議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申報平臺,公示基地申報條件、要求和流程,同時應建立基地資質進入退出制度,建立培訓質量評價體系,職能部門做好培訓監管工作。
目前開展鑒定的項目較少,不能適應健身市場和健身人群的需求,如在我省參加羽毛球運動的人群較多,但羽毛球教練員職業資格證培訓與考評過少; 青少年參加輪滑運動的人數龐大,而目前還沒有輪滑教練員職業資格的培訓與考評。
高校具有豐富的體育資源,具備職業技能培訓的條件,在高校建立職業技能培訓基地,能充分發揮高校的體育資源優勢,也能更好地促進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和社會服務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