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麗麗
(山西省長治市 長治市北大醫療潞安醫院 046200)
助產護理干預屬于一個整體性、個性化以及舒適性的護理模式,其能夠促使患者在臨床服務過程中獲得更加舒適的心理、生理以及社會狀態,從而縮短不愉快的感受,提高護理綜合效益[1]。產科屬于臨床中對護理服務質量要求較高的科室,對此,為了更好提升臨床護理服務水平,本文以部分產婦為例,探討助產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5月分娩的產婦100 例作為案例進行研究分析。以隨機數字法將產婦劃分為實驗組與常規組。實驗組產婦 50 例,年齡平均(35.8±2.4)歲,孕周平均(39.8±0.5)周;常規組產婦 50 例,年齡平均年齡(36.1±2.5)歲,孕周平均(40.2±0.5)周。實驗組與常規組產婦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主要是以醫囑落實為主。實驗組采取助產護理干預,主要內容有:1.產前指導。在產前需要為產婦提供部分注意事項指導講解,向產婦一一說明,叮囑產婦避免突然增大腹部壓力,并密切關注胎膜早破和各種感染的預防措施。針對發生胎膜早破的患者給予相應的抗生素治療。強調孕婦分娩期間的無菌操作,盡可能避免感染的發生;2.心理護理。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和指導,產婦由于對分娩的不了解可能出現焦慮、擔憂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應向產婦說明分娩的方法、技巧以及經驗感受,并告知其分娩期間的注意事項和如何預防各類并發癥,使得產婦樹立分娩自信;3.產期護理。對于分娩過程中護理主要任務在于指導產婦有規律的宮縮,促使產婦可以在一個舒適環境中待產。保障待產、分娩室的環境干凈、整潔、安靜;4.做好產程護理。對于第一產程,主要是以鼓勵進食、進水,抓緊時間休息并補充體力。第二產程需要做好相應的陪伴指導,丈夫應當在助產士指導之下做好對產婦呼吸的調控,盡可能減輕不適感。第三產程因為時間比較短,此時需要做好情緒的維護,促使產婦及時從緊張的情緒中過渡出來。
1.3 觀測指標 總結兩組產婦的分娩方式及產程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應用SPSS19 軟件實現數據的分組處理、錄入以及統計分析,在數據資料錄入之后采用定性與定量的方式進行分組記錄,并應用連續性或離散型的變量實現對數據的錄入,定性的數據不需要分類變量。數據檢驗期間所有均數采用T 值進行檢驗,百分制數據采用X2值進行檢驗,在數據對比差異中P值<0.05 時證明數據差異滿足統計學意義標準。
2.1 分娩方式對比 實驗組自然分娩產婦41 例,剖腹產7 例,1 例陰道助產,占比分別為 82.0%、14.0%、2.0%,常規組自然分娩產婦 23例,剖腹產 24 例,3 例陰道助產,占比分別為 46.0%、48.0%、6.0%。兩組患者的分娩選擇方式數據差異突出,對比結果有意義(P<0.05)。
2.2 產程對比 實驗組產婦的產程時間均顯著低于常規組,數據差異較大,對比結果均滿足統計學意義標準(P<0.05)。具體數據見表1。

?
助產護理干預在產婦中的應用主要是自愈觀察患者的臨床體征,提供舒適性的心理幫助、體位幫助以及環境幫助等,為患者提供一個良好的康復環境,同時指導患者正確的康復方式[2]。助產護理干預中具體護理措施較多,通過多種護理措施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舒適性,及時緩解或減輕臨床不良癥狀,提高分娩質量,強化產婦耐受能力,為孕婦與嬰兒提供可靠的護理幫助[3]。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分娩選擇方式數據差異突出,對比結果有意義(P<0.05);實驗組產婦的產程時間均顯著低于常規組,數據差異較大,對比結果均滿足統計學意義標準(P<0.05)。這一結果充分證明借助助產護理干預可以顯著提升產婦的分娩效益,可以盡可能縮短產程,提升分娩效率,控制出血量的同時有直接提升分娩質量,可以作為常規干預措施。
綜上所述,助產護理干預對高齡產婦分娩方式及產程的影響明顯,提高整體助產質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