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青,李文平
(浙江理工大學 體育教研部,浙江 杭州 310018)
高校競技體育是大學體育文化建設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換言之,發展高校競技體育將有利于促進大學體育文化的建設,與此同時,加快大學體育文化建設將有助于促進競技體育的發展。二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通過對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的梳理發現,我國高校競技體育在大學體育文化全面發展與建設的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是高校推進體育文化建設的一項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然而,高校競技體育在我國高校體育文化建設中的重要性并未得到充分認識和重視,這既是對競技體育資源的浪費也不利于大學體育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分析高校競技體育與大學體育文化的建設現狀、互動發展的可行性及其必要性,探究并找出他們在互動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病灶”,以便更好地提出解決辦法,促進二者和諧互動發展,乃至為推動高校競技體育和大學體育文化的全面建設提供一種新的視角。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有二:其一是全國具有高水平運動隊的部分高校的高水平運動員。其二是全國部分高校主管體育的領導和從事高校競技體育研究的學者共24位。
1.2.1 文獻資料法。為了保證所研究的內容和編制問卷的有效性,本文查閱了大量的關于競技體育與大學體育文化建設的文章,為本論文的寫作提供理論依據。
1.2.2 問卷調查法。根據本研究的特點與需要,對全國具有高水平運動隊的部分高校的高水平運動員發放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680份,回收問卷536份,其中有效問卷502份,有效回收率為93.7%。
導致他們知識文化基礎薄弱的原因。第一,體制因素。目前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來源主要是體校。一直以來我國體校運動員文化素質不高,文化底子薄是影響高校運動隊生源知識文化基礎薄弱的重要因素。這主要歸因于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方面,這類學生由于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把更多時間花在訓練上,這無疑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另一方面,這類學生群體往往是文化基礎本身不好,但又希望通過體育作為一個他們走進高校學府的“跳板”。第二,自身因素。為了了解高校高水平運動員自身因素對知識文化基礎的影響,筆者就他們對文化課學習的態度進行了調查。結果見表2。

表1 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生源情況的調查一覽表(N=502)

表2 高校高水平運動隊隊員對文化課學習的態度調查一覽表(N=502)
為了了解高校高水平運動員對大學體育文化的影響。筆者就他們的活動范圍及其影響力問題對他們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高小平運動員的活動范圍并不大,這跟他們每天要堅持訓練和參加比賽有關系。在對高水平運動隊影響力的調查研究中發現,運動員自我感知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影響力小和完全沒有影響共占45.6%。而且運動員認為他們與大學生之間的互動頻度非常小,缺乏必要的溝通。
從上述結果中不難看出,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活動范圍較小,影響力并不強,因而其在大學體育文化建設中并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表3 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活動范圍調查一覽表(N=502)
高校運動隊是大學體育文化的推動者和發起者之一,他們對大學體育文化的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可以說缺少了高水平運動隊,談大學體育文化的全面建設就如同紙上談兵。為了了解高水平運動隊參與大學體育文化建設的意愿與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測大學體育文化建設的情況。筆者就高水平運動隊參與大學體育文化建設的意愿與態度進行了調查,結果見表4-表7。
上述結果表明,高水平運動隊參與大學體育文化建設的意愿與態度情況并不理想。仍有相當一部分運動員參與大學體育文化建設的主觀意愿和態度并不積極。

表4 高校高水平運動員參與大學體育文化活動的意愿調查表(N=502)

表5 高校高水平運動員參與大學體育文化活動的態度調查表(N=502)
大學體育文化建設包括了體育場地設施、體育師資、體育雕塑以及高水平運動隊的建設等諸多方面。因此,全面建設大學體育文化當然也囊括了競技體育的建設的發展。然而,調查結果表明,僅有30.9%的運動員認為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與大學體育文化建設有互動發展的必要,有18.9% 的人認為不清楚,可見大家的態度并不樂觀。就大學體育文化建設與高校競技體育發展是否存在脫節問題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有68.5%的運動員認為“完全脫節”和“脫節”。
從上述的結果中不難發現,目前大學體育文化建設與高校競技體育的發展存在明顯的脫節現象。換句話說,高校競技體育尚未與大學體育文化形成互動發展的合力。

