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紹懿
摘要:2019年是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的關鍵年,把市(縣)區一級納入媒體融合的“版圖”,打通宣傳工作的“最后一公里”由此進入關鍵期。全媒體時代春風撲面而來的今天,傳統媒體應該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引領作用。文章以無錫廣電市(縣)區融媒體中心建設為例,探討城市臺在媒體融合中的實踐與探索。
關鍵詞:無錫廣電? 市(縣)區融媒體中心? 媒體融合
加快推進市(縣)區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必要性
2018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這一重要指示成為建設市(縣)區融媒體中心的政策依據,讓媒體從業者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把黨委、政府的聲音傳遞到基層的每一個角落,市(縣)區融媒體中心建設將是打通媒體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從無錫廣電建設市(縣)區融媒體中心的社會環境來看,當前無錫全市上下都在圍繞爭當江蘇省高質量發展領跑者的目標,奮發有為,努力拼搏。無錫市委、市政府曾提出:“要切實增強新聞宣傳工作的價值引導力、感染影響力、向心凝聚力;要在高質量發展上當好排頭兵,當好領跑者,新聞宣傳戰線很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的工作。”
與此同時,面對新媒體的強烈沖擊,傳統廣播電視的傳播和經營模式已經遇到了瓶頸,急需找到新的突破口,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進入全媒體時代后,無錫廣電就已經開始布局從廣播、電視到移動電視、移動客戶端的全媒體發布矩陣,形成貫通早間、午間、晚間全天,覆蓋廣播、電視、公交、地鐵移動電視、平面、網絡、“兩微一端”全媒體的完整新聞傳播體系,并積極打造“六位一體”的融媒體運作格局。在融媒體運作模式基礎上,建立“前端采集一體化、 終端播出多樣化”的新型新聞生產流程,以科學配置、集約運行的“化學反應”來實現“大策劃、大聯動、大融合”的傳播格局,為融媒體中心的向下覆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建設市(縣)區融媒體中心注入強勁的內生動力。
當前,推進媒體融合的工作重點已經從省市級以上媒體延伸到基層媒體,這是大勢所趨。無錫廣電作為首屆中國廣電“融媒體中心”改革大會的首倡者、組織者,建設八個區(縣)融媒體中心,不斷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同時積極投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創新實踐,把觸角向鄉鎮、街道延伸,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這既是媒體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無錫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呼喚。
打造市(縣)區融媒體中心的無錫樣本
2018年10月,無錫廣電集團(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想工作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在首屆中國廣電“融媒體中心”改革大會上,無錫廣電駐江陰、宜興、梁溪、錫山、惠山、濱湖、高新區和經濟開發區八大融媒體中心同時授牌。2019年1月21日,由八大區縣融媒體中心聯合打造的新聞節目《聯播無錫》在無錫新聞綜合頻道晚間重磅推出。《聯播無錫》緊貼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放眼無錫、立足基層,全面展示無錫各市(縣)區和經濟開發區八大板塊“對標領跑再出發”的最新實踐,關注與居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新聞、消費、服務等內容,講好身邊故事,體現貼近性、服務性,體現地域特色。
作為無錫廣電在各區塊的前哨站,市(縣)區融媒體中心搭建起包含內容、渠道、經營等在內的融合大平臺,重點挖掘和滿足區域發展的融媒體需求以及區域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圍繞融合多方需求,傳遞主流聲音,提供全媒體方案,構建區域融媒體運營生態圈的總體思路。宣傳服務上深耕本土,打通新聞“最后一公里”,搭建好鏈接黨心與民心的“舟”與“橋”。
精準本土化定位,緊密圍繞區域改革發展大局。利用好市(縣)區一體、合力共建的基礎,深度參與市(縣)區里的每一個重要活動,關注每一個發展節點,發揮無錫廣電全媒體平臺傳播的矩陣效應,實現重大宣傳內容的“同頻共振”。
充分利用市(縣)區融媒體中心與廣電大本營、省媒、央媒、市場化媒體機構的融通渠道,將來自基層的鮮活內容,利用更廣泛的宣傳平臺宣傳報道,凝聚共識,講好區域故事,傳遞“區域聲音”。最大限度使用和發掘區域內新聞宣傳資源,挖掘有溫度、有深度、有品質的報道,不斷完善和豐富新聞報道的形式和內容,讓正能量牢牢占領基層宣傳陣地。
