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萬寧
摘要:指出了宿遷市始終堅持“生態立市”的發展戰略,不斷加強生冬文明建設,以市、省級綠色學校創建等為抓手,推動環境教育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基于此。綜合介紹了宿遷推動環境教育和綠色創建等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現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深入推進環境教育工作落實對策。
關鍵詞:綠色創建;環境教育;成效;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5-0324-00
1引言
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歷史節點。近年來,宿遷市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各項決策部署,認真開展生態市(縣、區)創建、綠色學校創建等,深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013年,宿遷市頒布《宿遷市全民生態文明教育規劃(2013-2023)》,進一步明確生態文明教育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作為宿遷市生態文明教育工作的基礎性、指導性、綱領性文件。綠色學校創建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細胞工程之一,作為宿遷市環境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為宿遷市生態文明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
2.近年來宿遷市環境教育和綠色創建工作成效
環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引導學生全面看待環境問題,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提高環境素養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宿遷市環境教育和綠色創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2.1市、省級綠色學校創建成果
提高全民生態文明意識要從青少年抓起,從家庭、學校教育抓起,引導全社會樹立生態文明意識。創建綠色學校是為了以學校為起點更好地開展生態文明環境教育,通過從孩子抓起環保基礎教育,并將學校與家庭、社區聯接,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擴大環境教育影響力,增強公眾和社會整體環境保護意識,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持續發展。宿遷市自2000年啟動綠色學校創建工作,截至目前,宿遷市已經創建了市級綠色學校398所,省級綠色學校109所。
2.2國際學校項目創建推進
國際生態學校項目是國際環境教育基金會在全球推展的5個環境教育項目之一,也是當今世界上面向青少年的最木的環境教育項目,為推動中小學校綠色教育工作持續發展,宿遷市自2017起開始組織一部分條件較好的學校參加江蘇省環保廳、教育廳開展的全省中小學校教師環境教育培訓班,學習更先進的環境教育理念和經驗方法,特別是國際生態學校創建工作方法,鼓勵環境教育摹礎扎實的學校在省級綠色學校創建成功的基礎上申報國際生態學校,2019年宿遷市宿豫區第一實驗小學、宿遷市泗陽縣眾興鎮小學成功獲得國際生態學校命名,獲得2018年度國際生態學校項目綠旗榮譽,為省級綠色學校提供了更廣闊的國際發展空間和展示舞臺,實現了宿遷市國際生態學校創建零突破。
2.3環境教育類活動開展
為鼓勵大中小學校在校學生、教師積極主動參與到環境教育中,宿遷市努力為環境教育工作搭建豐富多彩的平臺。2016年宿遷市環境保護局、宿遷市教育局聯合開展環保嘉年華市區兒童環保作品征集評比活動,以“環保伴我成長”為主題征集兒童環保繪畫作品,活動經線上評選和專家評審最終評選出20份優秀作品,并在市級各媒體、雙微平臺等宣傳。
為促進各學校環境教育教學成果的傳播交流,做好環境教育課程建設和環境教育成果總結、提高全市初中、小學、幼兒園環境教育水平,2017年宿遷市環境保護局、宿遷市教育局聯合開展宿遷市中小學、幼兒園環境教育優秀教案評選活動,活動針對全市初中、小學、幼兒園在職教師,設置環保學科滲透類教案、綜合實踐類教案參評分類,活動收到了廣大教師的熱烈參與,全市共收到投稿環保教案931份。經過評審組初審、專家組評審會終評,共評出一等獎13名、二等獎26名、三等獎39名、優秀獎52名,活動結束后優秀作品匯總成冊分發至各縣區環保、教育部門。
2.4省級環境教育類活動參與推動
