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慶
摘 要:在素質教育飛速發展、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視域下,我國教學的面貌相比較于若干年前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教師教學思想觀念的轉變以及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革新,十分有效地提升了我國教育的質量,并推動了我國教育的發展。在互聯網視域下,教師合理地利用先進技術輔助自己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有助于教師更進一步地推動自身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主要對互聯網視域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方法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給廣大高中化學教師同行的后續教學帶來一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視域;高中化學;教學方法
化學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課程,不僅涵蓋了許多實驗知識,同時還有著很強的科學性。不過,由于化學知識比較抽象、知識內容較多、實驗操作比較困難,加之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比較普遍,這不僅嚴重削弱了日常化學課的效果,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參與化學學習的積極性。在這一背景之下,教師應當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積極對自身的教學方式與內容進行創新,以盡快提升自身教學實效,推動學生在化學學習領域的全面發展。
一、將網絡技術與傳統教學融合在一起
在日常的化學教學中,教師合理使用互聯網技術可以實現教學方法與模式的創新,進而能有效提高化學課的質量,這主要是因為,網絡上的信息更新速度很快,許多比較前沿的知識化學課本上根本沒有,但網絡上早已出現。對此,教師可積極利用這些資源去開展教學活動,以此擴充化學課堂教學的內容,提高化學教學的新穎性與科學性,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互聯網技術有著諸多優勢,但這并不意味著傳統教學模式一無是處,如,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針對某一知識的精細化講解,能夠對學生切實掌握相應知識產生十分積極的作用。因此,在具體運用互聯網技術的時候,教師應當將之與傳統教學中的精華結合在一起。比如,在教學“煤和石油中的基本化學原料”時,教師可先通過互聯網資源,如視頻、圖片等,形象生動地為學生展示相關知識,如煤和石油中化工原料的提取等,使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產生一個初步的認識;之后,教師再通過傳統教學的方式,為學生進一步講解相應化工原料的用途、化學方程式等;最后,教師可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對彼此還沒有理解透徹的知識進行自主分析,并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以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參與度,培養他們的化學學習興趣。
二、利用網絡技術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
教師依據化學教學內容,運用互聯網技術創設情境,可以明顯提升化學課堂的趣味性,繼而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欲望,促使其提升學習效率。換言之,在互聯網視域下,教師合理利用互聯網去創設情境,是教師創新自身教學內容與方法的主要舉措。比如,在教學離子鍵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可通過Flash動畫,為學生展示離子鍵的成鍵粒子、形成過程與存在方式。由于高中生大多形象思維較為活躍,所以教師以較為直觀的Flash動畫輔助他們學習這部分知識會更具效果,繼而能顯著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與效率。再如,在高中化學課程中,實驗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版塊,不過,由于教學安排、學校化學實驗室建設不夠完善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很多實驗學生只能通過閱讀課本或者相關書籍去了解。而教師利用互聯網技術授課,可以通過微課、動畫、動態圖等資源,將相應實驗的整個實驗過程以動態化、立體化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并對實驗的各種注意事項進行標注,這不僅能促使學生深入了解相應實驗的各個環節,同時還能使之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繼而能為其實驗素質能力的發展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并為其后續的實驗學習奠基。
三、構建網絡學習平臺,提高教學質量
構建互聯網學習平臺,建立相應的化學學習網站是一種新型的教學舉措,同時也是一種非常新穎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推動O2O教育模式與高中化學教學的融合。所謂O2O就是線上與線下教學相結合。具體來說,教師在開講新課之前,可先結合教學內容制作一些微課視頻,并將微課視頻連同課件以及其他與新課教學有關的資源上傳到網絡平臺上,之后要求學生通過線上自主學習對新課進行預習;然后,在正式上課時,引導學生對自主學習過程中遇見的問題進行自主解決,或者通過集中講解的方式,幫助學生突破學習困境和理解困境;最后,當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以后,可通過互聯網平臺為學生布置作業,并要求學生及時利用平臺上的資源進行復習,以查漏補缺、鞏固課上所學。在上述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可以充分體現,這對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以及化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是非常有益的。
四、結語
總而言之,互聯網技術對高中化學教學的進步與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廣大高中化學教師必須要對互聯網技術在實際教學中的有效運用予以充分重視,并立足于此,加強對相關教學策略進行研究,以便能盡快將互聯網技術與高中化學教學融合在一起,繼而切實提升現今高中化學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何.“互聯網+”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創新[J].信息記錄材料,2019,20(1):151.
[2]盧林元.信息化條件下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方式的變革[J].甘肅教育,2018(13):68.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