深耕熱土,講好百姓故事。新聞工作者帶著滿腔熱忱走下去、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動真情、顯溫情,錘煉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真正拿出一批“粘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群眾喜聞樂見、經得起實踐檢驗的好作品、好產品,以此提升無錫廣電在基層的傳播力和引導力。
當前,全區板塊上下“要宣傳就找融媒體中心”的意識已經實現,無錫廣電八大區(縣)融媒體中心如今均成為無錫廣電在板塊上名副其實的“前哨站”和“代言人”。在宣傳上揚我所長,重大節點及時發聲,新媒體增強傳播力;深入學習并領會板塊的發展定位,主動開展新聞策劃,推出系列報道;配合市里重大節點性事件,及時落地采訪,開展延伸報道,借助無錫廣電豐富的宣傳資源發出強有力的板塊聲音。
建設城市級市(縣)區融媒體平臺
產業經營也要大策劃。區(縣)融媒體中心在基層主動摸排,為經營對接儲備項目,量身定制。目前已經為塊面提供了活動策劃、宣傳片拍攝、移動視頻直播、新媒體多平臺發布等一系列宣傳服務。以無錫經濟開發區的板塊特點為例,經濟開發區吸引了一大批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它們在云計算、大數據等方面有獨特優勢,同時也有本地化的需求。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同樣離不開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支撐。廣電背靠深厚的本土資源,應當探索從新聞服務,向信息服務、數字服務的延伸,拓展產業合作的維度和空間。
2019年4月,無錫廣電與騰訊云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攜手打造全國第一家融合云計算、人工智能以及大數據能力的城市級融媒體服務平臺。雙方共同建設集AI采編、資訊共享、應急動員、社群服務等為一體的融媒體綜合服務平臺。騰訊云依托自身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及基礎技術服務等領域的經驗與積累,將內容生產、生活服務、社會治理、商業變現四個維度相結合,為無錫廣電構建高覆蓋度的互聯網融合媒體平臺。
同時,無錫廣電與騰訊合作,聯合打造立足基層社區、專注百姓需求,覆蓋全市域的融媒體服務平臺“愛吾錫”(包括APP、小程序、公眾號等)。首期工程推出“找物業”“找律師”“找醫生”“找實惠” “我要秀”五大模塊。設置熱鍵方便百姓困擾一鍵求助,問題上報快速處置,社區及時回應,媒體及時服務,與線下廣電資源無縫對接。
另一方面,無錫廣電與市政務中心等部門合作,推動《政風面對面》欄目與市長信箱、“12345”熱線聯動,用大數據分析社情民意,一檔節目聚焦一個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為百姓排憂解難。2019年5月,《政風面對面》社區工作站掛牌成立,與各板塊區(縣)融媒體中心互為依托,增加廣大居民的認同感和參與度,促進工作站實現常態化、近距離、有反饋的日常監督,打造社區工作站樣板示范。
服務產生互信,更有助于挖掘當地政府和百姓的融媒體需求,并以此為基礎針對性地提供融媒體解決方案。從了解區域到融入區域,從成為區域中的一員到做第一時間的“信息采集者”。
輿論宣傳服務上,一是利用新聞+問政借助融媒體交互平臺,架起當地政府與百姓溝通的橋梁;二是依靠新聞+智庫,引進外腦為區域發展如何破題提供思路;三是借助新聞+數據,根據融媒體傳播的數據和效果進行輿情分析。
項目定制服務上,轉換身份做區域板塊的“服務運營商”。一是全方位的活動策劃,為區域內的重要活動提供融媒體宣傳和執行方案;二是精細化的內容生產,為客戶提供形象宣傳片、專題片和紀錄片等制作服務。同時,還可以為客戶提供標準化、流程化的視頻服務和全網宣傳服務。
作為市(縣)區融媒體中心的大后方,無錫廣電提出了“全資源共推內容發布平臺、全流程共建技術支撐平臺、全方位共享品牌推廣平臺、全媒體共筑信息服務平臺”這一理念。對接和利用好這些平臺,既是區(縣)融媒體中心的挑戰,更是優勢。制定融媒體新聞生產流程,保持新聞生產的時效性、權威性和安全性;制定融媒體服務包,列明廣電可以提供的所有融媒體服務內容,供有需求的用戶自由選擇和組合。同時制定融媒體需求分發流程,第一時間將各類信息分類傳送到各級部門對口專員,確保對接的及時性、聯動的有效性和執行的到位性。
主流媒體是黨的喉舌,壯大主流輿論,主要靠主流媒體。目前,城市廣電各項改革已經到了“船到中流”“山行半腰”的關鍵階段。眾媒時代下,順應媒體的發展形勢和更高的要求,加速推進市(縣)區融媒體中心更好更快地發展,要堅持大膽探索、妥穩推進原則,向要害處發力,向頑固處攻堅,做管理改革的探索者,努力成為領跑者,促使城市臺在推進媒體融合發展中華麗嬗變。
(作者單位:無錫廣電集團)欄目責編:樂 禾
參考文獻:1.謝新洲,黃? 楊:《我國縣級融媒體建設的現狀與問題》,《中國記者》,2018(10)。
2.朱春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經驗坐標、發展機遇與路徑創新》,《新聞界》,2018(9)。
3.黃永芳:《如何走好區縣級融媒體中心的發展之路》,《新媒體研究》,2019(6)。
4.楊樹弘:《區縣融媒體中心建設?如何將“五個指頭”攥成“一個拳頭”》 ,《中國記者》,2018(11)。
5.肖守祥: (打造區域強勢媒體——巨野廣電的探索與實踐》,《青年記者》,2007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