宿遷市積極做好各類省級環境教育評比活動組織參與,如江蘇省中小學、幼兒園環境教育優秀教案評選、江蘇省中小學生環保繪畫大賽、國際生態學校垃圾減量項目、國際環境小記者垃圾減量項目等。2018年,江蘇省環保廳、省教育廳開展“第三屆江蘇省中小學(幼兒園)環境教育優秀教案評選活動,宿遷市有近1000份教案投稿,最終14個教案獲獎,其中幼兒園組《小小地球村》、《受傷的小熊》、《垃圾分類》;小學組《節約用水》;初中組《保護碧水藍天》、《滔滔黃河》;高中組《青山護綠水,綠水共青山》皆獲得一等獎。
3宿遷環境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宿遷綠色學校創建等環境教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受基礎差、人員少、資金短、積極性不高等多方因素制約,環境教育工作推動仍存在一些問題。
3.1部分創建單位自身積極性不足
無論省級綠色學校創建還是國際生態學校創建,不是總結匯報材料的堆砌,而是具體的活動項目,通過師生共同的參與,圍繞校園環境和家庭、社區等周邊環境開展活動,而且要實現項目持續性和發展性。所以,申報單位自身的創建積極性和重視程度與基層部門對創建單位的指導工作都是創建成功與否的關鍵原因。部分創建單位前期進行了創建申報,也參與了各類相關創建工作培訓,但由于重視程度不夠、積極性不足,存在負責人員更換交接不到位、創建標準要求的環境教育工作沒有持續落實等情況,在創建材料報送時缺乏扎實的工作內容和材料支撐,申報材料泛而空,難以達到相關標準要求。
3.2創建工作基礎扎實創新實踐不足
在生態文明背景下,環境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向學生傳授與環境問題有關的基本知識,還有將校園、家庭、社區等周邊環境本身作為學習資源,讓學生、教師共同實踐研究,提升對環保理念的理解和活動設計與實施能力。部分學校環境教育工作落腳點還主要在校園環境的綠化、凈化、美化;相關學科教育、選修課和課外活動、開設講座、參觀等形式進行能源、環境保護和生態教學。
3.3宣教力量和資金不足
市縣兩級宣教教育隊伍的人員能力建設上嚴重不足,特別是縣區沒有獨立機構,沒有專門人員,宣傳教育工作開展和組織捉襟見肘,精力分散,同時近年來省級綠色學校創建工作培訓班要求學校代表和市級環保、教育部門派員參加,縣區環保、教育部門缺乏創建工作了解和交流但又同時承擔了省級綠色學校創建初審工作,對創建類尤其是省級綠色社區創建工作難免指導性不足。資金問題也制約著該市環境教育工作推動,基層缺乏資金開展環境教育宣傳活動,創建成功后沒有資金獎勵,使學校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積極性。
4對策與建議
4.1創建單位找準切入口。
環境教育創建類工作,需要學校從實際出發,立足所處的校園和周邊環境,把校園和周邊社區環境作為環境教育的資源,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產生環境友好的影響,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有機結合找準切入口,真正重視,持之以恒,嚴格按照創建要求開展主題活動。真正做到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通過全校師生人人參與打好環境教育工作基礎;整合學校資源,取得家長、周邊社區、政府部門、專家支持和幫助,與其他學校聯合,從個人、學校、家庭、社區的參與為起點,輻射傳播打造連片宣傳,拓展環境教育發展思路。創建活動開展結合本地特色和校園文化,跳出老套模式的圈子,在原有的校園文化和宣傳活動基礎上賦予新的內容,打造自己環保品牌。
4.2生態環境與教育部門聯手推動。
生態環境部門、教育部門承擔著綠色學校、國際生態學校創建的工作審核推薦,這兩個部門的指導和推動對環境教育工作落實到位到點有著重要作用。2018年、2019年六五環境日前夕,江蘇省針對全省中小學校幼兒園印發了關于集中開展“六五環境日”宣教活動的通知,要求各綠色學校廣泛開展“五個一”系列環境宣教活動,即聽一場環保知識講座、發一份環保倡議書、學唱一首環保歌曲、編演一出環保課本劇、參觀一次環境教育基地,主題環境教育活動宣傳成效明顯。2017年宿遷市環境保護局、宿遷市教育局聯合開展宿遷市中小學、幼兒園環境教育優秀教案評選活動,全市共收到投稿環保教案931份,2018年度宿遷市對省級環境教育優秀教案評選教案投稿量數量和質量有明顯提升,當年宿遷市共有7個教案獲評一等獎,該次評比活動全省一共有20個優秀組織單位,宿遷市環境保護局、教育局等共有8個單位獲評優秀組織單位。
4.3加大教育培訓與交流參觀。
相較于江蘇省其他各市,宿遷環境教育基礎較為薄弱,如何在當前生態文明背景下充分理解可持續發展環境教育觀,環境教育活動選題如何跳出選材基礎框,融人本地獨特資源,樹立環境教育新榜樣。各創建單位負責人和基層工作人員必須要開展深入的學習,走出去與環境教育走在前列的學校、地區加大交流參觀。為深化宿遷市環境教育和綠色學校等創建工作,每年宿遷市都會推薦當年省級綠色學校、環境教育工作優秀的學校以及生態環境、教育部門負責環境教育的工作人員參加各類中小學校教師環境教育培訓與綠色學校觀摩活動,觀摩校園環境管理、學科滲透和環保主題宣教活動,學習環境教育的經驗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