表6 高校高水平運動員對運動隊與大學體育文化建設互動發展必要性調查表(N=502)
3.1.1 高校競技體育的發展離不開大學體育文化建設。高校競技體育的發展之所以離不開大學體育文化的建設,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第一,體育場地與器材建設。如果一所高校不注重大學體育文化建設,那么,這所大學的體育場地與器材建設也必會受到影響。對高校競技體育的開展而言,沒有良好的體育場地與器材,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正常的訓練與競賽將難以得到保障。這樣必會影響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建設與發展。第二,體育文化積淀。如果一所高校沒有深厚的體育文化積淀。那么,這所高校就難以形成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相反,如果一所高校擁有深厚的體育文化積淀,那么,這所高校就容易形成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第三,體育經費保障。一所高校如果不重視大學體育文化建設,那么,這所高校就不會投入充足的體育經費滿足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建設。實踐證明,缺少了資金保障,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3.1.2 大學體育文化的繁榮也同樣離不開高校競技體育。高校競技體育是繁榮大學體育文化的一股強勁力量。那么,高校競技體育是如何推動大學體育文化的建設的呢?筆者主要從兩個方面加以詮釋:一方面從高校高水平運動員明星效應的心理輻射作用來看。高校招收的高水平運動員是完全可以帶動高校大學生群體參與運動的。專家認為,高校高水平運動員就生活在普通大學生的身邊,普通大學生可以欣賞到高水平運動員的比賽,這樣可以逐步影響這些普通大學生,提高他們鍛煉的意識。另一方面從普通大學生的體育文化現狀視角來看,在于現階段我國普通大學生體育文化現狀令人堪憂,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出現增添了大學體育文化的傳播路徑,特別是在課外體育活動中,高校高水平運動隊隊員成為了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引導者和體育骨干。他們解決了高校課外體育活動缺乏體育教師參與的尷尬處境。
3.1.3 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實現雙贏。一方面,我國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知識文化基礎普遍匱乏,這主要歸因于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制的弊端所造成的。而大學生則普遍擁有扎實的知識文化基礎,因此,高校高水平運動員非常有必要向普通大學生學習文化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另一方面,高校高水平運動隊作為大學體育文化建設的主體力量之一。他們普遍掌握了良好的體育運動技術技能,這一優勢決定了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能夠成為推動大學體育文化建設的主力軍。然而,高校高水平運動員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心理困境,即文化自卑,這種自卑是因為文化成績不好所造成的,這種心理障礙會影響他們的正常學習生活,為此,他們十分有必要通過參與大學體育文化的建設來實現自我展示的心理需求。這不僅有利于滿足高校高水平運動員自我表現的心理需求,也有利于激發普通大學生的體育熱情,帶動他們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形成良好的大學體育文化氛圍。
3.2.1 成長經歷的不同體驗互補。高校高水平運動員多來自體校,運動生涯時刻伴隨著他們成長,文化學習卻被忽視,這樣的成長經歷往往造就了高水平運動員獨特的性格。這種成長經歷與普通大學生迥然不同,普通大學生所經歷的是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的成長之路,他們為了進入一所名牌大學,所付出的辛勤汗水不言而喻。他們的成長過程是一段漫長的求學之路,他們經歷的是一段永恒不變的主題——讀書改變命運。由此可見,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成長經歷是一段漫長的運動生涯,而普通大學生的成長經歷則是一段漫長求學過程。
高校高水平運動員與普通大學生成長經歷的不同體驗來促進二者的相融互動發展。與普通大學生相比,高校高水平運動員在成長經歷上體驗更多了是體育訓練生活,而普通大學生體驗更多的是文化學習生活。一個是從體育中領悟生活,一個是從文化學習上感悟人生,二者的不同體驗為其互補提供了充裕的融合空間。
3.2.2 體育與文化的矛盾互補。對高校高水平運動員而言,體育與文化的矛盾就如同訓練與學習的矛盾。對普通大學生而言,體育與文化的矛盾就如同健康與學習的矛盾。從高校高水平運動員與普通大學生不同學習經歷來彌補二者的體育與文化缺失。我國高校高水平運動員是在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舉國體制”下產生的,在這樣的體制下所奉行的“奪標育人”理念,導致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成長經歷中過分注重運動成績的提升,而忽視對其文化素質的培養,進而促使其文化缺失。在過去“重文輕體”的“應試教育”的陰影籠罩下,致使普通大學生身體素質大幅度降低,進而促使其體育缺失。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文化缺失與普通大學生的體育缺失,為二者之間的良性互動互助提供了現實的可能性。
3.2.3 明星效應與自我展示的心理需求平衡互補。從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明星效應、自我展示的心理需要來平衡二者。一方面,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明星效應可以成為激發普通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催化劑。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是高校競技體育的主力軍,他們是高校的體育明星,亦是高校體育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和帶動者。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明星效應能夠帶動普通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另一方面,高校高水平運動員自我展示的心理需要也讓他們成為引導普通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課外體育教師”。訪談發現,高校高水平運動員普遍存在自我展示的心理需求,他們非常樂意展示自我的體育才能,這種心理需求正是高水平運動員參與大學體育文化建設的一種動機。
高校競技體育是大學體育文化建設互動發展的一部分,大學體育文化的全面建設離不開競技體育的牽引與帶動作用。高校競技體育作為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形式之一,其作用不僅有利于擴寬競技體育人才培養路徑,而且有利于推動大學體育文化的建設。為此,我國高校在今后應積極推動高校競技體育與大學體育文化的互動發展,這是因為推動兩者的互動發展是繁榮大學體育文化的有力舉措,符合我國高校文化體制改革的迫切現實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