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峻岐
摘 要:隨著國家對專業實踐人才需求的不斷加大,高職院校對人才輸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注塑型模具教學為例,對高職院校專業實踐教師的產教結合課程教學方法上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探索提高人才培養的方法,突出高職院校產教結合的辦學特色。
關鍵詞:注塑型模具;產教結合;教學方法
模具是一項專業性強,操作復雜,但是隨著社會對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法的需求,使得對模具的品質越加強烈[1]。一名優秀的模具實踐教師應該具備從模具的設計、制造、儀器設備的操作,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及采取的措施,掌握過硬的專業實踐能力。
一、高職院校模具專業教師教學方法的缺點
(一)模具等專業知識講授的枯燥乏味
教師講授“照本宣科”,講授的知識內容無趣,缺少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沒能充分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講課時做一張模具的草圖,簡單應付了事,不能從多個角度闡述理論知識。同時學生缺乏學習知識自律性,教師不做好監督工作,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上課。學生學習提不起興趣,教師自然也沒有講課的動力,教學質量相互影響,使得注塑型模具課程進行緩慢[2]。還有很大一部分同學是為了考試而學,平時上課不認真聽講,影響課堂紀律,教師自然沒有了講課的積極性,導致專業課程走過場,嚴重制約了課程的計劃,影響教學質量。
(二)專業知識更新不及時,講授一些陳舊的知識
現在教師普遍通過幻燈片等多媒體的方式進行授課,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也提高了講課的效率,通過幻燈片播放的相關動畫,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行業知識[3]。但同時幻燈片中的知識很少再進行更新,講課內容一年甚至幾年都是一樣的內容。甚至國家的標準,法律法規,行業標準的變化都渾然不知,仍然講授過時的注塑型模具等操作工藝。
(三)眼高手低,不能充分參與專業教學實踐
通常有資歷的教師會把專業實踐方面的課程交給新來的青年教師,而青年教師往往經驗不足,對一些實際的操作了解的不多,只能通過網上學習實際操作,或者請教他人,造成學校師資資源的浪費。有資歷的教師教學經驗豐富,往往忽略專業實踐的重要性,青年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青年教師的文化程度較高,有良好的學習能力,但自學的知識很難領悟到其中的精髓,尤其是在產教結合方面差距更大。
二、提高注塑型模具產教結合方法的對策
(一)善于思考,結合生活經驗將模具教學有效輸出
教師的任務是教書育人,傳授的不僅是知識,更是做人的道理。身為教師要經常思考問題,適應新時代教學發展的理念,適應新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與理解,改變自身固有的刻板想法,融入到學生的思維活動中。并結合生活常識,以幽默、有趣的方式將理論知識與專業實踐有效結合,讓復雜難理解的知識變成生活中的小故事,小案例。不論在課堂上還是在專業實踐中都能夠給講授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的輸出既有效,也能夠給其他教學方式的開展起到一個良好的參考價值。
(二)善于學習,及時充實頭腦,跟上模具更新節拍
積極參加國家、行業組織的培訓,及時了解模具產業化的發展動態和未來的產業發展方向。參與最新、前沿、復雜的注塑型模具的規模化、智能化生產制造的工藝流程,以及質量檢測方法過程,了解在生產過程中的工藝參數,對材料和設備的要求。掌握不同工藝對應的材料與設備,掌握注塑型模具生產最重要的內容。成為專業知識能力,專業實踐操作技能,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等“雙師”素質的模范教師。采用適合學生思維模式的動畫,流行語等方式,進行教學方法的節拍化,并帶動青年教師為社會培養更多專業知識扎實,專業實踐能力強的優秀人才。
(三)用于創新,攻克模具制造等科學難題
教師應該多關注其他行業的發展情況,找出共性的特點,將創新意識與科學研究,專業實踐有機結合。鼓勵學生參與課題研究,既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還能培養學生認真思考,查閱文獻的能力,為今后的專業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這種教學方法類似于研究生的培養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獨立的性格,認真鉆研的態度。對于教學方式改變是一個很大的突破,不拘泥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聽,相反教師也要參與到聽的過程,聆聽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以及動手實踐能力。
實際上,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學習知識上都是平等的。活到老,學到老,既能保持頭腦清醒,還能與時代接軌,不被社會淘汰。以幽默有趣的交流方式,交流知識,生活的經驗結合實際操作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在學生了解了一定知識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參與教學實踐,參與教學研究,這對于教學方式的轉變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毛磊.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職院校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研究[A] .勞動保障研究(2018年第1輯)[C]:四川勞動保障雜志出版有限公司,2018:3.
[2] 魯鴻英. 當代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新材料與新工藝實踐教學研究[J]. 現代裝飾(理論), 2014(10):215-216.
[3] 陳潮宇,鄧廣.高職院校模具專業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思考[J].南方農機,2019,50(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